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市场分析 >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为何现实与希望有落差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为何现实与希望有落差

作者:时间:2014-10-27来源:中国电子报收藏
编者按: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国外核心技术水平的差距却逐步拉大。问题何在?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上半年中国产业销售额为1338.6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设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销售额为428.2亿元,同比增长29.1%;制造业销售额326.2亿元,同比增长6.8%;封装测试业销售额584.2亿元,同比增长12.6%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64472.htm

  为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多年来我国已出台多种措施促进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差距正进一步被拉大,为何国家支持力度如此之大但关键核心技术还是没能实现突破?为何产业化发展水平与国外差距被逐步拉大?新形势下我国又该如何应对?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重新认识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发展不能仅靠行政手段,也不能仅依赖国内市场,还应有全球视角。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实与希望的差距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实与希望的差距

  集成电路产业虽为高新技术产业,但已进入寡头竞争阶段。根据集成电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前几名企业往往占据细分领域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演绎着大者愈大的寡头发展格局。设计、制造、设备和封装领域莫不是如此。如在设备领域,排名前两位的设备企业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0%和20%,其他企业只能拼抢余下10%的市场份额,且企业毛利率往往与其市场占有率成正比。领先者也会凭借先发优势,通过专利、标准等壁垒阻挡后进者进入。因此,如未能成功挤进行业前列将意味着较大的风险,再加上集成电路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极大阻碍资本进入。

  集成电路芯片开发已逐渐由“硬”开发向“软”开发转变。随着“摩尔定律”的持续推进,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芯片性能已超前于用户体验。这既使得硬件性能的先进性未能有效体现在赢利上,也压缩前一代技术的赢利空间。为提高用户体验,更多需求聚焦到芯片的二次开发上,如加强基于硬件基础上的软件开发以提高用户体验,或将部分本应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等,更多的智力资源从“硬件”端向“软件”端倾斜,不利于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的持续创新。

  集成电路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仅凭行政手段难以力挽狂澜。行政手段可以解决生产问题,但不能解决产品市场问题。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缩小,开发费用将大增,要求产品必须有更广阔的市场支撑。如28nm工艺的设计研发经费达到1亿美元,产品投片量要达到7000万片以上,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点,到了工艺制程则需要上亿颗芯片。目前具备如此规模市场需求的产品较难寻觅,特别是在量大面广的CPU、存储器等被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因此,集成电路发展不能仅靠行政手段,也不能仅依赖国内市场,还应有全球视角。



关键词: 集成电路 20n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