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可穿戴设备期待爆发

可穿戴设备期待爆发

作者:王莹时间:2014-01-03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可穿戴设备处于探索、观望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15129.htm

  拓墣产业研究所消费电子产业中心研究员蔡卓卲指出,自从装置火热之后,消费者开始关注这个议题,也导致许多厂商开始投入这个产业。产业初期是通过公开募资方式以便于新创者推出产品,但现在在多方促动下,更多大厂也已逐渐投入相关发展,例如,近期富士康将设立一档投资基金,给装置创新业者提供资金;而日本TDK、阿尔卑斯电气(Alps Electric)等厂商也开始生产相关零部件,相信2014年穿戴式装置市场将被更广泛地讨论及关注。

  目前实际推出穿戴式产品的大品牌厂商不算多,索尼和三星的智能手表,以及谷歌眼镜也都还在持续改进中,其他厂商则多处于研发或关望状态,主要原因是现阶段的穿戴式市场话题虽然火热,但实际市场却还没打开,而问题就在于穿戴式装置与智能手机的功能过于相似,无法真正吸引消费者长期使用所导致。

  不过相对地,如果仔细观察,也能从各家小厂的穿戴式产品中看到各种创意。像是Dairymaster公司的MooMonitor,可以监测母牛的活动与排卵状况;Whistle Labs所出品的Whistle可追踪宠物的健康状态;Bionym公司的Nymi将佩戴者的心电图当作身份认证,可以直接开启车门、替智能手机解锁。这些具备创意的穿戴式产品可以让我们看到未来生活的便利性,不过这些功能若想要更有价值地广泛发挥,并且跨越产业进行整合,就得通过大厂推动才有可能达成。

  可穿戴设备前景诱人

  e络盟亚太区董事(北亚洲)奥玛•平加利指出,所有的科技公司巨头都倾力投入到可穿戴技术领域,积极开发“可穿戴”产品并争相收购小型公司,以便在这个日益增长的市场中获利。据瑞信最新报告显示,未来2到3年,可穿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0至500亿美元。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许多专业的可穿戴技术应用产品,例如能够提示盲人即将到家的GPS,内置于独居人服装内、且一旦检测到他们摔倒时便能够立即通知看护人员的。此外还有各种我们已经习惯使用的应用产品,如安装在鞋内的跑步等。未来还将出现更多与人类生活更加紧密相关的小型工具及电子产品,它们将以各种智慧的、非传统的方式追踪并使用数据。

  可穿戴发展的关键是应用服务

  ARM中国区总经理吴雄昂认为,可穿戴2013年刚起步,预计2014和2015年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增长。可穿戴是移动互联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和物联网结合。驱动可穿戴发展的关键是对消费者的价值是什么?现在最流行的是自我计量,让你知道自己在健身或保健方面做到什么地步了,包括谷歌眼镜也是“通讯+应用服务”的产品。因此归根结底,是商家的应用服务是否对消费者有足够的吸引力。

           

  可穿戴设备对元器件的挑战

  ● 开源与节流

  拓墣产业研究所的蔡卓卲分析,可穿戴设备对元器件的挑战,首先最重要的还是电力,而这点可分为“开源”与“节流”两部分谈。“开源”即是更多的电力供应,这部分比较有趣的就是固态电池的出现,由于电解液为固态,所以除了可以弯曲外,安全性也会跟着提高,不必担心配戴在身上,哪天会因漏液而产生触电、爆炸。

  “节流”则是组件的发展会从以往讲究效能、体积之外,开始往省电、更有效率的电力应用发展,这个影响层面是遍及所有领域的,加上穿戴式装置的组件大多可以和移动装置通用,所以厂商也会有极大意愿往这方面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恐怕就是通讯组件,不论是现在多数采用短距通讯和移动装置连接之外,也有部分穿戴式装置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甚至可以拨打电话,这些都是电力快速耗损的元凶,所以诸如一些网通的芯片厂,也在朝智能型蓝牙等低功耗的组件发展。

  第二个挑战是显示与操作技术。从过往的键盘、鼠标到现在的触控屏幕,在穿戴式产品上,这些显示与操作模式将大幅改变,消费者无法拥有大尺寸的屏幕,而触控也将因屏幕缩小而受到限制,促使技术必须往语音输入、眼球追踪等新领域前进,而这也将导致微小型麦克风、相机模块之类的组件重要性因此提高。

  最后则是由穿戴式所带动的云端互联网兴起。虽然云端原本就是未来的重点产业发展,但穿戴式装置讲求将更多运算与数据储存放在云上,而在与多种产业相互整合下,将进一步带动云端需求。当穿戴式产品需求开始提升之后,消费者对于云端互联网的应用需求也将随之提升。

  ● 四个挑战

  e络盟亚太区董事(北亚洲)奥玛•平加利称,可穿戴技术的普遍发展面临着几个主要难题。

  第一是成本。即使是电子产品潮人,对于昂贵的可穿戴产品也都会望而却步。厂家需要反思整个生产流程,鼓励开发人员试用最具成本效益的可穿戴配件,例如显示器、能源及等。

  第二是电源。若采用无线技术,那么就需要使可穿戴设备能够在远距离进行充电,而无需插入固定电源充电。若采用能量采集技术,则需使设备能够通过运动或热能获得电力。

  第三个是概念设定。可穿戴技术需要解决的难题及提供的功能不应是现有的更大、更快且已被认可的设备能够做到的。

  第四个是美学问题。为了实现性能和设计的完美融合,我们必须鼓励工程领域开发更专业的解决方案,并积极推动“制造者运动”使他们以审美眼光设计开发出更易获得的可穿戴产品。

  面对可穿戴技术发展的关键时刻,e络盟在其拥有20万成员的全球开发人员社区内与Adafruit合作举办“Get Closer”挑战赛。e络盟为选手提供来自Adafruit FLORA套件的所有相关内容,包括GPS传感器、颜色探测器、加速计及几个能缝入纺织品里的LED灯等。比赛最后总共收到100多个概念设计,其中包括:GPS 帽子、GPS 手套(图1)、Flora彩色相机(图2)、FLORAbrella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