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游戏的基本结构与特征综述
6.表征或故事
表征意味着游戏是基于某件事情的, 它可能是抽象的或具体的、直接的或间接的, 它们给予学习者参与游戏活动的情绪。各种游戏理论工作者对表征的作用持完全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表征在本质上成就了游戏, 也有些人认为它仅仅是环绕游戏的美丽外衣。不管这个争论的结果如何, 当前游戏发展中的一个事实是: 学习者期望游戏在表征方面变得越来越详细,故事和叙事成为了游戏中最重要的构成元素。
游戏中的表征包含各种叙事方式或故事元素。游戏实际上表征的主题范围很广泛, 既可以包含现实性的元素, 也可包含想象的元素。背景故事为学习者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提供事件的叙事语境, 用想象来激起学习者的好奇心, 代写留学生论文 引发学习者的情感反应, 为学习者提供创造的机会。背景故事的讲述至少在四个方面为叙事创造了先决条件: ( 1) 背景故事为发展初期的叙事提供背景资源, 用来说明叙事的功能;( 2) 背景故事为游戏提供了一个舞台, 所有的事件都在这个故事情节中展开; ( 3) 背景故事能把一系列叙事信息灵活地嵌入场面调度中, 为学习者提供所必需的背景信息, 以便理解嵌入到叙事里的事件; ( 4)背景故事能激起学习者先前叙事的回忆, 与预先存在的经验建立联结, 引导学习者的活动。
四、计算机游戏的基本特征
基于上面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游戏的一些基本特征。
1.认知性
为教育目的设计游戏时, 人们特别关注的是与游戏相联系的学习过程是否得到了实现, 学习的原则是否被利用, 以及游戏活动中获得的学习结果是怎样的, 使游戏活动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发展。
游戏目标指向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 实现有目的、有意识的认知性操作, 解决设计者在游戏情境中设计的问题, 鼓励学习者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思维过程。实验研究表明, 学习者的游戏活动能带来有意的学习结果, 技能可以以很快的速度得到明显的提高, 并反省有关学习内容。但是, 目前的教育游戏设计中, 存在着把学习内容从游戏活动中分出来的倾向, 缺乏游戏和认知任务间的凝聚性, 它们不是真正的游戏。
2.游戏性
按照游戏设计的理论, 在理想的情况下游戏性高于其他内容, 是游戏的核心内容。游戏性是游戏活动的抽象化的表达, 它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才能使一个游戏更有趣、更有挑战性、更有吸引力。
游戏性实际上就是指学习者与游戏之间的有意义的互动, 好的游戏性源自于这种互动的频度。“互动”是指学习者在游戏期间所想和所关注的内容, 它既涉及到游戏系统向学习者传递信息的内容和方式, 也涉及学习者如何向游戏系统传递信息。“有意义”是指学习者与游戏的互动具有挑战性。
在多媒体环境中, 人们设计了虚拟情境来支持游戏性的实现, 使学习者通过与游戏世界的交互, 达成引人入胜的体验。为科学研究和特定学习目的而设计的虚拟情境不是专为娱乐目的, 而主要是为了增加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
3.可玩性
可玩性是和具体游戏内容及表现方式有关的,比如内容丰富、展现方式多样的游戏应该具有好的可玩性, 采用了分支结构的游戏也具有可玩性。
游戏能提供多个相互关联的挑战和竞争的序列, 这些操作系列是让人入迷的, 学习者期望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直到获得成功。游戏设计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非良构问题解决的情境, 它必须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这才能称得上是问题解决活动, 只有单一的操作不能构成真正的问题解决过程。
4.娱乐性
在国外的教育游戏设计理论经常有“教育娱乐”的探讨。Prensky(2001)指出游戏首先应该是有乐趣的, 其次才应该鼓励学习活动[5]。
我们注意到娱乐和教化是计算机游戏两个不可分割的功能, 娱乐是计算机游戏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没有这种功能也就失去了把教学材料开发成游戏的研究基点, 目前许多支持基于游戏学习的游戏脱离了“娱乐”这个基点。没有足够的乐趣, 游戏就没有对应的目标群体。要知道学习者利用游戏学习时, 他们首先是把自己作为“游戏者”, 而不是“学习者”或者“被培训者”。
5.体验性
人的本质是活动的, 人是通过活动沟通“现象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认知科学家认为当前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使学习环境发展的机会, 游戏利用多媒体特性不仅可以模拟一个特别的情境, 让学习者通过视、听觉感知复杂的现象, 游戏能为学习者提供种类齐全的活动材料, 保障他们获得多种选择、多种探索的机会和条件。游戏所提供的有效实践和体验机会,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 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对于知识迁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研究已经证明与实际设备培训和实际工作环境相比, 计算机游戏有许多优点。
参考文献:
[1] 张华.教学设计研究: 百年回顾与前瞻[J].教育科学, 2000,(4):25—29.
[2] Huizinga. A Study of the Play Element in Culture[M]. New York: Roy Publishers, 1955.
[3] 中国游戏开发者.论RPG 游戏的策划[DB/OL].http:/ /www.pcgames.com.cn/ tvgames/ zt/ say/ 0207/ 78445.html.
[4][5] Prensky, M. Digital Game- Based Learning[M].New York: McGraw- Hill, 2001.
更多计算机与外设信息请关注:21ic计算机与外设频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