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亿资金蜂拥光伏打破国际垄断
曾被国际几大厂商所垄断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业务——硅材料制造,将会在未来更多中国企业的千亿资本进入之后,发生质的改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84030.htm而在各大公司豪赌硅材料项目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大危机呢?在6月7日由国家发改委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高校共同举办的“2008年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表示,目前国内有数十个硅材料的建设项目,该业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如今,光伏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并且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站在了世界舞台。2007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能力达到了290万千瓦,产量突破109万千瓦,迈入世界前列。
让吴贵辉担忧的是,太阳能特别是硅材料项目的未来是否能够有序发展。
太阳能电池的产业步骤是:硅—硅矿石—提纯为冶金级硅—通过西门子法(或者流化床法、冶金法或者其他方式)提纯为多晶硅—硅棒(或硅烷)的制造,制成硅片并加工为电池和组件。
吴贵辉所指的“硅材料项目”,就是多数资金所集中的提纯多晶硅这一环节上。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目前包括峨眉半导体、徐州中能、新光硅业、云南曲靖爱信等都建成了大规模的产能,天威保变、特变电工等多个上市公司下属也有相应的硅材料项目。
大量企业进入多晶硅制造的原因,还是该产品价格的不断上升所致。
2005年,多晶硅的现货价格是55美元/公斤左右,而2006年扶摇直上冲破200美元,2007年市场价格曾达到过400美元/公斤,目前还维持在300美元附近。
造成这种供不应求局面的原因是,多晶硅技术一直被美国和德国的几大厂商如Hemlock、SGS、Wacker等垄断,这些公司既不在中国建设其多晶硅厂,同时研发方式也是重要机密,所以,在德国、西班牙等地对太阳能电池和组件需求激增的背景下,上游产品的价格也同样水涨船高。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梁俊吾统计,2005年到2008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的年增长率可能会维持在25%到45.5%,而这4年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的年增长率估计为137%到237%之间,远高于国际水平。
吴贵辉说,目前在建的硅材料项目近50个,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1000亿元。“今天早上,别人告诉我在建的可能有70多家。我们认为,硅材料项目建成后,有利的地方是,它可以解决太阳能材料短缺和价格过高问题,但也存在巨大的风险。”
因此,上游业务要解决能耗过高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要避免低水平建设。“投资者要看到这个产业存在着投资风险和技术风险。太阳能电池产业也存在类似情况,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做到科学发展和有序发展。”
吴贵辉还说,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仍然面向国际市场,长远看这个产业发展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为了出口。现在,国内98%的产品都是对外销售。
“为此,国家会进一步完善税收、投资等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我们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从而带动光伏产业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他提到,硅材料的资源不是无限的,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产业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其载体是有限的,所以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长远而过多的出口,实质上也是出口我们的资源。”
另外,光伏发电价格过高也是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光伏产业的成本仍然有一定下降空间。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规模,进一步降低光伏成本,提高光伏发电的经济型和竞争力。”目前,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大约是4.2元/千瓦时,比火电的价格高出10倍以上,也不及其他能源如水电和风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