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国际视野 > 业界动态 > 别只盯着蔚小理,海外新造车一样惨

别只盯着蔚小理,海外新造车一样惨

作者:楚门时间:2022-12-06来源:超电实验室收藏

除了特斯拉,你还知道哪些国外纯电动车品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02212/441293.htm

燃油车时代,海外品牌是绝对的佼佼者,大众、丰田、通用以及BBA等品牌,我们耳熟能详。

如今到了时代,却很难找到一个和特斯拉比肩的纯电动汽车品牌。

国内我们听到更多的都是蔚小理,以及中国其它纯电动品牌。

国外都有哪些造车新势力?它们目前过的怎么样?现在请把目光转移至海外,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国外新造车企业也没好到哪去。


一 美国的“特斯拉杀手们”

美国作为特斯拉的老家,当然有不少挑战者。

而且有意思的是,美国新势力车企或多或少都和中国沾点关系,比如被称为“美国小鹏”的Lucid。

师从特斯拉的Lucid

2007年,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Bernard Tse(谢佳鹏)从特斯拉跳槽离职,和另一位从甲骨文离职的华人高管Sam Weng(温世铭),在加州创立了Atieva。当时Atieva主要致力于电动车三电系统的研发,这是Lucid的前身

2016年,Atieva更名为LucidMotors,开始进军行业,并正式宣布了开发全电动高性能豪华车的计划,同年12月,Lucid 首款车型Lucid Air正式发布。

Lucid Air定位和特斯拉ModelS相近,搭载100kWh的电池组,最大功率1013马力,零百加速仅2.5s,限量版售价高达25.5万美元,而且这款车是当时量产电动车型中风阻系数最低的,仅有0.21cd

Lucid成立以来,和特斯拉之间的关系也“剪不断理还乱”。

很大原因是,Lucid的初创团队和高管很多都是从特斯拉出来的。

曾经特斯拉Model S的总工程师Peter Rawlinson 在2013年跳槽到Atieva担任了CTO,并在2019年兼任CEO掌舵Lucid。而前特斯拉生产副总裁Peter Hochholdinger 在2019年到Lucid担任了制造副总裁。

但Lucid表示,特斯拉并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他们将要占据的是豪华电动车市场,换言之是,他们认为特斯拉创新有余,但不够豪华。

虽然Lucid师从特斯拉,又有技术大佬坐镇,但这些无法掩盖Lucid最大的问题:缺钱。

2013年,Lucid获得了硅谷风投公司Venrock的B轮融资,次年1月,北汽以1亿美元参投Lucid的C轮融资,持股25%,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贾跃亭以个人名义向Lucid投了2亿美元,成为继北汽之后的第二大股东。

图片

Lucid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 彼得·罗林森 来源:Lucid

不过北汽希望Lucid可以来中国发展,而创始人谢佳鹏当时并无此意,更优先于美国市场的发力,随后北汽便将所持全部股份都转卖给了贾跃亭,于是贾老板一跃成为Lucid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40%左右。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一直在下周回国中的贾老板和他的FF陷入资金危机,贾跃亭将所持的Lucid Motors股份卖出。2018年9月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主导的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以超10亿美元投资获得了Lucid 67%的股权。

去年七月,Lucid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Lucid上市首日股价上涨了11%,收盘时每股报价26.83美元,总市值超过400亿美元。但现在每股已经跌至10美元左右,市值蒸发了一半,仅剩170亿美元。

特斯拉劲敌Rivian

除了Lucid,在美国想要和特斯拉掰手腕的不在少数,比如曾经全球市值第三的车企:电动车初创公司Rivian。

Rivian创办于200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自己有一家汽车组装工厂,成立时创始人斯卡林格想要生产电动跑车,就像特斯拉跑车一样。

但斯卡林格后来发现跑车对气候环保等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并且也没有足够的利润,于是斯卡林格决定造美国人最喜欢皮卡和SUV。

