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加裁员和回归OPPO受到关注?
近期,传出了两则有关一加手机的消息,先是有传闻提到OPPO的企业名称已经由「广东欧柏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欧加控股有限公司」,变更目的是因为一加将在裁员之后与OPPO正式合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84883.htm不过很快一加就给予了否认,称自己并没有回归OPPO的计划;而OPPO方面也表示,更名一事另有其因,且并没有听说一加要回归OPPO。
而紧接着,又传出阿里巴巴方面正在接触一加,希望能像投资魅族一样投资一加,不过该消息并没有得到双方答复,尚且存疑。
但从这两则传闻的接踵而至,再联想到先前一加还关闭了线下体验店引起的热议,不难看出人们对于中小手机品牌在未来的前景并不乐观的范围,也包括着看似风光的一加。
一加的硬伤有哪些?
作为互联网手机品牌,一加算是当前为数不多还能够称得上是「小而美」的厂商了。虽说这种企业和品牌调调的确受到了不少互联网用户及极客人群们的好评,但反过来看,一加作为互联网手机品牌,却没有互联网巨头给予资本支持。目前一加的主要投资方和 OPPO 一样,背后坐镇的都是大佬段永平。虽然这能够给一加带来足够的圈内资源,但是相比起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公司来看,一加的真正潜力很显然还有待资金挖掘。
同时,OPPO、vivo 这两个算有血缘关系的品牌,其主要的线下渠道优势却也无法提供给主打互联网渠道的一加。而相比较魅族和锤子背后分别站着阿里和苏宁,一加在线上也没有什么绝对优势。
在营销方面,一加给人的印象是低调务实。之前请韩寒来代言,态度是有了,但营销力度还是不够。既在动作上比不过华为和 OPPO 这样的大公司,也没有小米和锤子那么大的话题煽动性。至于在产品性价比上,一加就更是只能踩在及格线上,像小米和魅族这种打法,一加是玩不转的。
还有一点就是技术上的竞争力,昨天有一则新闻提到苹果公司光负责 iPhone 摄像头的团队就有八百人,这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手机公司的规模了。但比起团队人数来,更不值一提的是中小手机厂商对于技术方面的投入。事实上就手机硬件上来说,大部分厂商还是拿来主义,直接用的是供应链或元器件厂商的方案。虽然它们不约而同在体验、设计乃至手感上下了巧思、大书特书,但这一点在 2016 年的手机行业里还能俘获多少消费者,谁都不得而知。
一加的好口碑,不能成为安慰剂
一加一贯以来很骄傲于自己品牌的好评度很高,其中又尤以海外媒体的赞誉而感到光荣。的确,包括《TIME》、《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以及莫博士等海外科技圈名人都对一加手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如《TIME》评比的「2015 年度科技单品 TOP 10」,一加名列其中;而实际上在国内,纵观各路媒体你也可以看到很少有指责或批判一加的声音,相比起锤子来说,简直是一天一地。
但需要明确的是,一加在海外获得大量好评的前提时因为一加选择了一个比较投其所好的路子,即「性价比」+「原生系统」的路线。这使得一加手机相比大品牌的旗舰手机既显超值,又很接国外的地气。这也正是外媒纷纷注意到一加手机的基础原因。一加在国内的好名声,其实也多半是因为一加本身比较低调,而且刘作虎本人的口碑在圈内一直很好的缘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