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光伏电池生死战:企业订单锐减生存受考验

光伏电池生死战:企业订单锐减生存受考验

作者:时间:2009-03-25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收藏

  一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的副总经理张先生告诉本报,2007年时,欧洲客户与中国电池制造商的交易方式非常简单,先付30%左右的定金,等中国方面发货之后,把所有货款很快打过来。2007年之后,欧洲公司一般会委托银行开一个信用证给电池组件厂,后者收到信用证后,再向国外发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2793.htm

  “现在,银行要么不开这种信用证,或者是我们这边发了货,可能3到6个月才能拿到信用证去兑付。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便是厂商大量猛增的应收账款。”张先生焦虑地说。

  盛极而衰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油价大跌,导致行业前景产生变数,再加上中国多晶硅和电池扩产严重,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多晶硅价格断崖式跳水。这对下游企业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

  多晶硅制造曾是一个极难掌握的高技术领域,一度被7家国际巨头垄断。所以在2008年以前,中国企业90%以上的多晶硅都向海外采购。

  电力2005年投产两条线之后,太阳能电池制造不再神秘。张先生回忆说:“当时,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纷纷创立了很多太阳能电池公司。2006年,大家还比较谨慎,一次投建1条或2条线;2007、2008年期间,各家公司投产就是4条、8条生产线。

  大家的判断是,如果不能很快新建生产线,可能会错过这一个黄金期。”

  随着国内太阳能电池线猛烈扩容,很多中国公司发现,生产多晶硅更容易赚钱,该行业的利润高达30%以上。

  于是,多晶硅冶炼炉在内蒙古、河北、江浙、四川等顺势而起。

  张先生亲眼见证了这两年来的壮大场面,“我的印象中,江苏中能这家公司出现后,整个局面就被打开了。如四川永祥、中国顺大等都斥重金建立多晶硅基地。中国今年的多晶硅产量大约就有2万吨。”而招商证券的一份策略报告显示,2006年该行业的总产量还不到500吨。

  然而,施正荣告诉本报记者,即使是在去年第二季度,公司的原材料供应依然不足。去年高峰时,多晶硅曾被炒到过2800元公斤以上。

  但金融风暴后,多晶硅价格暴跌50%以上。目前已经跌到800元公斤左右。

  “我们大部分的多晶硅长期订单,都要改掉,甚至取消。”上述电池上市公司董事长说。

  张先生也认为,仅仅调整长单的合同价显然不够,“如果不改签或取消的话,太阳能电池商肯定很难接受。”



关键词: 尚德 光伏 太阳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