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以全球化视野发展中国半导体支撑产业 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

以全球化视野发展中国半导体支撑产业 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

作者:时间:2008-07-11来源:中国电子报收藏

  发展装备制造业对于中国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绝对有必要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本地的时候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观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85566.htm

  半导体装备制造业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其全球市场容量在2007年已经达到420亿美元。发展半导体装备制造业对于中国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绝对有必要建设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发展要有全局观

  从全球来讲,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对整个半导体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设备和材料业的支撑,就不可能有产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从全球角度来看,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关系非常紧密。但从地区角度来看,情况有所不同,是否一定需要一个本地的支撑产业,或者说一定要有本地的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来支撑,对此目前似乎并没有定论。半导体产业发展到现在只有40多年时间,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韩国为例,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20年来,并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支撑产业,包括中国台湾也一样,虽然也有一些企业做得不错,但并没有形成足以支撑本地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设备材料产业。我们看一下全球前10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它们控制了全球80%的市场,而这10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几乎全部集中于美国和日本(只有1家荷兰公司)。因此,从整个半导体产业来看,本地的支撑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我们完全能做到:设备在世界某一个地区生产而产品到另一个地区的客户方进行生产。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不需要发展本地的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而是要明白该如何发展。发展本地半导体支撑产业的时候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观念。

  本地化服务是切入点

  集成电路产业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飞速发展,半导体设备行业也随之日趋成熟。

  集成电路产业成熟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技术进步会越来越慢,即纵深的技术进步会放慢,但宽度会越来越宽,即应用会越来越广。另一个是销售额越来越大,但利润越来越小。

  要解决利润越来越小的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从市场着手,联合与兼并。我们看到设备行业近年来的企业兼并越来越多。另一个办法是从成本着手,努力降低成本。可以从材料、生产、人力三个方面考虑降低成本。目前来看,材料成本没有潜力可挖,中国在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方面有优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出现向中国迁移的趋势,设备材料产业也一定会向中国迁移,我们能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使中国在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方面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本地化服务是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切入点。设备行业已经进入服务时代,设备服务很难实现全球化,全球化服务的高成本不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另一个切入点是零部件和组件,如果我们把零部件和组件做好了,发展整机产业不是很遥远的事,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应重视知识产权问题

  国内设备厂商完全有能力研发先进的设备并应用到生产当中去,但是,国内设备厂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知识产权方面,知识产权对国内刚刚成立的设备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第二个挑战就是知识产权有可能被一些客户当作谈判筹码,以便使大的设备公司降价,而那些小公司的设备永远被当成演示设备,这样的小公司是没办法发展的。所以这些小公司一定要突破被大公司当成筹码的瓶颈,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本地的大公司身上。由此就引出第三个挑战,本地公司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就面临全球的市场竞争。对国内新的设备厂商来讲,要跨越这三道坎并不容易。

  国内产业近年来发展非常快,2006年国内消费量已经是全球第一,而由中国本土提供的IC芯片还不到12%,我们有很多芯片都是依靠进口。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好,但是中国本地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到底对国内IC设备产业有多大的带动作用,现在还看不出来。目前本地设备供应商产量小、供应能力差,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差,阻碍了市场推广。

  应当说,半导体装备制造业目前已进入成熟期,以往有过的40%以上的利润率不可能再现,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必须有新的途径、新的思路。引入国外厂商并使产品本地化是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摒弃那种追求“纯正血统”的中国公司的思维方式。国内厂家应该与国际大厂商加强合作,以借助对方在渠道、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中国企业应该“走出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并购国外厂商,实现跨越式发展。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