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领域上演围城 新老项目面临考验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让先前异常火热的多晶硅市场骤然降温:价格下降了近2/3,一些生产多晶硅的企业没有挺得过这个“严冬”,或者停产或者倒闭。然而,近日,国内又有不少企业开始了多晶硅项目的建设和扩建,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大环境下,新进入的企业现在建线是否面临更大的风险,那些已经在“围城”的企业又该如何在下游减产的处境中维持生计,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提高技术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转暖的时候,迎来新一轮的希望。
市场低迷但前景光明现在进入建线成本低
针对目前很多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依然试水光伏行业,业内人士见仁见智:光伏产业市场有很大潜力,这点毋庸置疑,等到金融危机过后,美国、欧洲的需求重新启动后,对多晶硅的需求仍会很旺盛。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体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建设多晶硅生产线短期内风险很大,业界对太阳能终端市场什么时候能回暖说法不一。因此,新进入的企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同时表示,经济低迷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材及设备价格比较低,因此建设成本也就相应低很多。基于长远的预期,光伏产业起来后,对多晶硅的需求仍然会很大。
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副所长王俊朝告诉记者,金融危机来得比较快,致使多晶硅产业受到较大影响。光伏产业链上的每家企业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投资回收期和盈亏平衡点,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大幅调整。应该看到,这个产业越往长远看越光明,那些想做事业的企业家认准这点,选在这个时候进入是有远见的,因为在低谷时扩张,建厂成本会比较低。从去年国内新出料的五六家企业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加上自主创新,千吨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已经被国内企业掌握,他形象地说:“千吨级这层窗户纸已经被捅破,因此一旦达产,多晶硅的产量还是很可观的。”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仁贤表示,很多新进入者,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还不是很了解,盲目性很大,而国际市场对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后来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现在同质化的产品太多,新进入的企业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竞争优势,并牢牢把握这个优势,站稳脚跟。
提升技术降低成本最重要小而全模式不提倡
多晶硅的生产,质量和成本是关键。因此,对于多晶硅企业,应该调整发展脚步,苦练内功,稳定系统,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应对市场变化。
王体虎表示,多晶硅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淘汰的过程,那些规模小,又不是闭路循环系统,技术水平低的企业会在大浪淘沙中遭到淘汰,只有这样这个行业才能持续发展。他强调说,大的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工艺系统,采用闭路循环系统,这样才能降低成本,不污染环境。此外,多晶硅企业应该和下游企业结成紧密的同盟,随时把握市场脉搏。多晶硅企业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不要再追求暴利,大家分享合理的利润,一起渡过寒冬。
王俊朝强调说,对于未来的发展,多晶硅企业会更加重视技术和成本。“多晶硅价格下降近2/3,在3年之内将要降到300多元1公斤,而国内现有的成本都要在60美元左右。所以,多晶硅企业如果不提高技术,管理不到位,成本控制得不好,即使将来达产,也是要亏的,将来太阳能产业就是一分一毫的利润。如果企业不搞技术升级,不努力提高转换效率,那么在将来的竞争中依然会被无情地淘汰。”王俊朝表示。
曹仁贤表示,目前只有多练内功,注意企业的现金流,多存一些钱,抓紧时间训练内功,提升绩效,提升自己的关键指标,让它更具有竞争力。这些工作平时要做,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更要做。
针对目前一些企业延长自己的产品线,涉足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业内专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俊朝认为,小而全的模式,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企业几个环节都做,哪个环节薄弱,就可以往这方面调整倾斜。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对产业发展是不利的,对企业来讲也许暂时有利,但从长远看,这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处在产业链条上的不同企业之间优势可以互补。因此现在应该摒弃小而全的模式,努力走大而专的道路。
王体虎也认同此看法,他表示,如果同一个企业摊子铺得太大,就会把自己的优势削弱,所以在探索的过程中,企业不要把自己核心的竞争力丢掉。最好的办法是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独立经营,凸显优势。
产业联盟要搭建具体操作有难度
王俊朝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是结成产业联盟的时候了,内需市场在近两年应该不会启动,但这种快速降价趋势会使光伏发电成本更接近实用化成本——— 每千瓦时1元钱,这样会促进光伏产业发展,从而让国家出台一些相关的鼓励政策。他表示,应该挑选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一些大的领军企业,把产业联盟的框架搭建起来,制定行业规范,让企业自律,这样才能在产业急速扩大过程中,保护产业发展,这对民族产业发展是很有好处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他表示,靠一个企业或地方政府组织产业联盟是不现实的,国家应该出面,统一规划产业链布局,避免重复性投资。
大全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葛飞也表示,产业联盟的平台一定要搭建起来。他认为,产业联盟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技术方面的有偿转让;第二,对于技术难题和前瞻性的课题共同研发;第三,从政策方面进行推动,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利用国内优势,对企业进行整合。
业内不少人士对产业联盟也表现出自己的疑虑,他们认为,虽然产业联盟的成立对规范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有难度。王体虎告诉记者,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结成联盟会更容易些。同行之间,如多晶硅企业也可以进行合作,探讨降低成本诀窍,工艺上的完善,但从现实层面上看有难度,毕竟同行之间有竞争。“产业联盟在国外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但在国内,可操作性比较差。即使这样,也可以做做尝试,仅限于上下游企业之间,但具体能起多大作用或者做到何种程度还不好说。”曹仁贤说。
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济师王再明也告诉记者,产业联盟有必要,但有点脱离实际。技术是每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每一个企业不可能将核心技术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成立产业联盟,更多意义上是呼吁政府给出一些政策,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引起政府的重视,促进产业的发展。他强调说,太阳能光伏行业才起步几年,是新兴的产业,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虽然在财政补贴上不会给过多的倾斜,但可以出台其他一些政策:如降低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多晶硅生产成本中占很大一部分是电力,现在电价很高,可以鼓励企业建立自备电厂,完善自己的产业链,降低成本。又如,国家应该启动太阳能光伏电站市场。敦煌10MW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项目的招标,是个很好的开始,如果试点成功,应该在其他地区大规模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