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守着金饭碗要饭:巴望启动国内市场
编者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5388.htm进入五月,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声音和力度忽然提高,国家高层领导首次将新能源提升至战略产业地位,并希望以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财政部提出财政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十项举措,国家能源局负责人透露,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出台,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在此重要背景和机遇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相关行业和企业的政策诉求是什么,地方政府还应该做哪些工作?为把脉这些需求和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赴江苏、山东等地调查,采访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中的代表企业以及行业资深人士,以求反映最新的真实情况,为政府、企业和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6月17日、18日本报发表《新能源产业调查》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新能源产业问题调查(一)■本报记者 谢光飞 周雪松
我国太阳能光伏、光电产业的市场主要在国外,产品制造在国内,因此和许多外贸企业一样,光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这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5月赴“光伏大省”江苏采访时感触最深的,相关企业和政府因此对国内市场的启动寄予了厚望。
光伏产业遭受重创
中弘光伏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兰春用“生不逢时”一词来形容公司的遭遇。2007年7月,中弘光伏建厂,去年8月投产即遭金融危机冲击。“从去年8、9月份到现在,光伏市场总体需求降幅在50%以上。”5月下旬,郭兰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希望国家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尽快启动国内市场。
实际上,中弘光伏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去年,中弘光伏完成销售额2亿多元,且拿到了10亿元的定单。不过,江苏的光伏产业普遍受到金融危机重创,“光伏企业像坐过山车。”
以无锡为例,去年全市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2亿元,今年一季度为50多亿元,有的企业已经停产。当地龙头企业尚德电力控股公司去年四季度出现亏损,亏损额达6000万美元,其老总施正荣身价随之暴跌80%。
由于市场在外,国内市场尚未启动,光伏企业只能“守着金饭碗到国外要饭吃”。
尽管目前中弘光伏拥有10亿元定单,但基本都是去年签定的长期协议,根据国外客户要求按月度供货,现在实际上在吃“老本”。
据了解,市场比较火爆的时候,光伏市场“谁拥有硅料,谁就有话语权”,硅料一天一个价,单价一度高达3000多元/公斤。“当时我们就感觉不对劲,尽量减少库存。”郭兰春介绍,因为原料囤积少,所以中弘光伏亏得也少。
其他许多没有像中弘光伏及时做出调整的光伏企业都遭受了重创。市场上单晶硅和多晶硅价格从最高3000多元跌到500—600元左右(从500美元/公斤跌到不足100美元/公斤)。原料价格跌幅超过70%。
东君光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李旭东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去年8、9月份之前,光伏市场一直是供不应求,之后市场需求逐步下降。“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需求量非常少,企业非常困难,产品买不出去。”当地官员形容光伏市场大起大落,企业如同坐过山车。
光伏发电相关文章:光伏发电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