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中国战记
2008年6月10日凌晨1点,当传奇人物乔布斯在一款上敲出一个大大的“果”字之时,现场传来一阵高亢的欢呼声。也许是受到鼓舞,也许是受到刺激,豪情万丈的乔布斯更是当场许下诺言:今年年底,iPhone一定会出现在遥远的中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84295.htm但是乔布斯明白,苹果公司明白,千里之外的中国,那片对iPhone来说显得颇为神秘的东方大陆,绝对不是一个容易“攻陷”的国度。
当iPhone挟3G之势飘洋过海登陆中国,态度强硬的巨头、自成体系的手机市场和结构复杂的用户群体,都会成为这部iPhone中国战记的配角,甚至主角,演绎出一幕幕悲喜剧。
(以下人物均为化名)
苹果粉丝派
当25岁的马成从网上看到3G iPhone已经发布的消息,这位深圳某网络通信公司的工程师第一个反应是到网上去搜索水货的价格。
马成是一个苹果粉丝,而且不是一般的粉丝。用粉丝界的行话来说,那是一个骨灰级粉丝。其实他加入这个粉丝队伍并不长,去年6月,苹果正式发布 iPhone,结果他正好碰上在华盛顿出差,到苹果专卖店晃悠了一圈,马上就彻底拜倒在iPhone的“石榴裙”下了。第一眼瞄上就让他的心认定了,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最爱。小巧、轻盈、全金属、多点触摸界面,齐刷刷的优点摆在面前,谁能不动心。按照技术流分析,iPhone是属于内外兼修的练家子。内地市面上的普通手机也有花里胡哨的皮,总觉得没啥新意。用马成自己的话来说,跟iPhone一比,国内那些大脑壳手机都不好意思站出来。
因为关注iPhone,马成的英文水平直线上升,而且他曾尝试寻找海外亲戚,帮自己从美国带回一个行货,而不是写字台上那一堆山寨机。结果发现是有一个海外亲戚,却是在南非,让他郁闷了半天。
激动的不止是马成,周围还有一堆苹果粉丝,这在国内也算比较另类。距离马成最近的一位同好不过10步路——同一个办公室,他的顶头上司。这位上司甚至更疯狂,直接准备到香港去买3G iPhone,发誓要第一时间抱得iPhone归,把奢侈的理想一笔勾销。
当然,马成对3G iPhone的狂热追求也受到过抨击——他那在中兴通讯工作的女朋友就百思不得其解:“国内又没开通3G,你花几千块钱买个iPhone干什么?还不如到华强北去买个对讲机,说不定通话效果更好。”这个时候,马成总是回她一句:“妇人之见。”
马成这样的苹果粉丝明白,尽管电视上乔布斯拍着胸膛说要将3G iPhone尽快带到中国,但这里不同北美,更不同日本和欧洲。在中国,独具特色的电信体制和自成一派的市场格局,完全能够让iPhone这个意气风发的产品举步维艰,甚至难以动弹一步。
iPhone深陷电信“沼泽”
从去年10月开始,iPhone就逐渐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在深圳手机卖场,一款4GB的iPhone水货产品曾经卖到7000元的恐怖价格(本报新闻评论周刊曾经对此有所报道)。在经过简单汉化破解之后,水货iPhone的铺货速度大大加快,价格也开始直线下降,一度到5000元左右。
但是在正规渠道,iPhone的中国征战依然毫无进展。当时,拥有4亿手机用户的中国移动和拥有1.3亿用户的中国联通都想跟苹果合作引进 iPhone,苹果却只相中了中国移动,毫无疑问中国移动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和垄断地位,彻底征服了乔布斯。但2007年11月13日,当时在澳门出席 “GSMA移动电话亚洲论坛”的中国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表示曾经和乔布斯谈过引进事宜,但后者的狮子大开口终于还是让他暂停了与苹果公司的谈判。
“怎么可能让3G iPhone进来,光是捆绑的话费都没几个人能扛得住。”说这话的是真正的业内人士。贵州人林婉珠在成都一家电信运营商工作,负责大客户工作。
最近由于电信重组,连续几个晚上加班熬通宵,她显得有些疲惫。作为电信人士,林婉珠一直非常关注iPhone,去年这款手机发布之后,她就发现在和不少客户聊天时,对方都曾询问是否会把iPhone引入中国。
林婉珠曾仔细分析过iPhone的营销模式,与中国国内的电信体制存在相当大的冲突。
苹果在美国、欧洲等地销售iPhone,售价并不高,但消费者必须与网络运营商签署服务合同——保证两年都要以最低消费的形式进行消费,即使不打电话也一样要扣钱。以美国运营商AT&T为例:如果已经与AT&T签署iPhone服务协议的用户,苹果公司每月从每位用户中可抽取3 美元费用;而新用户,苹果每月则可从每位用户中抽取高达11美元费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