“低碳经济”加速多晶硅产业升级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小组负责人解振华领导起草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原则通过,会议特别指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与8月10日《投资者报》关于"国家发改委有意将'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规划"的说法基本相符。--编者注)。此前,他则频频出现在各大光伏发电设备生产企业里,调研中国光伏企业实际生存状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7245.htm毫无疑问,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光伏企业担当重任。在7月底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解振华就透露,关于"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非常成功"。成功之处在于,美国方面有意愿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中国"部分支持"。而美国作为拥有多晶硅生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如果能与中国就核心技术方面有所合作,那么可以根本改变中国多晶硅生产企业目前的技术短板。与此同时,一度垄断技术的Wacker、Hemlock、Tokuyama、REC等国际七大制造商,也正在改变策略,与国内公司的投资方频频接触。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先在高利润诱惑下上马的非闭环多晶硅的生产线,开始在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萎缩的基础上加速被淘汰。而更多的闭环生产线能否顺利"接棒",则是中国光伏产业完成自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
暴利恶果
天威保变参股25.99%的天威英利是解振华较早调研的一家企业。
该企业内部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天威英利大股东旗下,正在建设的硅材料项目--六九硅业,采用了目前国内唯一的新硅烷工艺,直接利用硅石(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多晶硅,采用闭环式生产工艺,在批量生产后,每公斤多晶料的成本实现30美元左右,远低于国内其他企业。
"我在参加发改委的会议的时候,也谈到发展多晶硅项目的问题,现在鼓励发展能用闭环生产的项目。"中科院院士王占国教授对《投资者报》表示,现在能用闭环生产技术的企业还是比较少,国内生产多晶硅的企业还是以俄罗斯的多晶硅提纯技术结合引进欧美的设备为主。
据记者了解,这些技术目前与美、日、德三国企业所掌握的技术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没能彻底解决高能耗和环保问题。再加上美、日、德等企业此前有意封锁核心技术,让这些企业的生存状况更趋恶劣。
作为中国国内生产三氯氢硅最大的企业之一,三孚硅业的二期项目并没有如期实现投产。这或许也从另一个侧面显露出"急功近利"后行业发展的困境。
2009年6月初的一个傍晚,正是一般工厂下班的时间,《投资者报》发现,三孚硅业的厂门口,没有涌现工人的下班潮,这与几天前在天威英利所见的情况截然不同。
而分散在河北、河南、四川等地的多晶硅料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们,同样很悲观。尽管不时传来的国家一再地加大新能源投入等宏观层面的好消息,然而这些并没有打消他们内心的担忧。
此前,在每公斤高达500美元的"天价"的吸引下,国内很多地方在没有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上了很多非闭环的多晶硅料生产线。
这些非闭环生产线,催生了像唐山三孚硅业这样以生产多晶硅原料三氯氢硅为主的企业,这类企业在2007年、2008年曾经经营的很好,但到了2009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