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同:中国半导体产业由“春秋”进入“战国”时代
业界的人对华山资本应该都不陌生了,这家风投在半导体产业链在2010年到2014年间已经投资了多家企业。在IC设计领域有展讯通信、兆易创新、高拓迅达;在设计服务领域有芯原;在半导体代工领域有中芯国际;以及半导体材料公司,国内唯一CMP研磨剂等半导体加工材料供应商安集半导体。这些公司的业绩都非常的亮眼。不久前在一场探讨中国IC设计产业的机遇和挑战的会议上,华山资本管理合伙人陈大同分析了全球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对最近国家最新产业投资改革的一些理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67301.htm国内半导体产业由“春秋”进入“战国”时代
纵观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IC芯片的创新驱动了智能硬件的繁荣,科技公司硬件化方兴未艾。一方面,芯片创新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如智能电视,智能家电,车联网等。另一方面芯片技术的革命驱动了更多新兴应用的诞生: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等。科技巨头纷纷寻求硬件入口,设计专有芯片以保障竞争优势。“集成电路企业的定义边界正在模糊。”陈大同称。
与此同时, 芯片制造业成为产业核心。生产能力将成为整个产业最稀缺的资源,“产能为王”已成为行业公认的发展大势。越来越多的传统继承电路制造商逐步退出制造领域,剥离制造业务,转型成无晶圆IC设计公司,即IDM→Fabless。他认为,代工制造专有工艺开发成为集成电路业内竞争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中国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时,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心也向着亚洲转移。此前半导体行业已经在欧美和日本基本形成成熟产业,因此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但技术、人才和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仍非常明显。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比如逐步完善的电子产业链,政府的大力支持,海龟+本土人才的逐渐壮大,以及初具规模的中芯国际、海思、展讯等平台型企业。当热中国也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研水平与世界先进仍有较大距离,研发周期长、投入回报慢,难以单纯依靠风投,专业投资团队稀缺,国内龙头企业国际化面临重重困难比如客户接受度、人才、全球市场等等。
陈大同指出,过去十几年,是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春秋时代:独立发展,野蛮成长,丛林法则,优胜劣汰。“上千家创业公司,经过激烈竞争,有几十家公司脱颖而出;十几家公司年销售额过十亿,近百家销售额过亿。他们经过多年市场磨练,各自都有自己的绝招。”他说,“未来十年,则将进入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围绕龙头企业的新产业形态。”对此陈大同理解为,20~30家龙头企业,每个细分市场有1~3家,围绕每个龙头企业形成并购、整合平台。已经有独特技术和产品的初创公司成为大企业竞相并购的对象,大企业利用自己的聚到和品牌优势可以迅速打开市场,而被整合或并购成为初创公司投资人的主要推出渠道。最终将形成类似硅谷的成熟的产业形态(目前互联网领域的BAT现象)。
国家发展基金推动产业投资体制改革
国家大规模的半导体发展基金震动了全球的半导体产业界。《发展纲要》显示了政府全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和策略。陈大同认为,建立多层次的新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是关键措施之一,支持方式需要探索改变传统的政府定向投资的方式,通过建立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目前北京已经率先推出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300亿),政府出资20~30%,设立母基金,再融资社会资本70~80%,设立市场化运作的子基金,并公开遴选基金管理公司。目前首批已设立了制造装备子基金(60亿)和设计封测子基金(20亿)。
陈大同指出,新型产业投资体制的优势在于,以基金形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资源配置。通过遴选业内资深、国际化背景、专业的投资团队,由其自主决策具体项目,政府部门战略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以较少政府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当然这也需要提高门槛,寻找适合的有融资能力的优秀管理团队。一方面可以放大政府资金,一方面政府也需适度让利。专业团队管理和政府指导的有机结合,以确保产业和区域的投资比例,以及政府资金安全和团队激励。
如何成为龙头企业?六个现象看国内半导体船业公司经验/教训
现象一:进口替代几乎是成功必由之路,高科技+中低端产品;
现象二: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山寨→国内品牌→国内外新兴市场→欧美市场;
现象三:一代拳王,各领风骚三、五年;
现象四:过三关:1.欧美日本公司;2.台湾、韩国公司;3.国内竞争对手;
现象五:懂技术的怕懂市场的,懂市场的怕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
现象六:一把手是公司成败的关键(眼光、心胸、执行力)。
简而言之,初创公司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被整合,大企业则要以博大的心胸和良好的公司文化来吸引初创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