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深圳:探索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新模式

深圳:探索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新模式

作者:莫大康时间:2009-07-02来源:SEMI收藏

  在金融危机下,中国半导体业开始放缓速度,如果从以外销为主的中国市场看,这也是正常的。可能危机对于中国真是个契机,因为全球众多的厂商正面临市场萎缩,而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正好是推动中国设计业变革的最好时机,所以深圳的变化可能印证这一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5865.htm

  国内业最大的伤处有两点:一是无法与国内终端厂商有效的结合,另一个是企业多、规模小,很难跨越5亿美元以上的门槛。然而,此次来深圳有一个新的感受,那就是,深圳地区正试图探索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并购中纬半导体

  众所周知,成立于1995年,原先是一家电池制造厂,后又转战于汽车制造业,2008年销售额为1.55亿美元。08年10月以1.7亿元并购宁波中纬6英寸半导体生产线,成为中国半导体业中的一匹黑马。

  它的成长颇具传奇色彩,它是在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制造商,全球市占率达15%。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其手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于08年以18亿港元入股。公司总裁王传福声言在2025年时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专心致力于电动汽车。

  从目前态势看,比亚迪试图从垂直整合产业链思路出发,首先抢占未来电动汽车中最关键的大功率闸流管、IGBT生产,所以并购6英寸中纬也有其必要性。

  实际上他也开创了从终端应用厂延伸到半导体元件制造厂,即IDM延伸到终端产品的先河,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及长远的发展策略,至少在中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与日本松下、索尼等有相似之处,值得业界期盼。

  华为分出海思半导体

  2008年中国十大业排名出炉,位于深圳的海思以30亿元名列榜首。但是2008年海思对华为之外的销售营业额应当不超过1000万美元,09年的目标应在4000万美元。

  海思认为仍在华为旗下不利于其自身发展,而需要与终端产品脱离,单独成为一家fabless公司。由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海思很难张开翅膀飞翔,所以独立出来但仍以服务其母公司华为为主,也不失是步好棋。不过,由于在同一系统内部实现销售,让人对其销售额产生一定的质疑。

  近期华为出产一款基于K3和NXP BB的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市场价只有800元,而且据媒体介绍,K3已经通过微软的LTK测试。若真是如此,这款K3应当是大陆第一款通过微软LTK测试的CPU。其实设计一款ARM CPU相对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解决底层软件问题。一旦海思能够通过LTK测试,说明中国处理器行业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表明在智能手机上具备了与国外豪强,特别是联发科MTK抗衡的基本资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