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价格上涨成香饽饽 馅饼还是陷阱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多晶硅引起了市场的充分关注。在市场缺口加大、价格不断上扬的刺激下,国内又一次涌现出投资多晶硅项目热潮。在这场新能源发展的战略中,天威保变、川投能源、特变电工等上市公司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78405.htm然而,就在国内企业看好太阳能这块蛋糕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却对中国兴起的又一波多晶硅热提出了异议。近段时间以来,在美国上市的国内新能源企业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一个月内跌幅均达40%和50%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的紧缺对企业投资多晶硅产生了足够吸引力,但在大量产能上马的情况下,未来可能存在过剩的风险,此外技术、成本等瓶颈可能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供给缺口有望填补
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2007年,太阳能多晶硅需求出现快速增长,国际市场硅原料处于持续的供不应求状态。资料显示,2005年,每公斤多晶硅价格为66美元,到2006年第四季度突破300美元后,2007年上半年尚维持在300美元至330美元的水平,多数分析师都认为此价格难再有大幅提升机会。然而,在2007年第四季度初市场成交价格再度上升到360美元至370美元的水平,12月更是创出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
有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目前太阳能发电系统20%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2008年太阳能多晶硅需求为2.6万吨以上,而供应量只有2.5万吨左右,供应仍然偏紧。
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背景下,国内企业对多晶硅产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2007年11月,天威保变、岷江水电、乐山电力和川投能源均发布公告,拟以新设公司形式进行两个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建设。1月22日,特变电工公告称,公司拟与多家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特变电工多晶硅有限公司,从事多晶硅材料的研发、制造、生产、销售。同日,湖南省省长周强在该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成益阳晶硅生产项目”。
中原证券分析师潘杭钧对本报记者说:“目前,我国光伏产能迅速膨胀,多晶硅作为光伏产能的最主要生产原材料,占据其成本的80%。但国内高纯硅材料95%以上依赖进口,供应长期受制于人。太阳能用多晶硅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国内太阳能厂家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若几个项目投产成功,将大力缓解原料瓶颈,促进我国太阳能的发展。”
中金研究认为,多晶硅项目是国内企业实施新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因为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工程项目被市场广泛看好。
或有产能过剩风险
有报道称,国内20多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发展新产业和老产业转型的重点,积极寻求技术和资金,纷纷规划或计划建设多晶硅项目。日前发布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2007》显示,目前中国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计划产能高达63560吨,到2008年大约可以形成1.8万吨多晶硅年生产能力。
国内多晶硅产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部分业内人士对产能过剩的担心。中金研究指出,2007年底中国太阳能级硅料产能为2200吨,而2008年底总产能将超过10000吨,供应量迅速扩张。
因此,不排除到2010年多晶硅项目投产时硅料价格和项目净利率均低于市场预期。
不过,在中原证券潘杭钧看来,在未来2-3年里,国内多晶硅产业仍将以需求旺盛占据主导,在全球新能源的概念下,出口也会缓解有可能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
与此相比,近段时间来,在美国上市的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一个月内跌幅均达40%和50%以上。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能源股下跌有多方面原因,是新能源政策的不明朗以及个别会议上提到中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原料)项目过多等,跟公司业绩没有关系。
同时,成本问题也是多晶硅产业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近日,孚日股份(002083)借道CIS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研发涉足光伏产业。该公司董秘王进刚告诉本报记者:“公司在多晶硅和CIS之间选择后者,是经过详细考察及充分的市场调研,成本问题是最主要的因素。”
近日宣布进军多晶硅产业的特变电工在该项目投资风险中指出,由于建设期及达产期较长,无法准确预测投资收益率,该项目也存在一定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