2018年,斯卡林格携Rivian第一批Rivian车型:一款名为R1T的皮卡和一款名为R1S的SUV,亮相洛杉矶车展。

三年后,Rivian作为一家电动车初创企业上市,并以超过1500亿美元的市值,超过通用和福特,紧随着特斯拉与丰田之后,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车企,也因此被业内称之为“特斯拉杀手”。

但辉煌总是短暂的,一年时间,Rivian已经从高位暴跌80%,同时还深陷产能,质量问题的泥潭。

Rivian此前发布的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Rivian的总收入为5.36亿美元,环比增长47%,但低于市场预期5.52亿美元。

而在产能方面,Rivian与Lucid等初创车企一样,深陷产能困境。财报显示,今年Q3,Rivian产量为7363辆 R1T 皮卡和 R1S SUV,交付量则为6584辆,2022 年前三季度共交付 12278 辆汽车。

Rivian 称公司的目标是要生产2.5万辆,而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Rivian 的产量仅为 14317 辆,显然今年距离完成目标还有一定困难。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10月Rivian的工程师发现车辆转向系统中的一个紧固件有问题,召回了售出1.3万辆汽车。

这1.3万的数字,几乎是Rivian生产下线的所有车辆总数,这对一家初创公司来说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电动货车新势力

或许是有特斯拉珠玉在前,美国市场又格外钟爱皮卡车型,初创的造车新势力都开始从皮卡和货车入手。

另一新势力 Canoo在2017年横空出世,最初目标就是制造电动小货车和皮卡,特别要说的是,Canoo是由此前在FF(法拉第未来)离职的高管成立的。

此外,Canoo成立的初始资金是由一位中国投资者李伯潭(投资公司北京昭德董事长)以及负责向苹果提供触摸屏技术的台湾科技公司宸鸿科技(TPK)提供。

Canoo目前已经开发了自己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平台Skateboard(滑板底盘),这个模块化的平台可以为不同车辆提供设计。

基于Skateboard平台,Canoo已经推出了两款纯电车型,乘用厢式车和货用厢式车,还获得了与NASA和和沃尔玛的合作,成为作为两家的供应商。

去年年初,Canoo开放了送货车的预购,生产推迟到2023年开始,订金为100美元(可退)。还推出了一款皮卡的概念车,配有折叠床的延伸和超大存储空间。

不过Canoo的发展也是一地鸡毛,目前量产时间难定,又频频遭遇美国政府机构调查,联合创始人跳槽苹果,桩桩件件都给Canoo的发展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Canoo递交的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1.4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9707万美元,而且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营收。

二 欧洲偏爱纯清洁能源

如果说美洲大陆在特斯拉的影响下,对纯电动车情有独钟,那欧洲就更偏爱纯清洁能源:氢能源和太阳能。

今年巴黎车展,来自法国本土的造车新势力品牌Hopium,发布了旗下首款氢燃料电池车——Hopium Machina。

据悉,Hopium Machina公布的价格为12万欧元,约人民币85.06万元,目前处于预订状态,计划在2025年正式交付。

Hopium由2011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 LMP2 类别中最年轻的获胜者,Olivier Lombard 在 2019 年创立。

得益于直接安装在底盘下的大型氢气罐,其车型续航里程可达到 1000 公里,而加氢操作只需要三分钟就能完成。

目前,Hopium已经确认其工厂将位于诺曼底弗农附近,占地 35 公顷,并计划在明年年初启用,将会雇佣不少于1500 人,目标是每年生产 20000 辆汽车,并打算建立一个研发中心。

除了氢能,欧洲的造车新势力,对另一个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太阳能,也十分追捧。

今年6月,来自荷兰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ightyear,发布了量产版太阳能电动汽车Lightyear 0,不同于以往的概念车,这款Lightyear 0今年就可以投入量产并交付。

