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中西(13):人机协同决策
1 前言:AI与假设思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02211/440599.htm在前期的《学贯中西 (11):从因果律看人机协同创新》文章里,曾经引用《The book of Why》一书里的图片(图 1),从图中可以看到,当今 AI 所掌握的相关性,仍属于低阶 ( 第 1 阶 ) 的因果关系,与人类相比仍有极大的距离。AI 的大未来,将是逐渐提升到第 2 阶、第 3 阶。届时,AI 将具备想象、假设和反思的能力。
图1
同时这也意味着,在未来数十年之内,AI 仍然需要与人们协同合作,把人类天生的优势能力,与 AI 擅 长的能力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止于至善。例如,图 1 里最下层的“相关性”是 AI 比人类更擅长的智慧 ( 即思维和探索技能 )。而图 1 里最上层的“反事实”则是人模拟 AI 更擅长的智慧。这样的情况,呈现了未来数十年内的人机协作的空间和机会。
其中,反事实推理 (Counterfactual Reasoning) 是一种假设性思维 (Hypothetical Thinking),人类天生就具有各种假设性思维,几乎都是当今 AI 所欠缺的。
本期就来说明上述人类假设性 ( 反事实 ) 思维与 AI 掌握相关性之间的互补协作模式,并阐述这种协作模式,如何有效提升人们 ( 如高级经理们 ) 的决策质量。
2 观摩:任正非总裁的阐述
全球知名的华为公司,其总裁任正非先生是当今的大企业家,非常注重创新,以维持华为公司较高的发展活力。其创新的指引来自愿景的指引,建立假设 (Assumption or Hypothesis) 创意。然后关注所有可能的失败,从可能失败中萃取因子,对假设进行强力去芜存菁 ( 又称剪枝策略 ),持续提高假设的可靠度。
任正非总裁曾幽默地称他在华为最大的权力就是思想权,而思想家的作用就是假设。他进一步阐述了假设之于思想的重要性:“只有有正确的假设,才有正确的思想;只有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方向;只有有正确的方向,才有正确的理论;只有有正确的理论,才有正确的战略…。”
在 2014 年的一次座谈会上,任正非也特别强调:“到底我们将来技术思想是什么 ? 技术路线是什么 ?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是什么 ? 我们假设对了,我们就正确了,可能也就成功了。我们假设错了,那我们可能就会进入… 一样的衰退。”
3 从大数据看假设思维与总裁决策
在图1里最下层的“相关性”是来自于,“AI+大数据”能快速掌握复杂数据的相关性,超越了人们短期的预测能力,直接强化人类的短期决策能力。此外,“AI+大数据”也能有效发挥大数据的特性,检验决策幕后的假设,来提升目前决策的未来性,降低长期决策的风险。
降低决策风险是决策者的责任,就如同军事将领常说的“不打没把握的仗”。那么,人们又如何提升对事物的把握度,来降低风险呢 ? 其途径有二。
1)基于现实优势,以数据来严格 < 实证 > 和选择符合预测性的途径。就是所谓的:发挥优势,稳定之中, ( 找机会 ) 力求发展。
2)基于未来机会,以数据来严格 < 否证 > 和删除无现实基础的各种假设 (Assumption or Hypothesis),以便去芜存菁,选择能从现实通往未来愿景的途径。就是所谓的:把握机会,创新途径,实现愿景。
3.1 AI协助短期的决策
2015年,高焕堂提出DTF(Design Thinking Framework) 框架,其包含 4 项要素:现实 (Reality)、问题 (Problem)、愿景 (Vision) 和创意 / 假设 (Creative / Hypothesis),如图 2 所示。
图2
这个 DTF 思维框架,源自于谷歌 (Google) 公司前副总 Marissa Mayer 的提倡:“创意爱上限制”(Creativity loves constraint)。她说:”创新来自愿景与限制的互动 ”(Innovation is born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straint and vision)。也就是,愿景 ( 以终为始 ) 与限制 ( 去芜存菁 ),两道力量取得平衡时,将可以释放出最大的创新力量。限制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愿景 (Vision),从不同观点切入,寻找新事物;同时也让其聚精会神、厘清思路,非常具有创新性。
