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专家:新能源已成过度竞争行业 一拥而上会被做垮
“美国在干什么?核心是生产能源和生活能源的改造升级。谁能把握住这个契机,谁就是下一轮发展的‘王’。我们如果不在这一问题上觉悟,不能有所作为,会成为别人的尾巴。”地方政府的追“新”动力,可以从陕西省长袁纯清的此段讲话中找到注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6634.htm“3年后,要进入全国光伏产业第一梯队,实现产值2280亿元。6年后,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总规模将超过4200亿元。”陕西版的新能源规划提出了如此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将斥资8亿元,建5个产业聚集园区。
“现在,中国约有十七八个省把新能源作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上百个城市在做新能源发展规划。”一位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对《瞭望东方周刊》透露。
从传统制造业中积累了雄厚原始资本的浙江,也将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锁定在了新能源,指出这是制造业转型的方向。
对此,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持保留态度:“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必须转行新能源。新能源毕竟不是生产杯子,不是简单模仿,其核心是技术,需要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它有一个研发过程。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既需要企业家的前瞻性,也需要具备进入的能力。”
王曙光向本刊记者介绍,新能源的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0年前,一些浙江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就已涉足新能源领域。比如,重油乳化、生物柴油等,到现在还在做。要转型,也只是少数企业能做到,像正泰、精工。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对此甚为担忧。他向本刊记者解释,现在新能源占世界能源总量不到1%,产值不过400亿美元。如果所有的新能源产业都让中国来做,产值也就是2500亿人民币。即使将来新能源的比例达到10%,满打满算在中国也就1万多亿,分到各省更没有多少了。但现在有的省、市提出了上千亿、上万亿的发展计划。
“这是有很大问题的。”李俊峰强调说。
民企让路,国企突进
“为了打破石化、火电等传统能源体系国企垄断格局,2006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外资和民间资金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促进产业和市场发展。”中投顾问首席分析师姜谦告诉本刊记者。
但是实际的发展现状却是,只有在“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领域,民间资本才占有微弱优势。凡是沾‘电’的新能源行业,国企具有先天优势。”史利民说。
从2003年起,国家共组织过5轮风电特许招标,最后以最低的电价确定中标企业。“赔不起”的民企全线退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