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私募基金盯上京东方等中国液晶
大把烧钱的液晶屏制造业一直被私募基金(PE)忽视,随着今年开始的行业回暖,美国PE们集体将目光瞄准了韩国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液晶面板企业。
继今年9月华平以2.5亿美元收购中华映管10%股份后,记者近日获悉,台湾第四大液晶屏厂商瀚宇彩晶可能成为下一个收购对象。此外,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都已经接到了凯雷、新桥等美国私募基金的询价和拜访要求,其中,凯雷和新桥已经与京东方有了初步的接触。
私募的“嗅觉”
长期以来,以追求短期利润回报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私募很少将目光投向液晶屏产业。液晶屏产业在进入“重量级”竞争中,每条7代以上线的投资都超过20亿美元,本金回收期长达5-10年,而且还存在周期性的亏损。
然而2006年下半年以来,液晶屏行业的投资趋于稳定,并且进入了快速的回升期,在利润回升的刺激下,不少液晶屏厂商又开始蠢蠢欲动,这次投资的重点瞄准的是2008年总需求量有望突破1亿台的液晶电视面板市场。
有着强烈投资冲动和资金“饥渴”的面板厂商,很快被“嗅觉”敏锐的私募基金发现了。
对于急需资金投资7.5代线以及进行下游扩张的中华映管,美国华平基金的资金显然是场“及时雨”。
今年9月,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突然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收购中华映管公司10%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大型液晶屏制造商的私募基金。2006年,华平注资国美电器,通过减持套现超过10亿港元。
对于这次注资华映,华平基金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受到此前一个亏损周期的影响,液晶屏制造商的股价目前普遍偏低,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和稳定的现金流,还有快速增长的需求,这是其看好液晶屏产业的重要原因。
有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的液晶屏幕投资支出会减少35%到80亿美元,而2008年台湾的从业者全部会削减资本支出,全球只有LG-飞利浦因为要投资8代线需要增加投资,这使液晶屏制造商现金流变得非常稳定,但2009年开始这些企业的资本支出有望大幅提高,这就为私募进入提供了机会。
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深圳代表处市场总监张兵则表示,华映等企业以往的融资主要通过风投、银行信贷和发行股票来解决,但是传统投资者对于7.5代以上液晶屏的投资收益预期存在分歧,于是液晶屏厂商希望联合下游厂商一起投资,但是利润微薄的平板电视厂商同样缺乏资金,私募基金的介入是一种变通的方式。
中华映管有关人士表示,“在华平进入后我们还将寻找其他的投资方”。总投资超过25亿美元的华映7.5代线已经获得了10%的资金,华平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液晶屏行业至少延续到2009年的利润周期将为华平创造不错的收益。
此外,中华映管目前已经入股了下游企业厦华电子和唯冠科技,2008年还有意与康佳集团合作,这也保证了其液晶面板稳定的终端需求。
国内巨头的机会?
除了对华映的投资,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台湾瀚宇彩晶可能成为下一波收购对象,该公司今明两年资本支出只有55亿新台币,而且前期投资已经完全收回成本。此外,大陆的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等都已经接到了包括凯雷、新桥在内的美国私募基金的询价和拜访要求。
京东方有关人士表示,私募基金的出现也不失为国内液晶屏投资的一种新方式,因为国内既缺乏台湾地区和韩国那样灵活的融资机制,A股市场的融资能力也非常有限,京东方的A股增发计划看来并不容易。
然而华平基金有关人士表示,中国大陆的液晶制造商无论规模还是资产质量都与台湾地区和韩国企业有相当差距,而且其国有控股的性质让私募基金短期内没有介入的机会。
相比而言,来自台湾的二线面板厂商显然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以翰宇彩晶为例,其现金流、盈利状况和资产价格比京东方等要好很多。公开资料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翰宇彩晶净利润达到1.5亿美元,并且已经在2006年完成了所有设备的资产折旧,而京东方同期盈利只有4.2亿元,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75%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A股市场从2006年开始的暴涨,包括京东方在内的很多上市公司的价格已不再便宜,其A股28.7亿总股本对应的市值达到300亿元以上,而翰宇彩晶则只需2亿美元就可以获得其15%左右股份。
张兵表示,虽然私募也与国内的面板商有接触,但是国内三巨头都面临着资产整合和继续扩张的资金压力,私募对长期投资没有兴趣,他们希望收购成熟公司来获取短期收益,从方面看,台湾的华映和翰宇彩晶的可能性更大。
记者了解到,国内液晶屏三巨头的整合至今没有明确的结果,而且还计划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投资兴建一条6代线,需要巨大的投资,这显然是私募只问价不行动的主要原因。
据悉,凯雷、新桥等PE除了与翰宇彩晶有着具体接触外,飞利浦持有的LG-飞利浦剩余近20%股权也是其关注的对象。之前飞利浦出售的14%股权据称卖给了某金融机构,有消息称私募基金的可能性很大。
“财神爷”还是“吸血鬼”?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收购亏损公司全部股权、经过资产处理后卖出获利的传统模式不同,私募基金对液晶屏产业采取的方式是只收购部分股权。
华平基金只收购了华映10%的股权,其追求短期利润的模式显然并没有改变。业内人士认为,私募的短期收益模式,与液晶屏的长期投资模式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同时私募的进入显然有特殊的产业背景——受次级贷危机的影响在欧美地区的投资收益大幅萎缩,转战亚洲成为必然选择。
记者了解到,私募基金的财力雄厚,TPG和CVC亚太公司正筹募数十亿美元的亚洲基金。据亚洲创投资本期刊的最新数字,去年私募业者在亚洲共筹募破纪录的394亿美元收购基金。这些资金需要迅速寻找到投资对象,然而在众多的液晶屏生产商中,私募基金显然还在寻找合适的目标。
凯雷基金有关投资人表示,没有人怀疑液晶屏产业明年的成长,现在还找得到一些价格低、现金流量稳定的好目标。
对于资金饥渴的液晶屏行业来说,私募基金的出现显然开拓了一条新的募资渠道,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行业发展并非有利。
张兵告诉记者,如果私募介入液晶屏产业,其短期牟利的天性可能导致液晶屏企业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不利于该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毕竟液晶屏的投资收益要比金融和地产行业低,一旦欧美的地产和金融行业回暖,私募基金的目光必然重新回到这些高利润率的行业,届时可能出现突然撤资的行为,对液晶屏产业可能造成巨大伤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