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片仍然短缺,中国半导体行业及其配套企业该何去何从?
最近,中国台湾成为中美关系紧张的核心焦点,中国台湾提供全球63%的芯片,可能加剧芯片供应危机;同时,根据美国CNBC来自信息显示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分析师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尚未结束,制造减速将严重加剧短缺的持续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02209/438572.htm此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形势继续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施加压力,芯片供应不会显著和快速增长,因为大量的半导体材料和特殊气体是芯片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设备组成和过程中的耗材都是必不可少的。
IDC亚太研究中心分析专家Vinay Gupta据介绍,俄乌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有重要环节和份额,都是氪气(krypton)重要的供应商是芯片制造所必需的特殊气体之一。
01 半导体材料行业国产替代正当时的现状
半导体材料,包括特殊气体,是产业支持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长期供应模式基本上被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垄断。中国是半导体市场和产业链最大的重要参与者。
一方面,美国加强了限制,子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国际巨头竞争模式导致半导体材料份额难以抓住,虽然中国大陆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不是过去,但材料企业仍需要形成从点到面的突破,小化妆通过行业观察和描述,挖掘材料和芯片制造环节的真正驱动力。
SEMI统计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到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中国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当地半导体材料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仅为13%。据SI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6%,达到559亿美元,创下新高;从地区上看,中国仍是最大的半导体市场,销售额为1925亿美元,同比增长27亿美元.1%,占全球比重34.6%连续多年获得第一名。
此外,受益于汽车电子、云计算和5G、IoT在下游需求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本土半导体材料制造商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培育了一批重点本土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包括第一梯队上海硅产业、上海新生、研究新材料、江化微等企业,以及晶圆OEM企业,中芯国际、华虹、合肥晶合集成等都有持续的研究和互动。
小编注意到,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在国际巨头技术和市场垄断的先发优势下,在众多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不仅依靠政策支持、企业自身的研发技术和生产实力,还离不开工厂生产线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研究和行业访谈,我们发现半导体EPC中电二公司在工程总承包领域、生产线建设、工厂工程方向多点布局,中国半导体材料厂全生命周期建设正在积极布局。
02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材料行业的工程幕后英雄
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晶圆的制造和包装,包括晶圆(硅片)、光罩(光掩模板)、光刻胶及辅料、化学试剂、电子气体、靶材、CMP硅片是半导体材料领域最大的类别,市场份额占32.9%,其次是气体,约占14%.1%,光掩模占12%.6%。
在许多半导体材料中,硅片和光掩膜板是两种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材料。硅片是制作半导体的基本材料。集成电路和各种半导体设备可以通过光刻和离子注入硅片(也称为硅晶圆)制成,而光掩膜版(或光罩,英文对应Mask)它是光刻机的关键配套材料,是限制最小线宽的瓶颈之一。
关于上述两种材料的国内工业化和工程要求,电子行业设计专家陆静表示,半导体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但对良率影响较大,目前硅片和光掩模板国际厂家占据了先发地位,但国内半导体材料厂家仍有角力空间和破碎机会,技术突破,工业化相关工厂、生产线建设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决定半导体材料厂成败的关键。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工程建设对工厂和生产线的设计、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促进了工程服务业的不断升级和工程总承包(EPC)也是工业化的最终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内半导体材料产业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半导体硅片和光掩模板行业EPC总承包项目不断突破工程行业的天花板,如上海硅、西安一斯伟、浙江金瑞宏、浙江中晶等硅片制造商的工业化项目,上海传芯半导体掩模、广州光掩模等企业的工业化项目。
半导体材料工业化采用工程总承包(EPC)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基于核心优势和能力边界的不断扩大,中电二公司服务了6万多个项目 国内十大半导体企业服务占90%,提出行业创新 L-EPC(精益EPC建设)模式提倡营销实施、设计施工、土建机电一体化,得到了很多半导体业主的认可。中电二公司设计专家陆晶说。
03 国内半导体材料工程EPC总包的未来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产能扩张趋于全球化,对半导体材料和光刻掩模板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效率要求。因此,具有智能工厂建设服务能力和系统整体运行能力的工程EPC企业将更具有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半导体工程EPC企业将坚持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模式,面对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竞争,积极应对宏观政治经济形势,以国内市场为主体,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区域营销与地方发展的准确联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大做强国内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