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编辑观点 > TD产业链在控制与反控制中挣扎

TD产业链在控制与反控制中挣扎

作者:李健时间:2008-05-04来源:eepw收藏


作为中国特色的3G标准,可谓命运多舛,以大唐为首的标准创立者经过了整整十年的完善和努力,总算在2008年看到了大范围商用的曙光。然而,被拖累了十年的TD却在走到商用之前遭遇了黎明前的黑暗,大唐矛盾缠身,产业资金后继乏力等问题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折磨着脆弱的TD。整个TD产业链也在多方利益的集体角力中变得扑朔迷离,曾经的无限期待在不断的折磨中逐渐平息。
TD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链的发展空间,但TD的前景同样受制于TD产业链的健壮程度。因此,TD产业链的控制权就成为决定TD前途和众多参与者钱途的关键。

现状:最佳的无奈之举

2007年,中国移动高调介入并开始主导TD整个产业化的进程,全面接管了整个TD标准的中下游产业链,这个结果对于TD的前景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结果,但也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由中国移动运营对于大唐来说并不是一个愿意接受却又无力选择的结果。
对于TD来说,中国移动的进入并掌控主动权有利的一方面在于资本和用户的优势,作为强势运营商,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整个产业链中拥有比较强的主动控制力,也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便于TD商用的早期规模化运营。作为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规模对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移动TD放号的最大问题就是网络用户太少,不能形成集群化优势,许多用户空有网络和功能却无人与之体验。当然,至少在中国移动属下,TD还是能够保证实现足够商用规模的用户数量,而选择其他办法则根本不可能如此。此外,以中国移动的品牌出面进行整个产业链的控制,有利于在与产业链上游厂商的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避免被对方掌握整个产业链控制权而失去应有的网络主导权。不利的是,中国移动的介入对原本各安其位的TD产业内部各企业来说并不是绝对的好消息,中国移动可以扩充TD商用初期的规模,形成早期产业链的运营稳定,但却将许多投入多年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同样中国移动也会将自己的嫡系供应商强行介入TD产业链分一杯羹。

移动:强势运营商的回归

中国移动之所以会选择控制TD的发展,一方面源于其需要完成一定政治使命,作为中国通信市场上最大利润获得者,自然有实力和义务扶植国内标准的推行;另一方面TD给了中国移动塑造强势运营商的好机遇,同时还能依靠并不昂贵和长久的产业前期投入获得产业最大的利润。既实现相当程度的经济利益,又获得了控制产业链的绝佳实习机会。
众所周知,由于ARPU值的低迷,让中国的运营商一直在手机产业链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无法像国外传统的运营商那样几乎控制了用户的手机采购权,实现有效稳固现有客户群,进而控制移动通信的完整产业链。iPHONE之所有可以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并非因为技术,而是它敢于率先对国外运营商为主体的移动通信运营模式提出挑战,而手机与运营商分离的状态在中国则是早期移动通信的主导。
近年来,中国移动其实在逐渐利用自己的客户资源优势,与手机厂商大面积开展定制手机业务,期望藉此回到传统运营商最为熟悉的移动通信运营模式,至少牢牢抓住中国近千万ARPU值在50美元以上的中高端客户群体。而中国的GSM手机主体市场消费观念还是以分离为主体,ARPU值在15美元以下的市场占据了大约40%,对这部分群体手机定制业务几乎没有任何利润可言。因此强行切入手机定制市场的效果未必明显,至少远不如重新做一个市场有效。而以中高端群体为市场定位的3G业务自然是试水的好机会。通过控制TD来预演3G时代的手机定制业务,逐渐从中积累经验完善整个业务的运营体系,从而可以有效抓住尽可能多的3G客户,这将尽可能减少未来中国移动面临新电信时代竞争时的客户损失,从而积累在与国内和国外侵入的运营商进行竞争的前期资本。至少中国移动的如意算盘是,不管最终选择哪一种3G标准提供服务,中国移动都已经比别的运营商先行一步试验了大规模的3G网络运营,这本身就是一种领先优势。

