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业界动态 > 我国IC业为何现实与希望有落差

我国IC业为何现实与希望有落差

作者:时间:2014-11-07来源:赛迪智库 收藏

  为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多年来我国已出台多种措施促进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差距正进一步被拉大,为何国家支持力度如此之大但关键核心技术还是没能实现突破?为何产业化发展水平与国外差距被逐步拉大?新形势下我国又该如何应对?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65032.htm

  重新认识产业

  集成电路发展不能仅靠行政手段,也不能仅依赖国内市场,还应有全球视角。

  集成电路产业虽为高新技术产业,但已进入寡头竞争阶段。根据集成电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前几名企业往往占据细分领域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演绎着大者愈大的寡头发展格局。设计、制造、设备和封装领域莫不是如此。如在设备领域,排名前两位的设备企业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0%和20%,其他企业只能拼抢余下10%的市场份额,且企业毛利率往往与其市场占有率成正比。领先者也会凭借先发优势,通过专利、标准等壁垒阻挡后进者进入。因此,如未能成功挤进行业前列将意味着较大的风险,再加上集成电路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极大阻碍资本进入。

  集成电路芯片开发已逐渐由“硬”开发向“软”开发转变。随着“摩尔定律”的持续推进,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芯片性能已超前于用户体验。这既使得硬件性能的先进性未能有效体现在赢利上,也压缩前一代技术的赢利空间。为提高用户体验,更多需求聚焦到芯片的二次开发上,如加强基于硬件基础上的软件开发以提高用户体验,或将部分本应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等,更多的智力资源从“硬件”端向“软件”端倾斜,不利于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的持续创新。

  集成电路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仅凭行政手段难以力挽狂澜。行政手段可以解决生产问题,但不能解决产品市场问题。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缩小,开发费用将大增,要求产品必须有更广阔的市场支撑。如28nm工艺的设计研发经费达到1亿美元,产品投片量要达到7000万片以上,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点,到了20nm工艺制程则需要上亿颗芯片。目前具备如此规模市场需求的产品较难寻觅,特别是在量大面广的、存储器等被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因此,集成电路发展不能仅靠行政手段,也不能仅依赖国内市场,还应有全球视角。

  集成电路对生态体系依赖度增大,需要软硬件协同发展。集成电路必须与生态体系协调发展才有竞争力,否则芯片将成为无水之源。如的竞争绝不仅是芯片本身的竞争,而更多体现在生态系统的竞争。提供CPU,而Microsoft提供支持x86体系的操作系统,利用各自的优势在桌面应用构建了稳固的Wintel产业发展环境,ARM公司也与Google公司在移动终端领域构建了ARM-Android体系,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一个芯片生态系统的培育与发展需要时间积淀,也需要此生态链中各方的协同。因此集成电路对综合科技工业基础和产业生态环境提出很高的要求。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有内在缺陷

  市场话语权把握不足有碍芯片国产化。仅凭市场驱动难以实现芯片国产化。

  市场话语权把握不足有碍芯片国产化。我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约占据全球57%,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但市场量与市场话语权不同,从集成电路实际消费看,我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的很多话语权并不掌握在大陆企业手中,很多进口的芯片是用于跨国公司在国内的整机组装,返销国外。量大面广的芯片产品如CPU、存储器等牢牢被国外企业垄断,个性化消费的兴起也难以支撑芯片销售“上规模”,仅凭市场驱动难以实现芯片国产化。

  “投机”环境不利于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集成电路领域。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大、回报期长且风险高,基于对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和自身的不安全感,我国民间资本更倾向于快餐式项目。特别是在国内物价上涨较快、部分城市生活成本增大、投机盛行的情况下,实体型产业获得投资减少。工程技术人员生存压力较大,内心浮躁,更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因此社会大环境不利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仅凭民间资本难以撬动该领域的投资。

  内外因夹击影响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国内整体创新体系不完善,研发机构活力不足且与产业脱节严重,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模仿山寨气氛浓厚,“人人想当老板”的浮躁环境也制约员工的持续投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则通过瓦森纳协议等限制对我出口先进的集成电路技术、产品和设备,只能对我出口低两代以上的技术和生产线装备。国外先进企业也利用先发优势,编织密集的知识产权保护网,阻碍我国集成电路工艺与全球接轨。

  集成电路生态系统尚显脆弱。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晚,一直处于跟随状态,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在别人定义好的游戏规则下,利用已有的生态体系发展。如国产CPU,由于起步较晚,研制历史只有十多年,性能尚显不足,生态链上的软件及整机企业对国产CPU还存在诸多质疑,真正走向市场的时间还不长,生态系统建设困难重重。特别是在消费电子发展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培育自身的生态系统愈发困难。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国际化发展环境中已经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因此仅凭市场化运作难以实现追赶,政府必须介入,才能助力产业超越。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需创新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必须行政和市场两手抓,创新市场组织模式和生态模式。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必须行政和市场两手抓,一方面通过政府力量大力推进集成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培育市场需求。

  创新市场组织模式。成立国家级的集成电路管理机构,以信息安全和内需市场为主要抓手,协调整机和芯片联动协作,构建虚拟IDM产业模式,配对发展。重点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所需的集成电路芯片和话语权强且内需市场庞大的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的芯片产品。通过财税政策对采用国产芯片的整机企业给予支持。

  创新产业基金投资模式。一是支持各环节1-3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中芯国际发展先进制程,支持华为、联想等整机企业发展IDM模式;二是支持企业多渠道、多方位的海外并购,目标对象包括IBM半导体、AMD、东芝等企业;三是培育和发展设备、EDA软件等企业,构建安全的产业发展体系。

  创新生态模式。一个完整生态体系将是软件+硬件+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应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利用互联网企业接近终端的特点抢占接口、标准等话语权,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硬件、芯片企业合作,构建新型生态系统。鼓励集成电路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敢于用互联网的思维经营管理,以互联网的免费模式抢占IC市场。

  创新科技研发组织模式和人才引进渠道。探索研究机构私有化,将集成电路研发机构推向市场,吸引民间资本入股,实施企业化管理,吸收国家和企业资金进行科技创新。参照华星光电引进台湾团队实现面板技术突破的发展模式,瞄准全球先进人才,尤其是海外华人、台湾技术团队等,多渠道、多途径且不惜代价引进人才。



关键词: 集成电路 Intel CPU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