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一季度经济述评:影响就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3万人,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30.3%。今年一季度,国内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出口增速回落,国际环境面临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加深,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等不利因素,在这种形势下,新增就业人数仍保持较快增长实属不易。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表明今年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新的积极就业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外部需求可能进一步收缩,劳动力成本可能继续上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这些都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而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多种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
首先,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放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出口总额为3059亿美元,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以上,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一季度中国的前几大出口市场中,对美国出口增幅最低,只有5.4%。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由此,相关出口企业可能将降低今年的招聘需求。
从4月份第103届广交会第一期的情况看,纺织品成交下滑,比去年下降了两成多。同时,到会的国外采购商比以前有所减少。美国到会的采购商为5852人,比去年春季广交会同期减少1399人。次贷危机的冲击波正通过海外采购商传递给"中国制造",而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更加重了出口企业的经营困难。
受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行业。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外向度已经非常高,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
第二,国家从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上受到约束。随着银行可贷资金的减少,各类融资业务的费用也有所提高,特别是中小企业,会首先被银行排除在贷款对象之外。
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的税收增长了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00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过去几年间,私营企业的税收增幅一般都高于全国整体税收增幅5到6个百分点。调研表明,在目前宏观形势和紧缩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一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支撑不住,甚至关闭倒下。而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恰恰是吸收劳动力最多的经济体。
此外,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和禁止类的项目,银行将从严从紧控制信贷投向。投资需求的抑制将会导致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
第三,用工成本增高使企业的招聘行为十分慎重,一些企业对于眼前"可招可不招"的岗位,暂时可能会以内部挖潜的方式来解决。《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也推动了劳动力成本上升。有研究机构调查显示,有9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人工成本在"上升"。商务部表示,在纺织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倍以上,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接近每小时1美元。
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指出,同十几年前不同,我国已进入高成本时代。当前劳动力成本提高有三个决定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然带动我国以往低成本、高耗能的工业增长模式转变;二是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必然要提高当前工资水平;三是劳动力供求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局部地区劳动力供求失衡。
如果中国企业仍然靠成本优势获得竞争力,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企业利润受到影响甚至破产,最终还是会减少就业机会。
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好就业问题,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有专家指出,在中国目前的失业率构成中,2/3以上的因素是摩擦性和结构性的自然失业率。治理这种自然失业现象,并不能靠追求GDP的增长率而做到,更主要的是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提高政府和社会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等服务的能力。特别重要的是要在经济增长目标中树立就业优先的原则。
不久前,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是继《就业促进法》之后,党和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有力举措,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通知》对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一是加大了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二是强化了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的就业援助。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和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四是注重提升能力,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制度建设。同时,《通知》进一步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健全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并促进了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促进工作的有机结合。
权威部门数据显示,每创业成功1人并稳定经营1年以上,平均带动5人就业。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就是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调动劳动者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找项目、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创办的生产和服务项目或企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在经济运行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积极就业政策的成效尚需时间的检验,但可以肯定,在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大前提下,只要各级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部署,把就业工作真正放在"民生之本"的位置上做实做好,就业形势会同样向好。(杨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