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市场分析 > 山寨产业链是蚂蚁雄兵组成的巨型虚拟企业

山寨产业链是蚂蚁雄兵组成的巨型虚拟企业

作者:潘九堂时间:2009-03-17来源:SOHU科技收藏

  模式已经为业界接受,招安之说很荒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2455.htm

  正如上面所说,制造的核心在于新的产业链分工模式——根据本地市场和企业能力重新的排列组合,以获得竞争力。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说,是“平民智慧和力量,是草根文化和精神”;从商业角度上来说,山寨也并不是具体指哪一些人,哪一些企业,或者是哪一些产品,它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实践——面向草根人群,将以低成本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普及到普通老百姓,探索适合本地产业分工和合作模式……。

  举个例子,如果英特尔第一个推出了售价在1,000元人民向以下的上网笔记本,我们肯定不会称它为山寨上网本,也不会称英特尔为“山寨本之母”,但为什么本地芯片和整机厂商现在推出了这样的产品,我们就会称它们为山寨上网本呢?

  正是因为如此,招安,可能是有关山寨手机的讨论中,用到最多,也是最荒谬的一个词。不仅是这种词汇本身就带有正统和精英式的傲慢和偏见,而且关键是它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因为山寨产业链的运行模式——上游芯片厂商的Turn-key方案、研发外包和公板模式等,已经为中国手机产业普遍采用,包括几乎所有正牌企业,那么到底是谁招安了谁?或者更简单地打个比喻,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改朝换代,但始终都是儒家文化那一套——除了短命的元朝外,只不过是换了不同的人而已,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事实上,所谓的山寨和正牌是两位一体、彼此很难区分。例如,山寨体系中的手机方案公司,大多源于自摩托罗拉、中兴、TCL和波导等传统手机公司的研发人员,以前只给山寨手机供应主板,现在也给正牌手机企业供应主板。最近几年,很多手机企业也分拆出研发部门独立运作,例如TCL旗下的手机方案公司,也给外面的山寨企业供应主板,甚至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夏新最近也开始这样做,以缓解庞大研发团队带来的财务负担。还有不少正牌企业做得更彻底,直接从山寨企业购买手机,也就是说,我们购买的一些所谓正牌手机,可能是山寨制造,那它算是正牌还是山寨?

  谨慎对待原罪,为中小企业“平反摘帽”和弥补市场失灵

  除了产业链上创新带来竞争力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山寨制造的竞争优势也有其非法或灰色行为:血汗工厂、货物走私/偷税漏税降低成本;逃避牌照和入网认证(CTA)以降低成本和加快上市时间;模仿甚至抄袭以降低知识产权和品牌费用等等;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质量。

  因此,规范山寨产业也势在必行。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注意三点:一是山寨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链创新,灰色因素并不是主流,因此不能够矫枉过正和借规范之名打压山寨产业;二是山寨企业的一些灰色成份,也是民营企业通常意义的原罪,源于现有制度不合理甚至“逼良为娼”,对于因制度不公平产生的原罪问题不仅要谨慎追究,而且要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制度,为所谓的山寨企业“平反和摘帽”;三是对产业的规范更多在于弥补山寨产业链的先天性不足,对于涉及重大质量、抄袭和欺诈问题的真正害群之马,一定要追究到底。

  首是是核心竞争力问题。尽管山寨产业有非法/灰色因素,但似乎也没有哪个产业只靠违法可以长久存在,山寨手机产业基本不存在官商共谋,但却可以遍地开花,一定有其独到其处。虽然这些非法/灰色因素给山寨企业带来了一些成本和时间优势,但品牌厂商也有自己的福利,如较高的品牌溢价,营销渠道无限制,各级政府的土地、税收优惠和拨款等支持——当然,这些利益常常也伴随着各种关系、特权和潜规则。正是因为做品牌和做山寨各有利弊,因此它们之间常常也界限模糊——有一些山寨厂商开始大打品牌和走正规渠道,而有些国内品牌厂商将部分设计和生产外包给山寨厂,这也说明灰色行为并非山寨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很多山寨企业也不会“转正”了。

  其次是原罪问题。由于山寨有原罪,所以尽管私底上很多企业曾经甚至现在还很“山寨”,但没有人在任何公开场合敢承认自己是“山寨”,没有人敢公开表示“自己不做研发”而是众口一词自己都莫名其妙的“自主创新”。按照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观点,很多“原罪”不只是企业自己的错误,可能是“一个变革时代的必然现象”,是“制度建设滞后的产物”,是“监管真空所纵容出来的产物”。也就是说,一方面,可能会放任甚至是“逼迫”你行走在灰色地带;另一方面,至于是否追究,追究谁,什么时候追究,就由不得你了,真要追究,谁都跑不掉。

  以山寨手机为例,他们的原罪可能集中在偷税漏税、进出口运作不规范,以及无牌照/无入网检测——问题是前两项行为在哪个行业不是广泛存在而且大家都心照不宣?大量的企业这样做,是不是我们的税收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另外,对于第三项,且不讨论它是否公平和合理,最初倒卖和租赁手机牌照给山寨企业的都是些什么企业呢?还不是所谓的正牌企业,那这些正牌企业是不是可以称为“山寨机之父”?

  所以,我非常赞同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的观点:“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依法纳税,这与是否为山寨机无关。而所谓的山寨机没有正规经营也是因为具有一定的门槛。”因此,要解决山寨企业的原罪问题,首先是改变不合理的制度,为所谓的山寨企业“平反和摘帽”,还大量中小企业清白之身。例如牌照/入网检测门槛降低后,就有大量企业去申请牌照和入网认证,这说明并不是企业不愿意走正规渠道。

  但是,有关部门需要对于市场上(无论是所谓主流市场还是山寨市场)任何违反公平竞争特别是触犯底线的厂商和产品绝不姑息,如山寨手机大量存在的低劣的电池和充电器导致安全隐患、菜单上遍布收费增值业务陷阱和流氓软件、1:1高仿侵犯知识产权、明显夸大和欺骗性的电视购物广告等现象,欠债跑路和人间蒸发等。

  和传统手机企业相比,规模小、不打品牌的山寨企业确实会更容易有捞一票就走的想法,更容易犯上述错误,需要更有效的监管方式。但不能够因为少数害群之马,就否认山寨产业。“赛马,但不相马”,给予所有人公平的出场机会,谁犯规谁出局,而就不是先假定大型/国有企业会更有竞争力,所以设置非常多的障碍,让小型/民营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正常参与。

  至于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品牌、自主创新等等这些,还是交给企业自己吧,市场和利润会告诉它们如何做。事实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资金链断裂、3G和智能手机带来的手机产业商业模式变化等等,山寨产业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不变的是,如何既全球化又本地化,如何既规模化又个性化,如何既竞争又合作,既自主研发又充分外包,如何既免费又暴利,如何既大又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MTK 山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