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三年, DVD技术突破“蓝光”封锁线
蓝光是进入高清时代新一代DVD技术,东芝、索尼等上百家企业围绕“蓝光”的技术标准,已经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激烈争夺。从“红色激光”到“蓝色激光”,波长从700纳米降到400纳米,肉眼根本无法分辨的改变却带来极大考验。其波长越小就意味着采光点更小,更形象地比喻就是相当于在头发丝1/500地方寻找一个点,而(容量相当于)在一个米粒上存储50部75万字的红楼梦这样的著作,这也就要求激光光头取样点非常精确。
投入千万、拼搏三年
在传统红光DVD时代,中国企业由于不掌握关键技术,只能做装配“打工仔”;现在,面对新的行业升级,是继续为他人做嫁衣,还是争得自己的话语权? 中国华录集团坚定的选择了后者。从三年前开始追踪“蓝光”,中国华录集团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电子企业,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光研发投入就在千万元以上。因为当时“红光蓝光”之争尚无定论,企业也可以选择更为保险的HD-DVD格式,虽然容量小于蓝光格式,但只需一条‘光盘复制线’就能重新投产;而蓝光格式要求全盘否定,仅‘一条’生产线的投入就上千万元。
面临选择,中国华录没有退缩,因为企业几经沉浮,已深知掌握“技术标准”的重要。事实上从DVD出现以来,技术标准一直被包括索尼、日立等企业组成的GC联盟所垄断,从1999年开始,向中国DVD企业收取专业费用的机构,从1家增加到30多家,费用从每台5美元涨到20多美元,利润空间严重萎缩。这样计算下来的结果就是一台DVD毛利只有20多元。各个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倒闭。中国华录也深受其害,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是替别人作嫁衣。
“中国制造”抢占核心制高点
红光DVD时代,“中国制造”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受制于人。正是有了切肤之痛,才有了华录的奋起直追。利用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抢占技术标准让“中国制造”站到了制高点。
不掌握标准只会重蹈“红光时代”覆辙,但是,要让众多国际巨头接受中国标准谈何容易? 研发人员前后进行了数百次测试,“标准”的编解码算法也修改了几十次。经过一年的反复审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今年4月,由中国华录自行研发的“DRA数字音频编码标准”终于通过国际蓝光组织的技术评估,这意味着国际音视频标准第一次有可能采用中国技术,中国华录有望进入国际蓝光光盘协会的专利池。
红光时代“打工仔”赢得“蓝光”话语权
过去有种说法,欧美出标准,日韩出关键件,中国做装配,纯粹是一个打工仔。现在中国华录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进入国际标准,表明了中国华录在长期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中有了主动权和话语权。
中国华录集团是国内首家加入蓝光阵营的企业,作为蓝光联盟的贡献级会员,华录的加盟让蓝光在中国市场找到了落脚点。中国华录已经就蓝光产品产业化做了充分的准备,成为蓝光联盟贡献级会员后,中国华录向联盟提出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RA音频编码标准和AVS视频编码标准加入国际蓝光标准,并不断推动形成我国蓝光节目源-编辑中心-母盘制作-碟片复制-播放终端的一条龙产业链。使用华录自行研制的驱动机芯,打破了世界工厂时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彻底掌握了蓝光核心技术的制高点。
汇聚高清技术,超越高清境界
随着中国华录自主研发的蓝光DVD (BDP0810、BDP0801)两款机器的相继上市,均以其纤薄机身、卓越品质、超强性能、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就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它将我们引领到蓝光科技带来的高清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高清晰度娱乐领域的创意之作,我们可以聆听多达7.1声道的未压缩音频;观看分辨率高达1080的高清晰度画面。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娱乐体验,华录蓝光DVD播放器不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终极的高清境界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