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与中关村三螺旋创新模式比较
长城所正在进行硅谷与中关村人脉网络的研究。在2月的硅谷访问中,我们考察了硅谷的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等大学,采访了创业家、企业家、金融从业者、历史研究者及资深记者人员近百人。我们发现,和硅谷的创新模式相比,中关村区域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业发展水平已经接近硅谷,但是却在大学教育体制和管理方面远远地落在了硅谷的后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2875.htm一、产业水平
三螺旋创新模式以大学、产业、政府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着手,从宏观方面提出促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和方法。三者的相互作用成为创新系统运行的核心,也是改善创新条件的关键。
地区年新增企业数的多少代表着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力的强弱,是创业精神与创新经济的良好结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我们认为,中关村和硅谷的创新动力极为相似。据统计,中关村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每年新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在境外上市的企业达到50余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累积达4200家。可以说,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同时创新创业人才正在快速地集聚在中关村,国际化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关村的企业生命力和创业精神并不落后于硅谷。
二、大学教育
三螺旋结构的关键在于大学向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的技术人才。大学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来源,是知识经济的生产力要素。在大学教育方面,中关村与硅谷的差距是最大的。
硅谷地区的几个世界一流大学在硅谷的成功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硅谷的创新性更多地来自于大学的创新性,大学甚至已经转变为创业型大学。表现之一是大学将知识资本化作为学术目标,通过鼓励起源于大学学术研究的新公司的形成,起了产业的作用;之二是大学的相关制度也成为硅谷创新最好的土壤。斯坦福等美国大学建立了“咨询教授”(consulting professor)制度。这一教职和正式教职相比,薪水很少,但是在学校里面的数目和重要性都和正式教职差不多。这一制度鼓励学校教授积极向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同时也逐渐吸引了很多创业成功者把自己的经验组织成一门课,通过接触学生把企业文化、先进的理念传给学生,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的学生也往往非常欢迎这样的课程。这一制度已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职的有益补充,使得老师可以把一些交叉学科、最新的前沿进展在第一时间传播。但这一教职本身也有着严格的推荐和考核制度,从而保证了教职的质量和严肃性。咨询教授的存在,对于硅谷创业性的孵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恰恰是硅谷与中关村创新型差异的本源。
三、政府作用
大学与产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不考虑政府的作用。在产业促进和建立合法技术转移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大学与产业关系的基础。和硅谷相比,中关村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中关村管委会在中关村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反观硅谷,一直缺乏一个区域性的决策机制来统筹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2008年2月的硅谷之行中,我曾提议硅谷应该受到美国政府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原因是硅谷创新的东西很多,同时是多方面多视角的,这需要政府来更好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产业族群的发展,更需要有规划,而做规划恰恰是政府的职责。硅谷模式为世界经济指明了新的方向,这是美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现在各国政府都在探索,有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关村比美国更加重视硅谷模式,我相信早晚有一天美国政府会重新举起硅谷这杆旗。
金融风暴的影响还在蔓延,世界经济形势仍很严峻,中国已经成为这场危机中一个亮点。“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而我们要做的,是要优化中关村已有的创新模式,更大地发挥大学的创新和创业作用,让中关村成为世界的最亮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