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宇宙的技术原理和存在形式
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不管人类是否存在,宇宙都是存在的。所以人类谈论的宇宙,只不过是人们在认知空间里创建的逻辑事物,并不是真正的客观宇宙,只是人类认知的宇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02302/443036.htm按照《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定义,宇宙观,又称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尽相同。
由此可见,由于人们认知上的差异,人类的宇宙观并不是唯一的。据网上资料的介绍就存在两大类型的宇宙观。比如,第一宇宙观:宇宙是精神的(黑格尔);第二宇宙观;宇宙是物质的(马克思)。不过由于人的身体是由物质逻辑体构成的最基本的载体平台,是人的非物质逻辑体产品存在的基础,所以现代科学的宇宙观,就是物质的时空观。物质是所谓宇宙世界的唯一主人,即唯一存在实体。空间是由物质的存在而相对存在的,其本质就是无或没有。物质本身是空间的有型形态,一定物质本身之外就是相对空间,或它物。时间就是物质的存在,即物质存在的度量谓之时间。相对论中的时间不过是时钟时间,是人为的用以度量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因而具有在不同物质环境中的变化特征。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形成的不同世界观,主要还是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所致,并不能否定物质与时空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哲学就是关于宇宙观的理论体系。
关于哲学,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尽管人类的科技文明层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已经掌握了通过计算机硬件设备创建“信息宇宙”的方法,但是现代科学似乎并没有掌握物理宇宙来源的技术原理以及物理宇宙的存在形式,不过人类目前已经掌握了物理宇宙内很多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内在规律,包括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以及人类社会的内在的运行规律。
1、伏羲一画开天的传说和初始宇宙的创建规则
作为逻辑世界,当前的宇宙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一步一步地创建出来的。这个观点似乎是人类基本上都认同的观点。比如神创论认为宇宙是由一种被设计出来的逻辑规则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宗教认为是不同的神设计了这些创建宇宙的逻辑规则,然后创建出一套理论来证明其观点是正确的。
据网上资料介绍说:圣经《神创论》以圣经为基础。伊斯兰《神创论》以古兰经为基础。
哲学《神创论》是以哲学理论对抗神创论的理论。哲学《神创论》依靠哲学论点争论神的存在并且成为自然神学的一部分。科学《神创论》是以科学理论对抗神创论的理论。在进化论产生之前,以圣经地质学家为例,是最著名的反对进化论和生物神创论的一个或多个科学理论。这些包括了新地球神创论,旧地球神创论和智慧设计论。
中国古人把宇宙规则的设计者统称为“上天”,并没有说明是“个体”设计者或是“群体”设计者,所以中国古人并不崇拜具体的设计者,而是敬畏设计者创建的逻辑规则。从上古时代开始,中国古人就虔诚地敬畏宇宙里存在的万物,渴望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方式发现“上天”设计的逻辑规则。
于是就出现了伏羲“一画开天”的神话故事。传说伏羲经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妙,仰观日月星斗的变化,俯察山川景物的规律,不时地反省本人,追年逐月,风雨无阻。或许是感动上天,或许是自己想的太入迷,他好像是看见了一副非常美好的画面,于是伏羲忽然心有所感,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认识之中,他顿时眼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上天”创建宇宙的源头里居然只有一个数字,然后伏羲抑制住内心的狂喜,静下心继续观察从源头宇宙到物理宇宙过程里的宇宙状态的变化,伏羲发现“上天”并不是直接使用“1”创建宇宙的,而是先采用“1”创建出“1、2、0”三个数字后,再创建万物的,于是伏羲采用先天八卦的图形符号形式对这个规则进行了描述。1采用“–”代替,表示“阳”;2用“- -”代替,表示“阴”,0用旋转的“圆形状态”代替,表示“逻辑的开始和结束”。 如果把伏羲的描述采用现代科学的术语进行转换,那么一画开天就是“二进制”规则,而先天八卦就是二的幂进制规则。
2、中国古人关于宇宙来源的技术原理
尽管现代人基本上都认为上古时代的古人不懂科学,认为他们的观点大多数都是迷信的产物。不过倘若按照西方古人柏拉图三个世界的理论模型,人是由身体生命体、精神生命体、灵魂生命体三部分构成的复合生命体。那么就可以理解中国古人的行为和观点了。按照柏拉图的理论模型,人的精神生命体从外界获得信息的途径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身体的感觉器官提供的信息,另一类是由灵魂的感觉器官提供的信息。