观想 (Imaging) 未来的目标,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同走出了碉堡迈向广大原野,放眼无垠边际和观想未来愿景。无论是遥远的边际,或是未来的愿景 (Vision),都蕴含诸多不确定性和机会,并不是所有的创意都能从终点出发,寻觅到起点、设计出可行方法。所以要对创意进行分析、力求实证或是否证,来进行检验,这个步骤就称为:创意的实证。虽然限制可以促进创新,但是限制也可能会扼杀创意。创新即是在限制和愿景之间的互动中所产生的。最常见的互动——对创意进行“去芜存菁”,藉由去芜存菁 ( 限制 ) 来降低风险、提升自信、促进创新。
现在,先使用 DTF 来表达大数据与短期决策的关系。然后,才来表达任正非总裁的假设与决策。大数据表现最亮丽的部分是:直接协助短期的预测 (Prediction) 与决策 (Decision)。借助 AI 对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非常有助于提升短期决策,如图 3。
图3
基于相关性分析,可以提供有效的预测,并提供实证资料来指引企业经理们迅速采取业务操作层面的决策。随着大数据和 AI( 人工智能 ) 的结合,愈来愈多的电脑代替人们 ( 经理们 ) 来做这些决策。因此,当大数据的规模愈来愈大,电脑也愈来愈智能化,更加排除掉人脑的参与,电脑将会取代许多人们的工作了,抢走了人们的工作机会。这种“AI+大数据 +Prediction”的 AI 机器,就像成吉思汗出去打猎时所携带的猎狗,就称之为:AI 猎狗。
3.2 AI协助长期的决策
基于大数据的 AI,它如何来支持人们的长期决策呢 ? 例如,AI 协助企业总裁的长期决策。由于长期决策,未来环境瞬息万变,愈长期的决策,其面对的不确定性就愈高。于是,就需要愿景来指引了。愿景就像北极星,指引人们发现更多可通往愿景之路径。但是这些可通往愿景之路径,人们还未确知在未来的路程中,是否可获得能实现条件的支持,所以决策者内心会有许多对未来可能资源和变化,做出很多“假设”,如图 4。
图4
这种对未来演变趋势的假设性预估,就称为:未来预测 (Forecasting)。假设性的估计,需要事实来检验 ( 否证 )。这时,大数据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强有力地否证决策者的内新的假设。人脑擅长做假设,电脑 (AI) 擅长于大数据分析,于是“人脑+假设”+“AI+大数据”成为最棒的长期决策的合作模式。这个模式简称为:“人脑+大数据”模式,表示如图 5。
图5
“人脑+假设”+“AI+大数据”==“人脑+大数据”模式能对各项假设,进行“去芜存菁”的作用,也就能大幅降低决策的风险,表示如图 6 所示。
图6
4 结束语
俗语说:机会是投手,人们是捕手。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未来捕捉到更多机会,表示其决策更具有未来性。假设是人们思考和决策的必要过程,做假设 (Making Assumption or Hypothesis) 是人类的天生技能。
其中,反事实假设性思维 (Counterfactual Reasoning) 是一种有意识的假设,心中清晰知道它只是一种与事实相反的想象或推测,有待进一步证实其是否成立。这也就是所谓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它很适合做为问题探讨的起始议题 ( 出发点 ),引导人们做更有效的进一步探索和验证。除了上述的反事实假设之外,人类还有更多“假设”思维技巧,例如:
1)不自觉的假设——放宽思维局限;
2)有待被验证的假设——激发愿景想象;
3)做完成性的假设——想象最终结果;
4)做万一性的假设——预留弹性空间。
“AI+ 大数据”恰好扮演神鹰的角色,来协助人们 ( 如总裁 ) 实时检验其决策中所做的各项假设,大大提升人们决策的质量。
(注:本文转载自《电子产品世界》杂志2022年11月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