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厂购并案效益不彰 容易被唱衰
拜艺人吴宗宪之赐,印刷电路板(PCB)产业成为产业界近日茶余饭后的话题。因其入主PCB翔升电子,成为第1位坐上市柜公司董座位置的艺人。然而吴宗宪入股的动机更令人匪夷所思。综观近年来PCB厂的合作案,效益普遍不彰,除了近年产业成长性减缓,加上双方磨合期长,因此容易被业界唱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6041.htm在2001年以前PCB产业几乎没有合并案例,最早是欣兴电子打响第1炮,董事长曾子章喊出「4合1」,购并同属联电集团的芯片尺寸封装(CSP)载板厂群策电子、鸿海精密掌控的PCB厂恒业电子及当时全台前10大的球闸封装(BGA)载板、PCB厂耀文电子。后来耀文退出,欣兴仍以3合1的方式,完成购并大业。
欣兴的购并动作不仅止于此,为了抢时效在大陆建立滩头堡,先吃下广东省的柏拉图电子,再取得昆山的鼎鑫经营权,也取得塑料球门阵列封装(PBGA)载板厂旭德科技主导权。就在近2年内,欣兴于湖南投资笔记本电脑(NB)板厂全创,在2009年3月宣布与IC载板厂全懋精密合并。说欣兴是PCB界的购并大王或是始祖并不无过。
随着客户大举外移至大陆,PCB厂势必得跟着扩充大陆生产规模,有的业者选择自建产能,包括精成科、瀚宇博德、健鼎科技、金像电子等皆是。另?囧痐]是方式之一,如同欣兴上述策略无疑是从扩充大陆生产基地作为购并考虑。
综观近几年PCB的投资案,包括华通和弘捷、志超和统盟,乃至于阿尔发光子入股翔升,其合作目的颇有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疑惑。华通于2007年底参与弘捷的私募案,弘捷的部分业务在于内存模块用板,但华通并未往此产品发展;而弘捷受到来自华通金援的效益也不大,不然不会在2009年第1季因财务问题而声请重整。双方得不到互利,华通当初投资弘捷的用意令人纳闷。
志超为全球最大的光电板供货商,曾于2006年8月与佳鼎进行策略联=,但维系不到5个月,双方于2007年初合作关系终止。志超在2008年中转与统盟合作,由志超参与统盟的私募现增案,期以全球最大光电板厂的地位更为巩固。经过1年的磨合期,加上志超喂单下,统盟在2009年第1季转亏为盈。不但志超自家的苏州厂已完工启用,也将统盟的无锡厂视为自家体系的外包厂。只是在PCB产业的产能供过于求下,志超是否有必要扛2座大陆厂房的负担?令人不解。
此外,由于志超过去3年每股盈余落在新台币4.5~5.5元的高获利水平,目前仍为兴柜公司,外界曾一度怀疑志超入股统盟有借壳上市的的意图。不过,2家公司并无合并计划,而志超也有意在景气明朗的前提下,最快在下半年送件申请直接上市,倒是看不出志超有借壳的必要性。
另外,日前翔升的案子则是令人跌碎眼镜。艺人吴宗宪所带领的LED厂阿尔发光子科技在翔升的7席董事中取得4席,其中1席董事为吴宗宪的妻子张葳葳,而全能制作董事长王钧也拿下1席。翔升似乎从沈闷的PCB产业中突然间变身而散发出光鲜亮丽的综艺风采。
由于翔升是经营权转换,而无2家公司合并的情事发生,不能说是吴宗宪借壳上市,至少目前不是。但未来阿尔发是否会让翔升=型而投入LED相关领域,现今尚不得而知。就目前而言,吴宗宪是否了解单层板、双层板、埋盲孔、雷射钻孔等等,未来是不是会把PCB设备出售光,外界对此多半抱着看好戏的心态。
PCB厂购并案并不令人看好,一方面是因PCB产业成长弱,实没有购并的必要;购并的目的无非是业务互补或取得产能,其最大阻力来自彼此企业文化的隔阂,磨合期至少半年到1年,要等到双方都彼此适应,那倒不如自建产能比较快,因此PCB购并的诱因不大。因此PCB间的合作案就容易被人唱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