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市场分析 > 薄膜晶硅未来之争:后进者的滋润

薄膜晶硅未来之争:后进者的滋润

作者:时间:2009-05-18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收藏

  2005年,无锡的上市无疑在国内开启了一个“时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4438.htm

  此后两年内,行业造就了十几家海外上市公司的“壮举”。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对亦“趋之若鹜”。

  地方政府亦为太阳能布局厉兵秣马,各地的太阳能产业园、产业基地层出不穷。

  国内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呈爆炸式增长,造成全球多晶硅原料紧缺,价格随之暴涨,每公斤价格达到400美元以上,结果也造成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企业遍地开花。

  随着晶硅原料的一路暴涨,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似乎得到体现。

  薄膜电池的前景如何?业内大佬对此莫衷一是。

  然而,从去年9月最高峰的接近500美元/公斤,跌到现在的50至70美元,短短几个月时间,国内多晶硅企业从天堂回归人间,硅料的暴利时代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尽管硅料价格暴跌,进入2009年,仍然有很多企业投资多晶硅项目。

  2008年,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大国”,全年产量达到2.6GW,这已是全球总产量(7.9GW)的三分之一。但中国还不是太阳能电池“强国”。

  2008年第四季度海外订单突降冰点,给国内产业敲响了警钟,国内组件企业随之倒闭300多家。

  在我国企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背景下,“只要海外市场一掐断,中国的光伏产业必死无疑。”

  于是,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是共识。不过,曙光已初现。

  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

  “但此次补贴办法,示范作用大于实际作用。”有关人士表示。

  而已有海外经验表明,只有居民广泛参与,并且从中受益,光伏产业与市场势必迎来爆发性增长。

  硅“途”

  本报记者 翁海华 上海报道

  在最近一次的上海光伏展会上,位于江苏常州市的沈科硅材料公司将自己刚刚出产的多晶硅摆上展台,但迎接它的不是掌声,而是一声叹息。

  “价格跌得太厉害了,已经没有什么盈利空间。”沈科公司的现场人员感慨。

  沈科公司似乎“生不逢时”。

  从去年9月最高峰的接近500美元/公斤,跌到现在的50至70美元,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让国内的多晶硅企业从天堂回归人间,硅料的暴利时代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沈科硅材料公司的投资并不大,“1个亿左右,”成立时间也不长,2008年4月15日才领取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在其展台上,资料也是寥寥几页,其中的关键一句,“年产百吨多晶硅,于2009年4月18日正式投产成功”将沈科硅材料的“后来者”身份表露无遗。

  “现在还没有销售,这是我们刚出产的一块硅料。”沈科硅材料董事长沈国良称,成本蛮高的,(目前行情下)利润空间有限。

  而原本沈科公司计划产能做到300吨到500吨的规模,也只有“以后再说”。

  和沈科一样,在当年多晶硅暴利的诱惑下,各地的投资蜂拥而至,资金扎堆投向硅料行业。

  硅料企业开始“洗牌”

  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呈爆炸式增长,造成全球多晶硅原料紧缺,价格随之暴涨,每公斤价格达到400美元以上,结果也造成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企业遍地开花。

  硅料生产投资一时趋于疯狂,先是2006年,由亚洲硅业和青海新能源集团共同出资,在西宁东川工业园开工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

  紧接着,南玻集团5000吨多晶硅项目、江苏大全6000吨项目、通威集团1万吨项目、天威英利5000吨项目、爱信硅科技1万吨项目、亚洲硅业6000吨项目、江苏阳光4500吨项目、大陆产业投资集团18000吨……还有2008年投产的江西赛维LDK的1.5万吨项目,以及无锡对硅料项目的投资。

  据悉,目前国内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以西门子改良法为技术路线的多晶硅生产线,从2005年到2010年间,总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这个速度在全世界令人惊奇。

  再来看看我国多晶硅在全球所占份额,从2006年的不到1%,到2007年占8%,而到2008年,我国的多晶硅产能已经达到全世界的37%。根据预测,2010年将超过39%,之后大致在40%左右。

  但随着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多晶硅企业受到较大冲击。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衰退,对多晶硅的需求也明显减少,价格也大跌,从2008年最高的500美元/公斤,降到目前的六七十美元左右。

  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冯地直坦陈,硅料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

  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提供电子级半导体硅材料和太阳能级硅材料的厂家。其分别于2008年建成500吨电路级多晶硅,2009年3月建成15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

  永祥多晶硅的一位人士也表示,盈利已没有预期的好。

  永祥多晶硅是通威集团和四川巨星集团共同投资组建,其硅料项目计划分三期,总规模1万吨,投资60亿元。第一期已于2008年9月正式产出,现每月产量60吨,今年产能1000吨左右,但目前只能完成70%(由于市场因素)。据悉,其明年的产能达到3000吨,目前客户主要包括浙江昱辉、天合光能、江苏阳光等国内大企业。

  而对于那些新开工的企业来说,“已没利润可言,”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的一位专家指出,这些企业投资组建时,都是高价买的机器,而且很多都是过时的设备,导致成本高企。

  如河南伊川去年12月开工的1万吨多晶硅项目,在这种行业背景下,盈利就非常困难。该项目发起人为当地知名民营企业洛阳天源集团,在2008年6月——光伏行业最火爆的时候——组建了洛阳世纪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50亿,年产1万吨硅料。

  事实上,多晶硅提纯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7家厂商手中,其依靠世界最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每公斤多晶硅的生产成本约为25美元,而国内企业平均约为80美元。

  市场价格还在下跌,上述上海新能源协会的专家透露,最近几天,有硅料厂家私底下的报价只有四十六七美元左右。

  随着价格暴跌,包括浙江昱辉在内的很多太阳能电池企业,开始重签或修改硅料长单。不久前,全球最大多晶硅制造企业之一MEMC公司就与无锡、一家台资企业修改了长单中的多晶硅价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尚德 太阳能 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