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既智能 也节能

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既智能 也节能

作者:时间:2013-03-16来源:网络收藏

  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电网在经济社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网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电网助力减排,在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以及电力调度和通信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从电网发、输、配、变、用五个环节解读减排效果。

  发电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环境价值

   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

   工程每年将减少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已累计发电近1.5亿千瓦时

  时至仲夏,塞外高原天高云淡,工程下辖的世界上机型最多的并网友好型风电厂、世界上装机最大的功率调节型光伏电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运转高效可靠,状态稳定良好,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喜人景象。截至目前,国家风光储输工程已累计发电近1.5亿千瓦时。

  位于河北张北县大河乡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地处风、光资源富集的国家级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示范电站。工程运用世界首创的风光储输联合发电模式,积极采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新产品、新装备,按照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2万千瓦,并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要求,自2011年12月25日实现竣工投产后,全面发挥大、广、全、新的特色优势,在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下,通过有针对性地难点、重点攻关,初步实现了将难预测,难控制、难调度的风、光电源变成优质的绿色电源,成为我国在促进减排、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中的新亮点。

  参照国际通用的换算模式,工程实际每年将减少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燃烧760.79万升汽油、41.6万桶原油、9.36吨标准煤、1.01万立方米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相当于栽下460.2万棵10年树木每年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

  年二氧化碳减排量27万吨的数字指标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简单表象,更是代表国家在实施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科学举措。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在推进节能减排落实,推进能源发展方式绿色转变的进程中展现出更新、更强的作为,为开启人类能源利用的新时代给出科学可靠的“风光答案”。

  输电

  特高压:让智能电网更节能、更坚强

   世界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更大的电力输送效率和更小的电力输送损耗

   有效减少煤炭运输中间环节,提高能源输送效率

  2009年1月6日,世界上首个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1000千伏长治变电站落户山西,自此,特高压就为山西省能源经济转型提供了高速通道,发挥着“优化配置资源、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

  为确保特高压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山西省检修公司大力推行精益化管理,扎实开展设备标准化巡视、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定期切换维护工作,持续做好特高压设备技术监督分析,建立了由运维单位、设备厂家、技术监督单位、工程安装施工检修单位形成的“四位一体”特高压应急防护体系和长期高效的合作联动应急抢修机制,为确保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2011年12月16日,特高压扩建工程正式投运。《人民日报》刊发题为“我电力‘高速路’成功扩容 特高压实现‘中国引领’”的一则报道,文中指出:特高压这条高速通道的投运,意味着更大的电力输送效率和更小的电力输送损耗,意味着大量运力可以节省,意味着更高的土地利用率。此外,特高压输电还可以有效减少煤炭运输中间环节,提高能源输送效率。

  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1月10日,连续安全运行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累计完成晋电外送电量182.54亿千瓦时电量,相当于替代运煤590万吨,减少2万吨重载列车装运295次,减排二氧化碳1603万吨,为华中地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00亿元左右。

  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发展的目标,特高压电网实现智能电网更节能、更坚强。

  变电

  智能变电站:小身躯藏大能量

   布置紧凑、层次简洁、采用新型智能装置

   全站减少占地面积6.2亩,节约土地资源约23%

   实现无人值守、操作过程自动化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作为实现各类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它本身的节约性也让人大为赞叹。6月11日,记者走进河南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鄢陵变电站进行探访。

  走进变电站大门,第一感觉是与传统的220千伏变电站相比较,该站的布置紧凑了,构支架层次简洁了。“鄢陵变之所以‘小’,是因为它采用了磁光玻璃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这种互感器绝缘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做到电子式互感器与隔离开关共支架组合安装,使220千伏配电区域纵向布置尺寸减少3到4米,110千伏配电区域纵向布置尺寸缩小2到3米。结合全站构支架优化和总平面布置优化,与220千伏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相比,全站缩小占地面积6.2亩,节约土地资源约23%。”该站电气项目经理王毅向记者介绍。

  再走进二次设备室,感觉房间“缩水”了,里面排列的各种二次屏柜数量大大减少。据王毅介绍,传统的220千伏变电站一般设置测控屏柜、保护屏柜、计量屏柜等,数量多达100余面。鄢陵变电站通过采用新型智能装置和布置优化、房间合并,共设置二次屏柜66面,数量较常规工程减少近40%,全站建筑面积与通用设计相比,减少了350余平方米。

  环视鄢陵变电站全站,记者发现它没有像传统变电站一样的宽敞明亮的主控制室,仅在站区大门边有一座小巧的警卫传达室。那么,该站的设备操作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原来,鄢陵变电站作为花都500千伏变电站的无人值班子站,受控于花都变集控中心,操作队就设置在距离该站3千米远的梅乡110千伏变电站。

  据运行人员介绍,鄢陵变电站采用一键式顺序控制。与常规变电站完全不同,这样的操作十分方便、快捷。比如主变压器的投退,在传统运行方式下,全套操作下来大约在半个小时以上,而采用一键式操作,一个指令下达到操作完成,总共耗时3分57秒。从半个多小时到3分多钟,效率提高了10倍。

  配电

  城市配电自动化:实现用电更可靠

   平均故障隔离时间从35分钟缩短至30秒,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

   在最短时间内隔离故障,避免非故障区域停电

   故障区域快速定位,有效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在山东青岛奥帆基地,4个以鲜亮的海蓝色为基调、涂着精美图案的环网柜整齐地安置在路边,与周边的环境浑然一体,这就是国内首创的“智能面保护”环网柜。“智能面保护”通过终端之间的对等通信,根据故障电流对故障区域进行准确的逻辑判断,在最短时间内隔离故障,避免非故障区域停电,最大限度地缩小了故障停电区域。

  2011年1月1日,青岛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投运,5.3平方千米试点区域内的32条线路一、二次设备的现场改造及系统接入全部完成,实现了馈线自动化功能,平均故障隔离时间由35分钟缩短至30秒,供电可靠率由99.964%提升至99.99%,极大地提高了客户供电可靠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使用区域的停电次数、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大大降低,电能质量明显提高,用电企业更放心了。“我厂的产品属于电子产品,对供电可靠性依赖很大,因生产的需要,全厂80%的生产设备是不能停电停机的。如果停电次数多会对电子产品质量影响很大。”青岛奥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此前,为确保公司电力供应100%可靠,奥佳公司购买了两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以防不时之需。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柴油发电机的使用还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增加了大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青岛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投运后,减轻了配网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量,尤其是事故查寻及检修维护时间,预计每年可减少维护费用300余万元。同时通过集成配电网运行、检修、在线监测等数据,实现了故障区域快速定位,有效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智能 节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