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标准瓶颈 闪联标准面临产业化挑战
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标准大多被国外企业所掌握。日前,记者从中国闪联标准工作组了解到,中国闪联标准以超过96%的高支持率顺利获得通过,正式成为目前3C协同产业唯一的国际标准,也是第一个来自中国的ISO国际标准。这一事件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87705.htm国际标准意味着什么
由于标准落后,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利润极低。到目前为止,我国每出口一台DVD播放机需支付近20美元的专利费,每出口到美国一台电视机须缴纳15美元以上的专利费。如果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C产业技术标准,那么涉及到电脑、通信、数码产品等众多信息产品,在今后很有可能步DVD后尘。
闪联标准即《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这是面向3C协同的产业标准。在家庭、办公和公共环境中,通过定义一系列的协议标准,支持各种信息设备和家用电器及通信设备之间自动发现、动态组网、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可以实现“内容+网络运营+设备+新型应用模式”的全新网络架构,将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网络及设备认证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为未来的网络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商创造出清晰的盈利模式。
事实上,这些年来并不是闪联一家在做与数字家庭技术应用有关的标准。另外两家分别是由微软、英特尔主导的DLNA标准和由海尔主导的E家佳标准。
2007年11月份,海尔集团与英特尔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备忘录。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下一代网络数字家庭标准方面,DLNA标准将与E家佳(ITopHome,家庭网络平台)标准融合。据记者了解,E家佳融入DLNA后,E家佳联盟成员也将相应成为DLNA成员,参与对DLNA标准的修订、升级,并获得相应的话语权。这意味着闪联的另外两家竞争对手已经联起手来进军国际标准。
这个协议对闪联联盟方面是非常不利的,因为E家佳与DLNA捆绑起来后,联盟的成员数量大幅增加,企业结构也更加完善。但站在产业的角度来看,E家佳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主性,这对国产标准来说,是个损失。E家佳联盟的250多个成员都可能采用国外标准,这将使中国闪联标准在国内市场也不得不面对国际竞争的局面。
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楠认为,成为国际标准将更好地促进闪联的产业化进程。
任何联盟要形成一项标准,其下所支持的核心技术专利必然会成为标准组织间抢夺的“香饽饽”。正因如此,闪联采取了自己的国际化战略。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楠告诉记者:“这几年,闪联积极接触国际3C领域的巨头企业,如今LG、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飞利浦公司等海外知名企业都加盟了闪联,还与日本、韩国等具有实力的数字家庭标准组织ECHONET和HNF结盟成立了亚洲家庭网络标准委员会。这些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闪联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闪联国际标准提案(ISO/IEC)先一步成为国际标准,意味着另外两家标准组织融合而成的标准在将来提起国际标准议案时,不得不绕过闪联已有的技术路线。从某种意义上说,闪联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
“对我们而言,成为国际标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过杨楠同时表示,“从行业角度来看,国际标准的通过意味着这个领域将更加规范有序,也会更好地促进闪联标准的产业化进程。”
能否顺利走向市场?
闪联已经突破了标准国际化的瓶颈,接下来就要向产业化的目标努力,而这也是最艰难的一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于欣丽不久前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行业的标准之争,本质上就是利益之争。一个不能产业化的标准,即便技术上再先进,构架再完美,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从国外经验看,一个成熟应用的标准从提出到产业化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闪联可谓任重而道远。”
如何更合理地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企业一直在寻求答案。只有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份额之后,我们的企业才能说话更有底气。这恐怕也是闪联急于实现的一个期望。
“从我们来看,首先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把闪联标准的技术体系和框架进一步完善,同时尽快把这个标准国际化,让更多的企业、组织甚至国家了解和采纳这个标准,真正把闪联的标准应用推广做到位。其次,从本身的市场推广和产业化推进的角度来看,通过闪联五年的工作,已经有一整套非常成熟的推广模式,在这种健康的推广模式下,我们将尽可能去把闪联的产业化基数做大,让老百姓看到更多的闪联的产品上市,并且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好用、易用的体验。”杨楠表示。
据记者了解,闪联联盟的会员企业目前已经达到115家。这115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占到了电视机市场份额的84.3%,手机市场份额的44.3%,电脑市场份额的41%,白家电的50%.闪联联盟的发展始终很注重质量,而不是单纯关注成员数。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讲,闪联技术标准有可能会成为未来3C 融合的一个重要核心。
而在标准应用方面,杨楠告诉记者:“发展至今,闪联标准已经应用到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闪联PC、闪联电视、闪联手机以及闪联投影仪等20余种闪联产品已经相继上市,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台。在闪联联盟成员中,联想、同方、长城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全部实现‘闪联化’,创维、康佳等厂家也实现了闪联电视的规模生产,海信、长虹等企业与房地产和电信厂商合作开展大规模的闪联应用试点。”
当然,闪联也有其天生的短板:由于闪联联盟在成立之初,是由传统PC企业主导,因此在技术层面上,闪联的运作更多的是基于应用层面开发,而底层的基于 IT硬件特别是芯片一级的主要技术还是由国外厂商控制。尽管目前也有中芯国际等相关芯片厂商加入了闪联联盟,但总体上说,核心的芯片技术短时间内还可能会存在受治于人的局面,因此,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面临了巨大挑战。对此,杨楠表示:“闪联采取了既竞争又联合的策略,在坚持自己的技术理念之下,完成和 ISO相关标准的兼容。”在目前的形势下,闪联的这种做法应当说是相当明智的。
为了更好地推动闪联标准的产业化进程,闪联目前正在考虑新的战略重组。杨楠告诉记者:“闪联现在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闪联联盟,一个是闪联工程中心有限公司。闪联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作为闪联标准产业化的推广机构,在追求公司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根据需要引入更多的产业基金来扶持整个闪联产业的发展。在今天的产业环境中,只有把标准和投资有效结合在一起,闪联标准的产业化才会真正结果落地。”
闪联标准能否顺利走向市场,并为中外企业所接受,关键还是要看能否处理好与各种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毕竟,标准竞争的最大砝码,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