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绿色航空运输中的应用探讨(二)
图中,机场值机系统包括人工值机岛和自助机,物流管理系统提供货物装载数据,数据链路为电子舱单提供输出渠道,也包括及时传递临时变动的配置数据,诸如办理登机牌后的旅客未到等情况。
RFID 配载工作站包括满足适航要求的配载和平衡程序,该程序依据适航规则和民航的安全运行规章,实现配载管理,并计算相应的重心,其输出为典型的电子舱单;工作站还包括根据机型配置的机型数据库,包括2D 和3D的虚拟机型布置;工作站还配置了与相关机型相等的飞行管理系统程序,该程序用于校验优化性能计算的需求。用户端包括飞行机组、航空公司和机场及地面运行人员。
系统的典型工作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系统典型工作流程
在数据采集阶段,主要是通过机场的值机系统,获得旅客及物品的RFID 信息,包括旅客座位和行李重量数据;同时,通过物流部门的RFID 信息,获得货物的重量和物品性质信息。
通过数据链系统,传递旅客和物品临时变动信息。
在信息处理阶段,重量和平衡配置人员可选择手工配置方式,根据公司操作规程和自身经验,进行重量与平衡的配置;也可选择自动化的配置方式,即由RFID 配载工作站进行自动化的配置。
在配置检验阶段,RFID 工作站显示2D 或3D 的、具体机型舱位和重心计算结果。通过观察这些显示信息,工作人员根据公司规章和自身经验,在屏幕上进行虚拟调整,取得最佳舱位空间使用及重心配置的优化结果。
取决于航空公司的运营模式,可在飞行签派、公司航务、飞行准备以及驾驶舱的各种显示终端上显示这些优化配置结果,由工作人员和飞行人员进行飞行管理系统的优化性能预算,并进行抉择,据此得出飞行计划中的性能控制指标。
在信息输出阶段,通过数据链系统传递电子舱单,或为飞行管理系统提供性能初始化所需相关重量和重心数据。
未来展望
在新一代的民航运输体系中,旅客与货物的信息处理自动化不仅仅是自助值机,也不仅仅是机场和地面业务,而应该通过信息的管理,使信息效益最大化,有效地实现信息增值。
例如,通过建立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包括人员证件校验、行李交运、航班改签、旅客登机、行李、舱位和货物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将目前的传统业务流程重新整合,形成以旅客、航空公司、机场和空中交通管理各为运行中心的多中心信息自动化处理和运营。
在民航运输的日常运行中,飞行、空中交通管制和机场指挥协调人员是关系到民航运输安全和效益的三大关键环节。为他们提供自动化的飞机性能管理,需要这些高效率的信息交互平台。
因此,研发这种系统的目的在于支持信息优化处理和使用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飞机的使用价值,为保障飞机以最佳性能运行提供一种现代化管理的手段。
通过这类强化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技术创新手段,落实节能减排的要求,为实现到2020年我国民航单位产出的能耗和排放指标达到航空发达国家水平而做出相应的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