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市场分析 > 电动化推动电池与汽车产业变革

电动化推动电池与汽车产业变革

作者:吕理舜时间:2017-11-28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编者按: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目前从上游材料到电池芯来看,随着大环境的投入将产生更多相关产业链的供应排挤效应,这将会使汽车电池及终端产生新的发展方向。

作者 / 吕理舜 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EnergyTrend)资深研究经理(台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01711/372147.htm

摘要:新能源,目前从上游材料到芯来看,随着大环境的投入将产生更多相关产业链的供应排挤效应,这将会使及终端产生新的发展方向。

市场概况

  自2016年各国车企相继公布其燃油停售时间表,到2017年美国特斯拉电动车以及中国台湾Gogoro使电动车步入平民化的时代,电动车不再像过去那样,以标榜形象与营销为宣传目的,而是更加实际地贴近生活。虽然短期市场的关注点是特斯拉能否在规划时间内顺利量产,但是电动车的发展,对于汽车主机厂而言,已是无法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中国通过各种奖惩制度与产业整合,让电动车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电动车与充电桩建设也促使锂种类,乃至于电池材料领域发生巨变,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逐一点出。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快速提高

  新能源车产业很大的动力来源于政策的补贴。政策首先推动公有汽车的使用情景,即:B2B应用。在初期,客车、物流车的渗透率会远高于私家车与乘用车。虽然目前私家车/乘用车的渗透率依旧小于5%,但是随着政策扶持的影响,下半年到明年初,私家车、乘用车的渗透率会有很快的提升。另外,物流车、客车将趋于饱和,同比成长性也将逐年不如私家车、乘用车。具体新能源车在不同车型的渗透率对比如图1所示。

三元电池持续精进

  电池方面,2017年以前,动力电池的需求主要是客车这一类的固定运行路线车辆,客车本身的体积大,高能量密度对其而言不是最优先的选择,为了在成本与寿命上取得平衡,目前客车用电池以锂铁电池居多。

  三元材料基本上垄断了物流车和乘用车市场。其中,乘用车渗透率将会从2018年开始快速提升,可以预期三元材料在市场上的需求。随着中国的政策推动、间接引导整体市场对应能源车辆的规划,乘用车电池的用量将快速提升,三元电池整体的渗透率与成长性将会远高于锂铁电池。

  此前,为提高能量密度需要,电池中添加了大量的钴金属,这增加了电池成本。另外,动力产品提高电压唯一的做法就是提高镍金属的比重,同时也使镍金属易吸水,影响良率,从而增加电池芯生产制程的难度。总而言之,为了提升能量密度并维持材料的价格优势,唯有通过提升电池芯厂的制程能力,才能满足新能源车对能量密度需求的长期进程。目前国内电池市场有内需的支撑,年底很多家会从532往622配比的三元材料路线迈进(如图2),而日韩电池厂则是从622配比往811迈进,预计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单位价格表现,将随着配方的能量密度拉升价格继续往下,性价比因此持续提高,提升更多的动力锂电池市场渗透率。

基础建设刺激高功率密度电池市场

  除了往高能量密度发展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方向,即高功率密度锂电池。随着基础充电设备建设的补贴政策陆续出台,充电环境将逐渐成熟,公共区域或私人停车场、新建成的建筑内部,都有一定的充电桩设置配比,基于此,2018-2020年,随着充电环境的普及,固定路线行驶的汽车本身无需配备太多的电池,对于车重、续航力和成本都会减少一定的负担,将是市场的另一种选择。电池在不同阶段发展需求变化如图3所示。

  锂电池除了锂离子电池(LIB/ Lithium ion battery)外,还包括锂离子电容(LIC)以及锂态氧LTO,类似于传统超级电容(EDLC)的电池特性。与锂离子电池的差异在于,它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对等的,要实现快充,就意味着可能牺牲能量密度。把电池做成功率型电池(>100kW/kg)而非能量密度型(>100Wh/kg)是另一个市场方向,该类电池的寿命会远高于锂电池的寿命,充放电寿命以万次计,其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轨道交通、固定运行的车辆。快充电池的特性比较如图4所示。

钴金属供应将从IT为主转为以动力应用为主

  钴金属是新能源车快速发展以来,随着电池需求成长而间接受惠的主要贵重金属原料。钴金属矿产40%~45%来自刚果,但钴的加工产业有一半以上在中国。为了确保车企在整个上游关键供应原料的掌控性,近年来,中国的车企、电池芯等行业纷纷往上游布局。综上所述,IT电池的用量与动力电池应用曲线呈现黄金交岔,2015年开始动力的应用需求已正式超越IT应用,并且在2017年开始快速拉开两者的差距,锂电池产业的主要产业关联已经转移至动力电池应用上来。预计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从2017年的20亿颗成长至2018年的25亿颗,年成长率为24%。

电动车新结构扭转了产业特性

  汽车的发展具有智能化与节能化的特点。除了所带来的节能效益之外,车体产业也可能发生变革。从目前乘用车辆的结构来看,传统车辆是三个厢体,前厢、后厢和中间的驾驶厢,配置动力系统与置物空间,同时兼顾驾驶者的安全性。而新能源车的车体配置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顾及电池的安全性,电动车车辆会刻意强化底盘,底盘以上的结构设计将会产生变化,甚至空间配置也将与传统汽油车不同。这意味着,电动车的安全性将重点摆在底盘下方,而上方车体将会有很多的弹性变化。目前,美国硅谷也出现许多车辆设计公司,包括3D打印公司,它们积极地寻求介入车体、车壳上半部的设计与生产。传统汽车的导入或许仅是一个概念性质,但是随着车辆的产生的设计变化,车体导入将更朝向轻质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化方向发展,此趋势将指日可待。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架构对比如图5所示。

结论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目前从上游材料到电池芯来看,随着大环境的投入将产生更多相关产业链的供应排挤效应,因此钴金属在2017年全年都走在一个高涨的行情;而电池材料往高镍系的三元发展,也同时对锂铁电池产生行业板块的排挤效应;而随着充电环境与能量密度逐渐发整成熟,高功率密度电池也将是未来另一个电池的亮点,其中包括锂离子电容等;最后,新能源车对于终端应用的改变,不仅将促使车辆电动化,而且也将改变车体的设计观念——空间将变得更有弹性,也将有机会导入新的材料与车体打造供应链,从而创造出新的产业链。传统车辆发展的惯性,将从现在进入一个新的开始。

  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2017年第12期第8页,欢迎您写论文时引用,并注明出处。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