根据网上资料的介绍,感觉器官(the sense organs)是实现感觉过程的生理装置。包括感受器、神经通道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三部分。其中,感受器的职能是将刺激的物理化学特性转变为神经冲动;神经通道负责传导神经冲动,并在传输过程的不同阶段得到有选择的加工;感觉经验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感觉中枢是由大脑皮层上相应感觉的中枢部分和弥散部分组成。在中枢部分,刺激信息被加工为个体实际体验到的具有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但每种感觉中枢的神经细胞并不完全集中,部分沿大脑皮层弥散到其他感觉的中枢部分,相互交叠,以保证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输入信息的精细加工。它是先天就有的,后天训练使其机能得到发展。感觉器官是身体生命体的构成模块,属于物质形态的逻辑体。
作为一种假设,灵魂生命体在灵魂世界里获得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传送给精神生命体,然后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创建相应的信息逻辑体,并以知识产品的形式存在。
在上古时代,尽管人的身体所在的物质世界里的科技水平很低下,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很低,因此由他们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来自物质世界里的信息很少,在认知空间里创建的欲望产品也很少,所以他们能够做到屏蔽感觉器官接收属于物质世界的一切信息。让精神生命体只处理由灵魂生命体获得的来自灵魂世界的信息。由此可见,上古时代的中国古人获得的信息主要来自灵魂世界,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世界”。所以在上古时代从伏羲开始,中国古人就从灵魂世界里获得了物理宇宙来源过程的技术原理,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尽管中国古人从灵魂世界里获得文明层级很高的科学知识,但是由于当时的人类科技文明层级很低下,无法在物质世界里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上古时期的古人把这些科学知识隐藏在文化里进行传承。
因此可以大胆地猜测,倘若采用现代科学的形式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探寻出这些隐藏的科学痕迹,或许可以在新的认知疆域里创建出颠覆性的理论和颠覆性的技术方法。
3、中国古人关于物理宇宙的存在形式
在中国古人的宇宙观里,宇宙是采用太极旋转的形式创建出来的,因此宇宙是由大量在旋转的过程中产生的无数个独立存在的空间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创建的整体空间。并把每个独立的空间称为一个世界,每个世界都分为天、地两部分。地球空间是人类居住的世界。
据网上资料介绍,中国古代关于天地的结构相继出现过三大模型,即盖天模型、浑天模型和宣夜模型。盖天模型把天地的结构设想为一把附着有众天体的左旋大伞笼罩着一个倒扣的静止的大盘子,约在西汉末年成书的《周髀算经》给出一个典型的论述。
浑天模型把天看作一个附着有众天体的球壳绕极轴左旋,关于静止在天球中央的地之形状则有地平和地圆两种观点,关于天体的运动,这两种模型一致认为恒星随天一起左旋,而对于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则有左旋和右旋之争。
宣夜模型抛弃了伞笠或球壳的固体天假设,主张众天体自然漂浮在充满气体的虚空之中。明代哲学家黄道周(1582———1646)为说明岁差还提出过一种地动宇宙模型,在恒星天球内地球和日月五星绕共同的宇宙中心运转,地球的公转周期为23376年。
尽管大多数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基本上都不认为中国古人的这些模型具有科学性,是古人在“坐井观天”的过程中想象出来的。不过随着人类科技文明层级的提高,科学家发现在地球的周围存在非常强大的逻辑力,形成了一个无形的逻辑空间,约束着空间内事物的逻辑行为。比如,科学家发现,如果想摆脱地球的束缚,完全离开地球空间,物体需要的脱离速度为11.2公里/秒(即第二宇宙速度)。
由此可见,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创建的宇宙模型并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据假设的《周易》计算模型推演出来的。所以盖天模型、浑天模型和宣夜模型并不是不同的宇宙存在形式的模型,而是同一模型的不同升级版本。
作为一种猜测,中国古人对宇宙的存在形式的描述并不只是单纯的来自生活中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经验,其实更主要的结论来自《易经》计算模型的推演过程。只是在古人的时代里,人类的科技文明层级低下,尽管在中国古人的宇宙模型里,宇宙是由大量独立的空间形成的逻辑世界,每个空间都是由天、地两部分构成,但是由于人的身体无法离开地球空间而进入其它的空间,所以古人基本上都是采用精神体的方式进入其它的空间。
