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运行薄弱点及反事故措施
1.4运行管理方面的因素
运行管理中影响配网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巡视不到位、消缺不及时。巡视不到位,主要是巡视人员技能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消缺不及时,消缺管理流程不清晰、责任考核不落实。这些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点,使一般缺陷往往得不到及时消除,甚至扩大为紧急缺陷,直至发生10kV馈线或设备故障。
2农村10kV配网的反事故措施
2.1针对天气因素采取的反事故措施
10kV配网实施防雷措施的目的是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特别是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根据近10年来的运行经验,耐张点的悬式绝缘子在雷击时极少发生闪络故障,故障发生点集中在针式绝缘子上,进一步提高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有助于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建议淘汰P-15M型及以下等级的针式绝缘子,逐步将传统的P-20M型更换为PSN型的柱式绝缘子。新架设线路推荐使用双瓷横担(加强型S-210)的装置形式,以加大绝缘子的爬距。线路改造时也可以按这个思路实施技改工作。
安装线路避雷器,部分特殊线路段加装避雷线。提高绝缘子的绝缘等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不足以保障线路在遭受雷击后能安全运行,配套措施是增加泄雷通道,而安装线路避雷器则是一个经济、简单、有效的措施。线路避雷器安装地点的确定原则是尽量安装在周围无高层建筑物、地方开阔的线路段上,尤其是雷击多发区;周围有高层建筑物屏蔽雷电的线路段可不用考虑安装,以节省投资。雷电高发区的确定,可参考气象部门已确定的雷区分布图;另一方面可借助网上雷电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核实线路是否处于雷击多发区。线路避雷器建议选用非线性、无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推荐使用残压为45kV或50kV的避雷器。至于避雷线,一般则在大跨越、高杆塔的情况下才予以考虑。
定期检测接地网,确保接地网的接地阻值合格。确保了足够数量的泄雷通道后,还应保证泄雷通道畅通无阻,而合格的接地网是保障泄雷通道畅通的一个关键因素。接地网的阻值检测期,建议每两年一次,运行时间较长的,可适当缩短至每年一次。对阻值不合格的接地网,视运行时间和实际检测的阻值情况,可分别采用重新构造接地网或增打地极的方法处理。
此外,防雷措施还有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多回路不平衡绝缘、敷设耦合地线等,但由于实施难度较大,在此不再介绍。
在架空线路抗击台风方面,加强线路的抗倾覆能力是关键。目前使用的水泥电杆,力学等级在J级及以上,标准荷载在3.5kN以上,可满足强度要求,防台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杆塔基础的加固上。位于路边的线路段,可每隔5基电杆设置一座窄基防风塔,这种塔造价低廉(加上基础,一般造价每基在1万元左右),但防风效果非常明显。位于鱼塘、农田、山坡的线路段,有条件的尽量使用人字防风拉线或四方拉线,抗倾覆能力最好。对地理条件不允许加装拉线的电杆,宜以电杆中心,半径1.5m内用沙包堆砌围堤,围堤内填充石粉与水泥的混合物(混合比一般为2:1),确保电杆的埋深和培土符合要求。为防止滑坡,沙包外围可适当增打一些松桩加固。为降低风压造成的倾覆力矩,农田等开阔地方,在满足对地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在设计时宜选用12m以下的短长度电杆。此外,应注意线间距离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软跳接线、档距大的地方,这些位置在强台风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导线间反复相间短路、跳闸,不能满足要求的,可分别采用加装瓷横担和加长铁横担的办法解决。
2.2针对社会环境因素采取的反事故措施
南部沿海地区大部分线路架设在公路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交通繁忙对线路的危害极大,车辆碰撞杆塔导致线路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夜间。因此,对路边杆塔设置必要的警示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建议采用醇酸反光漆,离地面80cm起往上粉刷杆塔,红白颜色相间,各2道,色带高度为20cm则可。对屡屡遭受碰撞的杆塔,可在来车前方1m处设置防撞混凝土墩,并刷上类似的反光漆;或迁移该类杆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