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小米收购GoPro,是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
13日外媒报道称,小米正在考虑收购美国运动相机制造商GoPro。随后,后者股价飙升近8.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01804/378398.htm这对于现今的GoPro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智能硬件行业的“明星”不多,GoPro绝对算一个。只是这位“明星”,红得很突然,退的也很快。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让其市值从130亿美元跌至7.61亿美元。
其实,NickWoodman在用母亲的缝纫机和一把电钻捣鼓出GoPro的第一部相机原型的时候,可能并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如此丰富多彩。起步之初,GoPro只是一家普通的美国硬件公司,主要就是生产小型运动相机。
运动相机是个爆炸性的概念,它改变拍摄规则,将拍摄从第二人称视角转变成了第一人称视角。随着冲浪、滑雪、极限自行车、跳伞等极限运动在年轻群体中的广泛普及,运动相机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而这些,都让GoPro这一极早进入市场的品牌,占尽了先发优势。
互联网数据中心NPD调查显示,2011年,GoPro在美市场份额仅有11%;到2013年,这一数值就跃升至45%,其营收也从2.34亿美元飙升至9.86亿美元。面对极大的市场前景,甚至连富士康这样的制造大厂,都曾在2012年出资2亿美元收购其8.8%的股份,只为分一杯羹。
2014年是GoPro重要的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GoPro的品牌开始广泛推广开来。一季度,GoPro宣布与微软合作,在XBOX开设GoPro频道,希望通过吸引广告和第三方赞助的方式获得新的收入源。
从GoPro发布的2014年全年财报看,这一年,其总营收为13.942亿美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了41%。这一年,GoPro以每股24美元的价格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尝到了硕果,NickWoodman开始大肆扩张版图,仅一年时间,GoPro全球的员工数增加了500多人,增幅高达63%。这对于一个业务相对单一的公司来说,彷如定时炸弹。加之研发费用和广告投放费用的急剧增长,很快,GoPro被爆财务危机。
错误的决定总是高频率的出现在某些危机时刻,GoPro就是这样的。在投入大量资金到媒体领域反之公司财务困难更严重之后,NickWoodman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开始进攻无人机领域。
整个2016年,我们听到的有关GoPro的消息,无不和无人机相关。但与之挂钩的,却是“设备续航问题”、“坠毁”、“召回”等词。加之已有大厂的蚕食,GoPro的自救之路彻底被封死。今年1月,相关人士称,其已经聘请了摩根集团等投资银行,商量出售事宜。
“如果能与大公司合作,我们当然感到非常高兴。大公司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业务规模,肯定比我们仅凭一己之力更能为投资者带去回报率。”这是NickWoodman在今年年初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一段话。
GoPro的故事,像极了曾经的Palm,这家公认的前全球最大的手持设备制造商,市值从530亿美元跌至10亿美元。同样也因生产困难,最终以12亿美元的卖身价将自己卖给了惠普。
而从GoPro当前的市值看,它的卖身价只会更低。
智能硬件生态缺乏品牌力量支持,小米收购GoPro正当时
小米绝对不仅是接盘侠。甚至可以说,小米根本就是想借GoPro拉自己一把。众所周知的,小米一直以来都在做智能相机,旗下产品不在少数,但物美价廉的却实在找不出来几款。
从2013年年底高调宣布进军IoT,启动生态链计划到2016年3月,对智能家庭战略进行升级,正式发布全新的生态链品牌“米家”——专门承载小米供应链产品。小米在智能硬件产业涉足领域超十余个,笔记本、路由器、相机等一个也没落下。
可以看到,小米所有智能硬件大多是当今生活必需品,且基本是主流的以手机操作为核心的便学、易操作型设备。对于小米来说,根本不需要去考虑如何开辟市场,而是急需争夺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
但即便从2013年底算起,小米至今进军智能硬件行业不过才4年多一点的时间。而如果从“米家”品牌建立算起,小米就十足是个新生了。虽然其当前体量客观,本质上也还是一家创业公司。
和同样喊着要建生态的乐视不同,在没有“底子”的情况下,小米并没有自己干,而是选择用投资、孵化方式,建立自己的“舰队”。
“我们的想法是用小米模式切入100个细分领域,带动整个智能硬件的发展,把小米从一个大船变成整个舰队。”小米董事长&CEO雷军说。截至2017年5月,小米投资孵化的生态链企业已达77家。
77家,哪77家?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数出几家知名的,或者在行业内有一定地位的“米家”企业。“米家”旗下智能硬件产品众多,但大多籍籍无名。
图 | “米家”智能硬件企业(不完全统计)
细分至智能相机产业,小米旗下同样没有能够帮助其争夺大份额市场的产品与品牌。同样是小众市场,小米在这一领域实质上与小规模创企没有区别,一样的便宜、性能不高。这样的产品,保住已有市场已经困难,更别说和已经打出一片天的GoPro或者有着谷歌支撑的Clips夺食了。
其实,小米并不是没有成功案例。在收购小众品类厂商上,小米确实经验有限。也因此,2015年,小米联合Ninebot、华山、红衫、顺为等多个资方联合收购电动平衡车鼻祖Segway。随后,Segway推出了多款轻巧、时尚、低价平衡车产品,借着平衡车产业的爆发,小米着实在这一领域火了一把。
图 | 2011-2015年我国平衡车行业产能、产量统计
反观智能相机,经验不足是硬伤,但照葫芦画瓢并不难。既然自己做不好,按照之前的路子,收购一家有品牌影响力的厂商,即便不能让小米一跃成为龙头,但也不至于更差。
显然,GoPro在这个时候遇上财务危机,市值大跌,是给小米机会。对于GoPro来说,小米模式可以帮助它尽快把产品价格降下来,以获得更有粘性的用户;对于小米来说,GoPro的产品及用户基础可以以最快速度帮其更新、迭代产品,争夺市场。
小米收购GoPro,是互惠互利。
用户只看产品本身,智能硬件厂商需品牌、价格、性能三手抓
智能硬件作为C端产品,只看三点:品牌、价格和性能。品牌,代表着可靠性;价格和性能,则是判断是否物超所值的直接标准。
品牌方面,知名品牌甚至双品牌加持,可靠性毋庸置疑。至少,用户不用担心买到的是残次品、没有同等的售后服务,也不会因为品牌太差被人嘲笑。
价格方面,“价格高就是好产品”的认知已经逐渐淡化,对于用户来说,智能硬件产品是增加体验效果,刺激快感的,但并不是必须的。在运动爱好者看来,运动中的快感是第一位的,所以,他们往往愿意花很多钱在购买运动设备、寻找运动场地上,而不会过多的用于拍摄设备。因此,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是吸引用户的重要标准之一。
性能方面,便携型运动相机重要的是防抖,其次是拍摄效果,最后是内容上传便捷度。
小米没有基础优势,但在运营、资金、生态等方面已有既定模式,且用户评价良好;GoPro方面,品牌优势明显,用户基础犹在,产品性能有保障且兼具创新性。
不论小米是否最终收购GoPro,因为其中牵扯内容太多,我们不做过多分析。仅从战略角度看,二者的“强强联合”是正确的。若只看脚下方余之地,故步自封,必被时代淘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