据网上资料介绍,在佛法的宇宙观中,“天无二日,世无二佛”。人类处在一个叫“娑婆”的小世界,“娑婆”世界中除宏观可见的四大部洲和一座须弥山外,还有许多不可见的地层、海洋层、大水层、大风层等,一个“娑婆”小世界,有一日一月,数以一千计的“娑婆’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达到一千个”小千世界”,再组成一个“中千世界”;最后由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大千世界”。当达到“三千大千世界”时,便是一个“佛世界”,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又称为“一佛世界”。一个“佛世界”当中只会存在一位佛。这便是“天无二日,世无二佛”,所以也称之为“无量诸佛”。
原始佛教认为在同一个世界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二佛或二转轮王。但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中诸佛同时存在,并住于各自的佛世界。这两种观念倘若引入空间的概念,那么它们描述的是同样的存在形式,只是所处的空间层级不同。在逻辑世界里,每个空间就是一个封闭、不可分割、独立的世界,自然只能有且只有一个管理这个空间的佛,但是在更高层级的空间里观察,十方世界里肯定同时存在地位相同的很多佛,各自管理自己所在的空间。
这种情形类似当前人类社会里的管理形式,一个独立的区域空间内只能有一个全面管理该空间的领导者。比如一个村级区域空间里只有一个村长,一个工厂级空间里只有一个厂长,等等。
4、现代科学描述的物理宇宙
在宇宙逻辑世界里,由于物质逻辑体形式的身体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所以对于人类来说,研究物质逻辑形式空间里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就成了第一重要的头等大事。为此,人们在认知空间里创建了多种类型的理论体系。比如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不过直接改变人类行为模式的是物理学,这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从网上的资料来看,物理学史发现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都有物理学的伴随。按照史学家们的观点,近代意义的物理学诞生于欧洲15—17世纪。人们一般将欧洲历史作为物理学史的社会背景。从远古到公元5世纪属古代史时期;5—13世纪为中世纪时期;14—16世纪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6—17世纪为科学革命时期,以N.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在此时期产生,从此之后,科学随各个世纪的更替而发展。近半个世纪,人们按照物理学史特点,将其发展大致分期如下:①从远古到中世纪属古代时期。②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时期。牛顿力学在此时期发展到顶峰,其时空观、物质观和因果关系影响了光、声、热、电磁的各学科,甚而影响到物理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③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新的时空观、概率论和不确定度关系等在宇观和微观领域取代牛顿力学的相关概念,人们称此时期为近代物理学时期。
事实上,现代科学对物理宇宙的描述是建立在“宇宙大爆炸模型”基础上的,倘若“宇宙大爆炸模型”不成立的话,那么物理学所研究的很多研究成果都不成立了。
作为一种猜测的假设模型,倘若参考佛教关于宇宙的存在形式模型,那么宇宙本质上是由宇观、宏观、微观三种类型的空间构成的世界,每个空间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宇宙内的事物都是按照“大爆炸”模型创建的。
按照物理学家的猜测,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 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并非永恒存在,而是从虚无创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虽然希腊哲学家曾经考虑过永恒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坚持认为宇宙是上帝在过去某个特定时刻创造的。
大爆炸理论的建立基于了两个基本假设: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宇宙学原理是指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
这些观点起初是作为先验的公理被引入的,现今已有相关研究工作试图对它们进行验证。例如对第一个假设而言,已有实验证实在宇宙诞生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精细结构常数的相对误差值不会超过10^(-5)。此外,通过对太阳系和双星系统的观测,广义相对论已经得到了非常精确的实验验证;而在更广阔的宇宙学尺度上,大爆炸理论在多个方面经验性取得的成功也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支持。
假设从地球上看大尺度宇宙是各向同性的,宇宙学原理可以从一个更简单的哥白尼原理中导出。哥白尼原理是指不存在一个受偏好的(或者说特别的)观测者或观测位置。根据对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宇宙学原理已经被证实在10^(-5)的量级上成立,而宇宙在大尺度上观测到的均匀性则在10%的量级。