就是Lightyear 0的售价不够友好,26.3万美元(约人民币176万元)起售,最新消息是,Lightyear 0已经正式投产,即将开启交付。

Lightyear称,车辆可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可以提供每小时约12.07公里的增程里程。在传统插电式的充电模式下,可提供60千瓦时的电池容量。至于总续航里程,可以在充满电的情况下且结合阳光充足的天气条件下,超过650公里。

目前Lightyea已经筹集8100万欧元的资金,用来确保生产第一款系列车型 Lightyear 0。还还希望用这笔钱推进旗下第二款太阳能汽车 Lightyear 2 的开发。

而第二款太阳能汽车,Lightyear将瞄准大众市场,计划在 2024 年或2025 年开始生产,价格则下探到了3万欧元左右。

Lightyear平价版的太阳能汽车还没开始大规模生产,来自德国的太阳能汽车初创公司Sono已经抢先一步,带来了好消息。

Sono旗下的太阳能汽车sion将在2023年发布,目前官网售价2.99万欧元。从sion官图来看,新车定位类似MPV,外部使用了 465 个集成太阳能板电池来提供电力,预计仅靠太阳能每周可以运行 70 英里(约113公里)。

此外还为长途出行的用户配备了磷酸铁锂电池,总续航里程为190英里,并能够使用快速充电功能,在35分钟内将其充电至 80%。

Sono日前宣布,已经收到4万辆左右的Sion预定单,并希望到2030年底前可以生产25.7万辆Sion,不过并不是自己生产,还是由芬兰的Valmet Automotive公司负责生产和制造。

目前Sono通过只提供黑色版本的汽车,来降低生产成本,并将通过直接在线销售模式进一步降低成本。

不过和lucid一样,Sono也没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计划。

成立于2016年的Sono由三位90后Laurin Hahn、Jona Christians和Navina Pernsteiner在德国慕尼黑一手打造,并在去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其IPO发行定价为15美元,然而一年后的今天,Sono的每股报价仅1.3美元。

除此之外,成立六年来,在首款车型sion量产之前,Sono暂时并没有营利性收入,虽然已经获得了近一亿美元的融资,但随着sion车型量产的推进,Sono公司的亏损也在扩大,截止目前Sono的累计亏损已达1.088 亿欧元。

除了旗下首款车型sion的量产,Sono公司的另一大业务则是向其他制造商销售其完全集成的太阳能技术。

图片

来源:Sono

只不过目前sono的官网仍然显示,sion车型还没有投入生产,车辆具体参数仍可能发生变化。

三 日韩集中哑火

或许是因为丰田在日本一家独大,又有日产和本田的高压,日本汽车市场平静的已经多年没有泛起一丝涟漪了。

在其他国家造车新势力如火如荼的发展之时,对纯电不感冒的日本,首家造车新势力姗姗来迟。

是索尼。

今年年初,索尼官宣表示将进军新能源车领域,并成立了索尼移动出行公司。

目前已经发布了两款VISION系列的概念车,纯电动轿车:Vision-S 01 和纯电动SUV:Vision-S 02。

其中Vision-S 01 轴距长达3米轴距,百公里加速时间4.8秒,整体车身设计采用溜背轿跑风格。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s,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

但索尼初来乍到,今年年中的时候又拉上了本田,成立了合资公司 Sony Honda Mobility,以期能在2025年前,在北美市场推出第一款车型。

纯电乘用车在日本并不是主流,相反日本更多的是插混车型,或者是他们这么多年死磕的氢能源汽车。而即便是做纯电的车企,也没有布局乘用车市场,更多的是从小型卡车和三轮车入手。

日本纯电动汽车初创企业folofly,在今年夏天披露了该公司设计的第2款小型商用纯电动卡车,由东风小康负责生产,价格预计为380万日元左右(约人民币18.8万元)。

据悉,这款纯电动小型卡车载重量为1吨,可根据客户需求改变车厢部分的设计,来应对冷藏和冷冻商品的配送等需求。车辆尺寸接近丰田的小型卡车“Dyna”,满电最大续航300公里。

