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可穿戴 华为Watch能杀出重围吗
3月1日,华为一口气连发了三款智能穿戴设备,可为智能三连发:华为TalkBand B2(智能手环)、华为Talkband N1(智能耳机)、以及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华为Watch。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70316.htm前两款产品相对于业界其他产品来说,优势已经很明显。但问题在于,智能手环和智能耳机的市场容量有多大,或者说愿意为其埋单的消费者群体有多大,是这两款产品在商业上有多少成就的终极决定因素。
很浅显的,华为手机的高管团队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不同的表述。例如在专访华为全球副总裁徐钦松的时候,我就问,B2和N1的销售量预期有多少,徐钦松就是不回答,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连华为手机自己也无法判断这个市场空间是多少,华为手机又能从其中切到多少蛋糕。
目前来看,华为手机对于这两款产品的销量,还是有保守性的信心的。例如B2,他们的销售团队认为,在前几个月,每个月10万的发货量还是能够做到的。
但是,正如华为前EMT团队成员、曾经的轮值主席、执行副总裁洪天峰所言:万物互联时代的机会并不在于人的互联,以人为中心的可穿戴设备其实是反人性的产品。除非是在外应酬需要佩戴珠宝,回到家里人们还是不喜欢佩戴太多的物品在身上,甚至什么都不想戴,所以可穿戴领域的产品形态与人性的诉求是背道而驰的。
万物互联是思科主打的概念,华为公司与之基本等同的概念,是全联接。其主旨也是物与物的联接,才是世界的未来。如果要以人为核心,主要的思维,仍然是产品本身是否能够成为人必须、或者貌似必须的产品之一。显然单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是人必须的物品和产品。就目前而言,普通的只能穿戴设备,充其量是时(xīn)尚(cháo)人群冲动消费所带来的市场。这就如同安卓之父安迪·罗宾(Andy Rubin)最早做的极客手机,虽然好莱坞的明星们喜欢,但并不适合市场,直到他做了安卓系统并且卖给谷歌,才能有了后来的成功。
回过头来说,尽管多家分析公司,甚至包括苹果公司都说,智能手表如果采用圆形设计(或者说传统手表样式设计),已经被证明是一定会失败的,但华为公司说,他们的市场调研结果和前面这些公司的说法并不相同。
对于成熟的消费人群而言,如果能够有对于传统手表取代的智能手表出现,而又不使手腕上的“新手表”从外观上就显得格外凸显和变异,显然更能够贴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换言之,时间已经证明,即便在手机和智能手机出现之后,手表的“计时”这一重要功能已经基本消失,但手表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其作用已经转变为人的装饰性作用和代表性作用存在。例如,就我个人的调查,大部分戴手表的人表示,仍然戴手表还是有一些目的的,女性认为手表作为重要的装饰,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必要继续存在的,而戴手表的男性则认为,这是戴手表者潜在的表明“守时”、“正式”的较好的方式。如果智能手表的外形产生了较大的变异,那么智能手表就丧失了上述意图,而重新沦为纯粹的可穿戴设备,正如洪天峰所言,这是反人性的特征。
因此,即便是苹果公司在3月9日推出智能手表之后,也不一定就能够取得成功,相反,华为手机在智能手表的设计上,仍然追求传统的意图,倒有可能抓住机会。
当然,限制华为手机取得成功的,还有其他几个条件:
第一个是谷歌要发布自己的AndroidWear,所以不允许包括华为在内的所有公司,在其发布前推出商业性产品,这也就成为华为手机此次发布华为手表,却没有任何技术细节、价格信息甚至发货时间方面的情况。
第二个是苹果手表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将是决定这个市场容量一个很重要的时刻。可以说,在苹果手表之前的所有可穿戴设备,都是不成功的,而这之后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则有待市场检验。事实上苹果公司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大量失败的产品。
第三就是华为自身对于华为手表这种既涉及传统供应链,又涉及电子产品供应链的产品,是否有较好的产品控制和主导能力了。尤其是,在传统供应链和电子产品供应链融合的过程中,如何玩一个大家都没有玩过的游戏,来控制好更为精细化产品的质量,避免辛苦营造起来的精品产品口碑被破坏,则是余承东及其团队,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