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智能计算 > 业界动态 > 云服务市场,小厂商的出路在哪儿?

云服务市场,小厂商的出路在哪儿?

作者:时间:2018-05-04来源:钛媒体收藏
编者按:当云服务市场的价格战打到“地板”上,且丝毫不见触底反弹的迹象时;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厂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越来越难熬时;当连大厂商都打不起价格战时……所有固有的认知都得重建,一切此前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追得上的叫趋势,追不上的叫海市蜃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01805/379409.htm

  除了资本方面,抱团取暖的中小厂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之外,抱团到底能不能取到暖的另一大阻碍,在于技术上怎么深度融合、紧跟前沿、互惠互利。

  众所周知,云服务市场大体可分为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应用软件等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对应着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个层面。实际上,这里面每一个板块或者层面里,又包含有极多的分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都叫云服务厂商或者都归类于云服务行业里,但是可能做的事情却千差万别。

  以此次抱团的三家厂商为例,云端网络是IDC、ISP服务商,数据中心和机房资源是其优势;帝联网络是国内专业的服务厂商之一,业务相对传统,但是的规模还可以;而同样是主营CDN业务,又拍云则宣称在国内首创了“把所有节点开放给所有客户”,试图以互联网思维和云服务方式,颠覆CDN行业的服务模式。

  不仅市场分支多,而且云服务市场的技术演化,还特别迅速。IaaS、PaaS、SaaS方兴未艾,PCDN、5G技术、边缘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平台,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神经形态硬件、量子计算、无服务器PaaS、软件定义安全等等,各种和或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技术,又扑面而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端网络、又拍云、帝联网络这种“邦联式”的结盟,在技术方面,深入合作存在几个困难:

  第一,到底是顺着逻辑,还是跟着趋势?抱团取暖的厂商,跟进技术选择分支时,是选择更符合自身技术发展逻辑的;还是选择更符合市场整体趋势的,更符合联盟整体利益的?这其实是个体和整理的利益矛盾,可以预见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一般都会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这样这种松散的结盟,在技术选择上难以做到大公无私。

  第二,云服务市场,最不缺的就是所谓的“热点”以及“技术风口”。热点和风口,此起彼伏、起起落落,即使大家都大公无私,但是抱团取暖的中小厂商真的都能看得准吗?要知道在同属于TMT行业的互联网领域里,可是出现过多次集体走眼的事件:比如团购、比如O2O、比如P2P……

  第三,就算像赛马一样,幸运地赌对赛道了,有无资金投入也是一个问题。云服务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很多都是长周期、多投入、见效慢的,抱团的中小厂商当下就已然嗷嗷待哺,又哪里拿得出多余的资金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当中呢?

  第四,中小厂商间的战略合作,即使冠以“战略”的名义,也仅仅是合作而已,而合作和合并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大家都知道,技术往往是云服务市场各大厂商的第一竞争力,即使是合作伙伴,那总归是“别人家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多多借鉴别人的技术,同时防止自己的核心技术被抄袭是主流。换句话说,大家可能都只想获取而不愿意付出,所以笔者很难想象抱团的企业间能够怎么进行深度的技术合作。

  此前,Gartner公司发布了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其认为每一样新技术都要走过触发期、期望膨胀期、幻灭期、复苏期、成熟期等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少则两年,长则五年、十年。可见依靠某一项或者几项革新技术,实现换道超车蛰伏的时间异常之长。如此漫长的周期,市场真的会给中小厂商们这么多的耐心吗?

  战略合作之后,往往有三条路可供选择

  在资本和技术之外,抱团取暖的中小厂商,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就是——市场。对于市场层面,笔者看到了一个尴尬,做出了两个反证,同时尝试性进行三个预测。

  一个尴尬是,抱团的中小厂商,很可能会出现,相互之间就有业务激烈竞争的情况。比如此次抱团的云端网络、又拍云、帝联网络,其中又拍云和帝联网络,主营业务之一都是CDN,帝联网络CDN业务相对传统,又拍云甚至还号称要颠覆传统的CDN服务模式。

  这样的情况下,比如真的有个客户有CDN业务的需求,这个邦联式的结盟,到底是谁去服务这个客户呢?是以个体公平竞争的形式,还是以类似于地产商拿地“联合体”的形式,又或者是总包分包的形式?反正笔者一时半会是想不出来。

  两个反证则是为了证明这种抱团式联盟在市场层面的意义究竟有多大的。首先,假设市场上的客户,要找的是云服务里某一项垂直专业性服务,那么这种邦联式的抱团就意义不大,这种单一业务要们联盟成员都做不了,要不联盟中的某一个成员自己就做了。

  其次,假设客户要找的是集成式的服务,是一站式的整体解决方案,那么客户要么可以方方面面都可以搞得掂的全栈大厂商,要么可以找专业的集成商也可以,貌似也没有看出找抱团厂商的理由。因为对客户而言,找性价比最高的厂商才是要义,而未必愿意接受“买一赠一”的服务。

  当然,如果跳出“战略合作”的窠臼,从格局更大的行业大整合的层面去思考的话,就会发现别有洞天的情况。也会意识到,这种战略合作可能只是第一步,后续或将延展出更多的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合作的逻辑就是自洽的,也就有了更现实的意义,而不是像前面分析的,基本上以务虚、象征意义为主。具体来说,中小厂商战略合作的下一步,或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也是最乐观的,那就是战略合作的几家公司,都统一被某一家巨头给收购了,不过这种概率,相对来说比较小。毕竟对于收购规律来说,永远是标的小才“船小好调头”,收购一个邦联式的联合体,即使现实有需要,实际执行起来也太复杂了。

  第二种,是抱团取暖的中小厂商,后续合作再进一步,比如成立合资公司。虽然这样可能会面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形,但是纵使如此也并非不可能。要知道,前不久服务商UCloud就宣布:旗下私有云公司UMCloud将正式与数人云合并,两者将在业务上全面整合,形成一家全新的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IAAS+PAAS的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看到了吧,现实重压之下,已经有先行者在走这一步了。

  第三种,是几家厂商,一杆见底地合并。这种情况虽然操作难度大,但是如果真的到了生死关头,也并非不可能,无非谁主导、谁并谁的问题。因为只有合并而不是合作,才能真正意义上打通底层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才能聚合研发力量,共同推进IPV6、PCDN、5G技术、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才能在市场、品牌方面,统一发声,并减少重复成本。

  实际上,云端网络已经在2017年底,2500万元战略投资过又拍云;云端网络贡伟力的话也耐人寻味:不排除未来某个时点我们有更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结语:

  商业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云服务市场的价格战打到“地板”上,且丝毫不见触底反弹的迹象时;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厂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越来越难熬时;当连大厂商都打不起价格战时……所有固有的认知都得重建,一切此前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实际上,那些大家认为绝不可能的事情,已经在互联网行业里不断上演多。比如:优酷土豆、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大众点评、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等等,这样一出又一出的合并戏码。

  在相同的逻辑驱动下,类似的事情也很可能会发生在云服务市场里。可能今天我们认为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明天就真的发生了。可能今天映入我们眼帘的一切都是表象、幻象、假象,真相的到来,需要利益和时间的进一步推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云计算 CDN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