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课率极低考试应付 部分高校第二学位含金量打折?
小陆是北京一名牌大学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从大二开始攻读国际关系的第二学位,4年下来拿到了两张颇具“含金量”的学位证书。但面对众人的羡慕,小陆却高兴不起来:“也就是图个证!我学了两年多的国际关系,可要真谈起伊朗核问题来,还不如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呢!”
小陆的感受,只是众多选择了攻读第二学位的学生的缩影。
报名易 门槛低
大部分人冲学位证而来
高考时,小汤没能进入自己心仪的英语专业,可这并没影响她对英语的热爱,大二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英语第二学位课程。
为补充知识,为满足兴趣,为就业增加砝码,或是为打发时间,出于各种动机,不少学生加入攻读第二学位的大军。
以武汉地区七校联合开办的第二学位为例,报名的学生只需英语达到学校规定的水平即可;两年学费共5000元,这相对于日趋昂贵的本科教育而言,称得上是“物美价廉”。因此,这一模式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
据笔者统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04级本科生中,有半数左右的同学辅修了第二学位。大部分同学希望这张学位证书能在毕业时,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些砝码。
在招聘会上,也确实有人凭借第二学位找到工作。北京大学外语专业的02级本科生邵文君就是借助经济学第二学位的背景,进入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工作。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03级学生尹传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的法硕研究生,也是得益于他的第二学位。
经过两年的学习,小汤现在也回归了现实:选择第二学位是为了取得报考专业英语八级的资格,通过英美文化、口译、商务英语等课程,视野确实开阔了,但是真正的知识方面的收获不是很大。
向春(化名)是武汉一所高校大三的学生,从大二开始修法商第二学位。“当初看到那么多同学都报名了,我就随大流,跟着去了。可能就是多拿一个文凭,就业时会多一点竞争力,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学到知识了呢?”现在认真思考当初的决定,向春有些后悔。
学生到课率低 甚至出现“一对一”授课
“如果有师弟师妹来咨询你是否要上第二学位,你会如何回答?”
“不会推荐!”向春的话短促有力,斩钉截铁。
大二时向春担任学生会的秘书长,学生工作占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她很少有时间去上第二学位的课程;大三上学期,她得到机会去中国政法大学交流半年,又是6个月无法兼顾第二学位的课程。
“对于第二学位,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心去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回顾这半年的拼搏,向春感慨地说。
即使按时来上课的学生,课堂表现也很难令人满意。在武汉某高校教外语的王老师曾有这样的经历:“有谁自愿朗读一下这篇新闻?”她耐心地等待着回应,一遍、两遍……课堂仍然沉默。像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每当这时候,她的心情都很矛盾:既不忍心伤害学生自尊心,又不能对他们放松要求,最后的点名也确属无奈之举。
第二学位的学生到课率低是一个普遍现象。去年冬天的一堂课,王老师同事的课堂上,偌大一个教室里只坐着一个学生,老师还是很负责地讲课,事后老师戏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进行‘一对一’的授课。”
考试怪招频出 论文相对容易
“只是个第二学位,一不拿奖学金,二不保研,老师又管得不严,只要及格了就行。”在不少同学看来,第二学位远没有本专业来得重要,学习自然有所松懈,尤其是在考试和论文中,各种怪现象频出。
在考核方式上,北京某知名高校的第二学位授课教师罗老师自己也承认,对于第二学位班上的学生,他会在平时讨论、考试、论文方面不自觉地放宽一些要求,“课外阅读量可以适当减少”,但是,“决不允许考试作弊,论文抄袭”。
武汉一高校攻读经济学第二学位的小姚回忆《西方经济学》的考试,“我是文科生,没有学习过概率论和线性代数,我也不知道那些公式模型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完全搞不懂!考试的时候就找了一位朋友代考,反正全班那么多人,老师也不认识;坐在我朋友周围的人,也是受了他的‘照顾’,才‘幸免于难’啊!”
像这样考试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并不在少数,武汉某高校的英语第二学位,只用半天时间就可以将所有课程考完:即一次性把所有的试卷发下来,到了规定的时间分别交上去就可以了。毕业的时候,如果不想做论文,还可以交上4000字的翻译文章和2000字的翻译心得代替。
说起第二学位的考试,武汉一高校新闻专业的小叶称:“刚开始时,考试之前很紧张,会拿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复习,后来逐渐缩短到一两天,再后来我就根本不在乎,反正考场大家会相互照应的,于是侥幸心理越来越严重。”说到考场上的动作,她说同学们的手段一直在升级:“从最初的手抄复习资料,到用word打印,从单枪匹马到资料共享,大家的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甚至原来从来没有说过话的同学在考试前也会打声招呼让照顾一下。”
考试如此,论文答辩也很难严格进行。“有的同学之前从来没有和老师沟通联系过,到答辩前几天才找到老师,结果论文被打回重写,只好熬夜改写,那质量就不敢保证了。”一位攻读工商管理第二学位的同学告诉笔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