产业链的挣扎

对于TD来说,有了中国移动的介入,整个产业链看到了商用初期在规模上的一定保证,但中国移动至今对TD商用规模未表态则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期望的美好,甚至摸不清未来TD网络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可以说,十年等待,TD产业链上最早的那批厂商其实已经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而产业链正是在先入者的迷茫和后入者的强势中变得越加模糊和脆弱。比如,因资金链的断裂,曾经在TD阵营占有不错地位的凯明只能停止运营,作为一家运营多年的TD协议栈芯片提供商,凯明的倒下很大程度上源于坚守多年的投资者们心理的崩塌,毕竟金融资本是等不得人的。当然,对于一个尚有经济利益可寻并且即将获利的领域,TD总会有更多的金融资本介入,但金融资本需要的是能尽快生效的项目,而不是首先为前几年的亏损埋单。
因此,在压抑了多年的资本压力下,TD产业链其实看似繁荣其实脆弱,至少中国移动的进入并没有带来实质上的资金链条改变,单纯的预商用手机采购订单总额其实还不够所有手机组成芯片的单独流片费用,这不得不说是个极大的讽刺。因此,这条产业链明里挂着TD的自主招牌,其实用的大抵都是国外的成熟技术和国外资金支持,别忘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除了展讯之外,国内再没有企业能做纯自己的芯片完整解决方案了(除了MTK)。
所以,曾经而且现在被寄予厚望的TD产业链其实并不健康,甚至可以说有些脆弱。当我们再谈论TD产业链之时,我们必须要看到在这个产业链中我们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我们真正可以控制的又是哪些环节。当TD产业化开始之际,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我们控制之外的TD产业链条的侵略性,也能切身体会整个国内TD产业链的挣扎。

水到底从何而来?

坦率的说,TD产业链的整个中下游确实在我们手中,但中下游往往需要承接的是上游来的水源,同时吸纳一些新的支流加入。那么我们需要问的是,上游的水在哪里?我们控制得住吗?
服务器我们可以自己做,手机我们也可以自己做,甚至服务器和手机的软件和手机设计我们都可以自己做,至少我们可以自己决定,但再往前的呢?芯片产品端恐怕已经脱离了我们控制的范围。
目前,TD服务器市场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格局,国内的中兴、华为加上鼎桥和大唐,基本上瓜分了市场空间。从这个角度上似乎是堵死了外国厂商进入TD市场的空间,但仔细想想还是有两个方面的担忧,一是中国移动并不习惯于采用内商的产品,更多的是从国际巨头手中进货,目前在预商用阶段服务器还是依靠内商,一旦大规模商用,中国移动的采购策略未必不会重回老路。二是究竟TD最终网络的规模和容量被中国移动限定在什么范围还未可知,采购设备数量也无法保证一定的规模,这无疑给设备提供商大规模生产蒙上一层阴影,无法确保产品研发能带来最终经济效益。不过,由于各大服务器厂商对芯片厂商来说都是大客户,受其控制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都有不错的软件集成能力,因此,芯片厂商对服务器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加上先入为主的竞争先机,服务器市场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妥定的市场。
最可能出现变数的来自于移动终端市场,当然这部分也是目前国内炒作得最为火热的市场。多家厂商纷纷推出打着自己旗号的手机解决方案,而览遍群芳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没有方案是专门针对TD开发的,都是采用成熟的3G解决方案,更换部分软件和协议栈芯片而来的嫁接品种,其核心部分除了展讯大部分是自己的之外,清一色是外国芯片厂商的产品。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手机芯片解决方案我们的唯一竞争力就是协议栈芯片,而外国厂商只需要控制其他部分的利润就足以实现控制。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本土的手机厂商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在预商用阶段外国手机厂商还没有广泛关注,若真的市场规模达到千万级别,市场规模出来了,狼也就来了。只需要采用国内企业的一颗协议栈芯片,,甚至只需要购买协议栈授权(这是无可避免的),诺基亚等巨头几乎可以在3个月内就能推出自己的TD手机产品,无论质量还是品牌相比于国内厂商更有竞争力,成本也会相应低廉。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回到GSM时代国产手机的惨淡时光,这就是芯片差距带来的最明显影响。

说到底,只是一纸标准,其背后的商机其实是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依靠自身技术积淀而逐一实现的。我们不要过分苛求TD产业链要为中国带来多大的产业利润,毕竟我们的很多环节还只是一个摸索而已。现在的整个产业链还没有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现在的挣扎其实就是自我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过程。TD更大的意义在于我们开始探索产业链发展的实践,若是没有实践,我们将永远受制于人。也许TD最终还脱不了受制于人的结果,但只要走出了第一步,也许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彻底摆脱别人的控制。挣扎在控制与反控制边缘的TD,更大的价值在于一个勇敢的先行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82066.ht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