5、计算机创建逻辑世界时的技术原理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里,似乎人们自古以来都在寻找计算机和计算辅助工具,使人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小的成本和更少的误差完成更多的计算。比如中国古人发明的算盘,作为一种手动操作的计算辅助工具形式,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又比如,在 18 世纪初,法国纺织工人试验了可以用自动织机的机器来编织复杂图案。这些机器中最著名的一台是提花织机,由一长串的打孔卡片控制;卡片上的一个孔让钩子穿过,提起了一根线,这根线成为了织物的一条线的一部分。或者是于 1945 年投入使用,用于计算炮弹轨迹,并探索热核武器的可行性的世界上最著名的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 (ENIAC),等等。如果从哲学划分的逻辑类型上讲,这些计算装置所执行的都是物质形式的逻辑。直到采用“冯·诺依曼架构”出现了真正的“内存”系统,计算机的逻辑形式才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从“物质逻辑形式”转换为“信息逻辑形式”,人类从此掌握了在自己创建的信息逻辑形式的空间里创建逻辑事物的技术,并因此找到了摆脱物质逻辑控制人类在物理空间里的逻辑行为的方法。
很明显,把一堆物质硬件变成计算机创建的非物质类型逻辑世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尽管现在的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创建“信息宇宙”的技术方法,但是似乎并没有掌握“信息宇宙”来源过程的技术原理。基于西方哲学的现代科学只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开发出了符合宇宙来源过程技术原理的计算机产品,似乎并没有了解信息宇宙从无到有的来源过程的技术原理。
如果分析中国古人创建的关于宇宙来源过程的技术原理模型,当前的物理宇宙出现之前,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宇宙状态的转换。如果把这个模型采用现代科学的语境进行转换,就可以发现现在的人类创建的”信息宇宙“基本上也经历了类似的宇宙状态转换的过程,只是缺少第四个阶段的宇宙状态转换过程。也就是直接从第三个阶段的二进制规则宇宙状态进入到第五个阶段,然后就进入第六个阶段,创建”信息宇宙“的大爆炸模型阶段。
作为一种猜测,如果当前的物理宇宙是完美的,而人类所创建的“信息宇宙”却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可以认为,人类创建“信息宇宙”的来源过程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由于人类在创建信息宇宙的过程中缺少第四个阶段的宇宙状态转换过程引起的。也就是说,二进制规则是存在缺陷的,需要先采用二进制规则创建出完美的二的幂进制规则,然后才能创建出完美的信息宇宙。上古时代的中国古人伏羲采用先天八卦的形式来描述二的幂进制规则。
在第六个阶段,物理宇宙和信息宇宙的创建过程是相同的,都可以采用物理学家假设的“宇宙大爆炸模型”来描述。
据网上资料介绍,截至2019年11月,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理论运算能达200PFLOPS(浮点运算速度每秒20亿亿次)。按照这个速度,计算机在创建“信息宇宙”的时候,当第一条指令运行后,瞬间就会出现大量的最基本的信息逻辑体,然后慢慢地出现规模更大的信息逻辑体。倘若计算机创建信息宇宙过程完全遵循中国古人发现的关于宇宙来源过程的技术原理,那么就会出现物理学家描述的宇宙大爆炸现象: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从网上的资料来看,人们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研究很多,但是似乎并没有人对计算机创建的事物进行逻辑类型上的研究,也没有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对出现的逻辑世界的来源过程进行技术原理上的研究。
从这一点上看,尽管基于西方哲学的现代科学创建的计算机帮助人类解决了很多在生活生存环境里的很多问题,但是西方哲学似乎并没有弄明白关于逻辑世界来源过程的技术原理。而上古时期的中国古人,不仅创建了解决人们生活生存中具体问题的《易经》计算模型,而且创建了宇宙从无到有来源过程的技术原理模型,从而从本质上弄明白了宇宙万物的生存发展规律,因此从上古时代开始就确定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大同世界的人类社会)。
作为一种假设的猜测,现在的计算机创建的信息世界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安全问题,从信息宇宙来源过程的技术原理上看,是因为人类省略了第四个阶段的宇宙状态的转换过程。因此作为假设的技术模型,倘若人们增加第四个阶段的宇宙状态转换过程,消除二进制规则里的不确定状态(0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逻辑的开始与结束,另一种是与1搭配变成数字),换成确定的二的幂进制规则(0只有一种状态,逻辑的开始和结束),那么从理论上分析,应该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信息空间出现的绝大多数的信息安全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