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华强北:元器件实体店团灭,个体户苟延残喘
虽是盛夏,深圳的雨天却依然带着些许凉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01708/363365.htm上午十时许,华强北的一家电子商铺早已开门,却还无人上班。
沿着半敞的门走进去,是一排排几平米的小店铺。然而,大多数的店铺都紧闭着黄色闸门,门上贴着白色A4纸,写着店主手机号和“租售转让”的大字。
与这里的寂寥不同,四年封街改造之后,华强北商业街正在找回曾经的热闹。导购们站在苹果、OPPO、vivo等手机专卖店门口热情揽客,音响里循环播放着最新的优惠促销广告。
专卖店的隔壁就是华强北的赛格电子城,掀开一层的门帘,上百个一米柜台密密麻麻的排列在此。与那家小电子商铺不同的是,这里的商人已全部到齐,他们坐在柜台里,表情茫然,缺乏主动,像是早已预估了一天的生意状况。
这里,是深圳华强北。它记录了中国手机市场的每一次变革,它的宿命与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轨迹紧密相连。
如今,数十万华强北人的命运,正随着中国手机产业的变迁,走向新的跌宕起伏。
1
破旧的厂房、荒芜人烟的农村黄土地,这是华强北在改革开放初期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1978年,粤北军工企业迁至深圳,取名“华强”,寓意为中华民族富裕强大。第二年,深圳特区成立,将华强公司附近的一条路命名为华强路。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与国家工业部达成战略共识,共同发展深圳的电子产业。一时间,国家部委的所有下属企业都下嫁到深圳投资建厂。而中兴、华为等后来叱咤风云的产业巨头,也正是在此间起步崛起。
80年代中期,工信部决定整合深圳百余家分散的电子企业,命名为深圳赛格集团公司,其后升级为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生产链供应配套的赛格电子市场。
正是这次升级,彻底改变了华强北的命运。伴随大批南下淘金者的聚集,无数的财富故事在此上演——比如马化腾的腾讯帝国,就起步于赛格的五楼。
沧海桑田中,华强北包裹了人们对于财富、欲望、成功的所有幻想。而它也因此不断发展,最终成长为中国电子集散地的核心区。
2
90年代初期,珠三角电子制造业大举进攻欧美、日韩、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同时,本土的电子制造业也进入萌芽期。
生于斯,长于斯的90后刘鑫源,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而他的父母更是从90年代初就已投身于此。
那是一个齐集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代。刘鑫源的父母在赛格租下了一米柜台,只靠着一部电话、一部计算器,就开始了自己的生意。客户多、竞争少、利润高,“钱来得水到渠成,毫不费力”,刘鑫源说。
华强北的一米柜台里不断走出亿万富翁,商人们个个财大气粗。这给观望者打了一针针兴奋剂,大批垂涎者蜂拥而至,华强北迎来了青春狂躁期。
2000年,以手机为代表的国产电子制造业迅速崛起。一时间,华强北挤入了数以万计的商铺、四万多家电子公司、数十万电子从业大军,占据了华强北的每寸缝隙。
太多人想在华强北收获财富,这样的基因将华强北推向了炒商铺的巅峰时代。商铺租金2-3万,但商铺的转让费可以炒到近百万,向钱看的时期没有人会犹豫,因为,那时不管花了多少钱,拿下商铺后都能很快回本。
“那个时候只要不是弱智,人人进华强北都能赚钱。”刘鑫源回忆说。
在这里活跃的,不仅仅是生意。脑子活、创新快的华强北人,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电子产业链的各个角度,各种创新与日俱增。
2003年,台湾公司联发科突破了国际知名手机厂商诺基亚等品牌的芯片技术,推出了第一款单芯片的手机解决方案,具备通信基带、蓝牙、摄像头等模块。
从此,拥有完整电子产业链的华强北,就拉开了山寨造假的序幕。
一夜之间,山寨手机品牌铺天盖地,全国上下充斥着300多个手机品牌。但手机制造商只在外观差异上做文章,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无序竞争和过分饱和的市场,逐渐让华强北的口碑深陷泥沼,与手机密切相关的元器件市场也从有序竞争滑入造假翻新的深渊。
比如手机批发商张星,“好人做生意赚不了钱,做生意多少要带点坑蒙拐骗”,这句话就是他的生意之道。从二十年前来到华强北,回收手机、卖翻新机、卖元器件,甚至手机贴膜,没有他不做的生意。
劣币逐良币之后,华强北的元器件销售模式开始改变。无论翻新还是国产的元器件,全部印上知名大牌的标签,从包装、印标、封装、检测,完整的造假产业链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华强北做不到。
这种自杀式的造假,最终让华强北的元器件市场臭名海内外,上了很多企业的黑名单。2008年,华强北被中国电子商会授予“中国电子第一街”的荣誉。但此时的华强北,已经在泛滥的泡沫中,透支了自己的未来。
3
2011年,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机帝国逐渐告别历史舞台,以苹果为首的智能手机开始攻城。这个时期,华强北的山寨手机市场不断被智能手机冲击,数年来为山寨手机提供造假翻新的元器件市场,也遭遇了毁灭性打击。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元器件价格下滑惨重,刘鑫源从父母手中接手赛格的摊位后,已是华强北元器件市场的凋零时刻。
寒潮之下,互联网的崛起又给了元器件实体店铺重重一击。
2011年后,网络电商逐步兴起,华强北整个电子产业链销售端开始向线上靠拢,元器件价格近乎透明化,逼得刘鑫源一度想要放弃父母打下的“江山”。
“不仅是翻新的元器件,就连原装的都卖不动了,那么多囤货压在手里,真是着急。”刘鑫源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来各个铺子扫货,因为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能搞定的事情,自然没必要跑一趟折腾。
五十多岁的张星则比他想得通透,“失去了信任和人品,再加上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这里的生意人迟早会完蛋。”
2014年开始,当年那批赚得盆满钵满的元器件人开始大批跑路,整个华强北的元器件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华强北仿佛一夜就走进了冬天。
张星说,他有一个老乡,当年生意曾经做得很大,甚至开起了自己的工厂,“很是威风”,后来到处压货欠钱,工厂被生生地拖死了。每天都有人上门讨债。
“最后跳楼了。”张星说,这些年,这样的事,不少。
这是一代华强北元器件人的缩影。
4
走过了奋进与沉沦,经历了辉煌与衰退,华强北又将在寒冬里如何寻找新的希望?
2017年7月的午后,也许因为深圳连日的大雨,赛格电子城里只有几个印度人光顾,他们走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柜台前,比对询问着所需的元器件型号及价格,最终拿手机拍照后转身离开。
小伙子叫刘峰,20岁出头的年纪,在华强北的赛格电子城里呆了两年。他说每天来询价的老外很多,大家总要货比三家,这是常态。
刘鑫源和刘峰遇到的共同问题是,“好多淘宝卖家恶意标低价格,有的价格甚至比我们进价还低,这让我们做实体的怎么混?”
虽然华强北的元器件市场并不景气,但刘峰还是想在华强北学习几年,他想把元器件的市场摸透了就自己出来单干,实在不行也能凭籍这段资历与经验,进入手机工厂做采购。
在刘鑫源看来,华强北个体户短期内还能残喘支撑,“既然现在还能撑下去,就证明还是有市场”,但5年10年之后是什么情况,就连他自己也充满迷茫,“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