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实施/标准问题困扰信息产业
标准的实施
我国软件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形成质量文化氛围的企业。制定和推行标准的目的正是要引导软件企业逐步走向成熟,使其工程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同时为它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支撑软件产业的整体发展。
SJ/T 11234-2001《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和SJ/T 11235-2001《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两项软件标准的特点是对各项软件工程活动给出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描述。在这两项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下列问题:
● 内容多,篇幅大。标准中涉及22个方面的过程,100多个惯例,总篇幅600多页,60余万字。因此,需要恰当处理篇幅大与阅读便捷的问题。
● 概念新,实践少。我国目前软件企业熟悉这两个标准的人不多。需要培养一批熟悉和运用标准的人才,指导软件企业稳步提高软件能力水平。
● 软件工程基础差。这两个标准给出了总体要求和方法,具体实施需要软件工程基础作指导,但我国软件企业缺少对软件工程标准的了解。
针对以上问题,推进标准的实施需要考虑建立自愿性评定体系,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开发相应的工具。软件能力评估标准涉及软件工程实践中的大量活动。为保证清晰、迅速而恰当地掌握和评价这些活动,便捷地阅读标准,提高软件企业运用标准的能力,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所已完成了标准条款超文本电子版和评估工具的开发,可以提供软件企业使用。
2. 培训工作。我们已编写完成标准培训教材。标准培训的重点将放在软件园区和大型软件企业等机构,并为培养评估师做准备。
3. 软件工程标准的制定与普及。我国目前已发布了20多项软件工程标准,但是要满足软件产业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为此,下一步制定或宣贯的标准主要是软件生存周期标准、软件接口标准、软件度量标准、配置管理标准、质量保证标准、系统测试标准、软件项目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标准等。
4. 建立软件工程论坛。软件工程的发展要靠广大从事软件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人员共同努力,经常性的交流活动可以促进我国的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水平,从而进一步支持模型标准的正确实施。
标准问题困扰信息产业
业界向技术标准靠拢之际,越来越多使用者深思其难处。五花八门的技术多半由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等标准机构掌舵,确保不同系统可以兼容互通。
不过运算时一些常见的规范往往偏离标准作业流程,形成“实质标准”(de facto standards)林立的模糊地带,这些实质标准掺杂了民主理念也加入公司的考虑。
由是的原因,五花八门的技术考验着大家长期以来对于标准流程所抱持的看法。几个常见的例子(包括微软Office与Adobe的文件格式、Flash Web的动画、RSS的网络日志blogging)点出版权(专有)软件与开放出版模式不断在变动的战场。开放软件有其理想,但标准无法互通的现实往往成为饱受抨击的致命伤,和行动迅速、控管有方的专有软件一比,审核开放软件的标准机构行动慢,加上程序设计师唯恐作品被标准机构委员会篡改得面目全非,两者的优劣立见。
然而软件供应商发现,未送交任何标准组织审核的软件,只要是率先第一个上市或广受市场欢迎,依然可能成为业界偏好的应用软件。当代电脑运算中最广为使用的标准之一──XML(可扩展标示语言)的共同发明人Time Bray说:“市面存在许多实质标准,其中不乏表现称职者。”Tim Bray目前是Sun微系统的软件指导大师。Bray以网络程序设计语言Perl为例,称它是非常成功的实质标准。他说:“Perl属于直译式语言,定义靠使用者界定,但迄未构成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