韩国的情况和日本差不多,韩系动力电池在全球风生水起,领域韩国市场却迟迟没有新鲜血液出现,造车领域出奇的安静。

四 东南亚保护独苗

虽然泰国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与销售,被誉为“东方底特律”,但其实泰国并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少了。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就选择与国际汽车企业合作,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成立汽车装配厂,从组装起步,确立出口导向型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成为东南亚汽车的制造中心。

所以,泰国马路上跑的清一色都是进口车,或者是由国外车企在当地建厂生产而来的小汽车。

随着电动化浪潮到来,泰国也开始制定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激励措施,中国车企抓住机会,大规模在泰国建厂生产销售,力压燃油车时代日系车企在泰国的绝对统治地位。

目前在泰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上,上汽、长城两家中国车企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至于泰国在新能源时代是否有打造自主品牌的意思,短期来看还没有独角兽。

如果说泰国没这个意思,那隔壁的越南可就太有了。

今年10月底,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飞往了日本大阪,见了一个人。第二天,宁王就官宣了和一家越南汽车公司Vinfast的合作,合作内容还是当下汽车圈大火的滑板底盘项目。

曾毓群在大阪见的人就是越南汽车公司Vinfast董事长、越南首富范日旺。

图片

来源:宁德时代

这个消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毕竟宁王的合作伙伴太多了遍全球七大洲四大洋,无非就是宁王的朋友圈又多了一个“新好友”。

但不看不要紧,一查吓一跳!范日旺和他的Vinfast在越南可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没成为越南首富之前的范日旺,经历可谓是传奇,越南出生,苏联读大学,定居乌克兰,靠一包小小的方便面起家,成为乌克兰的“方便面大王”。

进入新世纪,范日旺看准了越南的发展,回到故乡入局越南的房地产市场,从Vinpearl度假村,到河内市中心的第一家商业中心综合体Vincom,范日旺一路成为了越南最炙手可热的商人。

在房地产事业上的成功则让他被称为“越南许家印”。和许家印一样,范日旺也有汽车梦。2017年Vinfast正式成立,背靠的就是由Vincom和Vinpearl两家公司合并而来的,越南最大的集团Vingroup。

范日旺像每个心怀伟愿的民族企业家一样,声称要把“越南汽车推向全世界”。

五年的时间,vinfast的确做到了,方式也简单粗暴:买买买。

越南汽车的销量大部分由丰田、起亚在越南开设的工厂所贡献,同时,越南汽车产业基础设施落后,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和零部件供应商。vinfast成立后就和全球汽车企业达成了各种各样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宝马、博世、麦格纳等等。

成立第二年,vinfast就推出了两款车型LUX A2.0和 SA3.0,并亮相了当年的巴黎车展。今年vinfast再度亮相巴黎车展,获得了由欧洲著名汽车媒体组织 AutoBest颁发的“The Rising Star”奖。

现如今Vinfast已经全面转型电动化,停产了燃油车,一度还传出了计划筹集20亿美元资金要赴美IPO的消息,可以说Vinfast已经成为越南造车的一大招牌。

VinFast表示,目前他们在全球范围内一共获得了6.5万份订单,预计到2026年,年销量将达75万辆。

五 写在最后

其实不论是选择纯电还是太阳能、氢能源的技术路线,都证明了新能源汽车浪潮的不可阻挡。

而国外大多数的新势力车企,也都无法复制早些年在燃油车时代老牌车企的成功。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避开中国市场这个最大市场,原因大家也心知肚明,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足够拥挤。

不再蜂拥入华的另一面,是中国自主品牌出海速度加剧。

而在新汽车生产和制造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势力,除了少数家大业大的“财主”们,大多数的新玩家都选择了合作代工生产的模式,这或许也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一大趋势。

至于最重要的资金方面,大家都一样,钱不够花啊。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