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 风景独好---全球著名研究机构In-Stat看中国高科技市场
——
记者问:殷总,能否介绍一下你们公司In-Stat China的情况?
答:我来介绍一下In-Stat公司的情况,我们公司已经有25年的历史了,公司的名字In-Stat来源于英文industry statistics,行业统计的简称。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因为我们的创始人,1981年在美国创办In-Stat的时候,在行业里非常有名,专门做半导体行业的市场研究,他发明了很多行业里的统计指标,所以他就把这个公司命名为——“行业统计”。他发明的一些指标,至今在半导体行业里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市场预测作用。从我们公司25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慢慢地从半导体发展到半导体的应用市场,主要是以电信市场和消费电子这两部分为主的应用市场。
记者问:你们是如何看待中国的高科技市场呢?
答:我们是在2004年进入中国的。因为那个时候,In-Stat美国的母公司锐德商业资讯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行业性B2B媒体集团,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所以找了合作伙伴IDG国际数据集团。IDG已经在中国有25年的历史,是一个在中国非常著名并且成功的美国企业。这2家传媒巨头共同出资成立了In-Stat中国。
我们在中国做市场研究,觉得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机会。因为中国的市场,从电子电信来讲,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追踪技术发展和市场创新的潮流,看到很多新的应用,新的技术亮点,新的市场消费趋势都是从中国市场开始流传起来,甚至开始影响到国际市场,可谓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我们在市场的前沿,每周至少会参加2-3场的行业研讨会,或者组织一些嘉宾的讨论。因此我们对于advanced communication,也就是先进通讯这个行业有着深刻而紧密的接触,直接触及到行业跳动的脉搏。所以我们经常讲,我们在中国实际上,是把全球最新的知识和中国最新的实践相结合,这是我们非常有趣的一个独特之处。
记者问:您认为In-Stat China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
答:我们在中国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人才问题。中国的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研究的重要性,在做任何的决策和投资之前,会找我们这样的市场研究的全球专业咨询机构做调查和咨询。所以我们的业务是非常好的。
在业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大的瓶颈还是人才。因为中国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比较偏重理科,在写作能力上差一些。而我们的研究成果都是以报告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往往是四五十页的长篇报告,需要写得非常地“Solid”。“Solid”这个词,中国的学生不是太理解,其包含的意思是——扎实,也就是既能一句话提炼出其中包含的中心意思,也可以深入下去,每一点都由数据来支持,有条理性,形成一个非常好的逻辑体系。
所以我们在招聘人的时候,要求很高,最主要有3点:一、脑子要清楚,这句话有点主观主义的色彩,但实际上当你跟一个人谈的时候,他对事物的看法有没有真知灼见,逻辑上是否清晰,或者有没有这种系统化思考的能力,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所以我们把这点列为最重要的。二、英文要好,因为我们服务很多跨国公司和本地的一些想要走出国门的企业,比如像华为这样的公司,英文是我们的工作语言,所以英文要求非常得好,能用英文写长篇大论,而且用英文跟客户做讲解。三、要有技术背景,没有技术背景,就不会有深刻的理解。
这3条结合起来,是我们对人才的理解。基于这个要求,导致我们招聘的难度比较大,所以现在我们改变策略,尽量从学校里面去招聘。因为学校里面毕业的学生非常多,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里筛选我们需要的人才。
记者问:您给我们谈谈In-Stat的核心竞争力,好么?
答:我认为In-Stat在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解决了3对矛盾。第1对矛盾,是全球和本地的矛盾,因为有很多全球的公司来到中国,尤其像我们这样的知识型企业,他们受到美国和总部的影响非常大,在中国又没有真正地扎下根来,所以在跟我们竞争的时候,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理解,对本地行业脉搏跳动的触摸都不行。另外也有一些本地的公司,可能非常得本地化,由草根成长起来的,但是缺乏一些高层次的见解,没有那种长远的全球化的观点。
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美国每年500多本报告,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很多的养份、看法和方法论。
在中国,我们又有一个非常好的,从本地成长起来的团队,团队的同事都是在跨国公司和本地的企业里面,有多年经验的商务人士,所以我们非常强调中国的实践,而且我们了解业者真正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能提供具有可执行力的成果给客户。这对矛盾,我们经常称为: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
第2对矛盾,是做数据和编故事的矛盾。有些公司比较擅长做数字-cooking data,听起来不好听,但是做研究避免不了煮一些数字出来,因为你没有数字,客户很难基于此去加以预测,比如说这个市场很大,那么到底大到什么程度?你说这个市场发展很快,那么到底发展快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所以一定要用数字来说明。研究离不开数字,要cook一些data出来。但是光有数字,没有办法讲出数字背后的故事,对客户来讲,也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人们要的是故事。你要把这个故事讲得非常扎实,是很难的。也有一些公司,比如麦肯锡,是专门编故事的,而IDC是专门做数据的。我们的特点就是解决这个矛盾,在数据的支持下去讲故事,把故事和数字非常精彩地结合在一起,让客户看到一些定量的东西,同时又有可执行的定性的战略。
第3对矛盾,是市场和技术的矛盾。我们的人都是技术的背景出身,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市场要什么,那么我们尽量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有很多好的技术是在实验室里,如果不知道怎样把它应用出来,就不会对老百姓有用。还有一些技术,你没有对老百姓说清楚,老百姓想像不出来是有需求的,所以这两个东西一定要结合。我们是带着技术的背景来研究市场,我们又拿消费者的看法来引导这个技术产业链的发展,这是我们解决的第3对矛盾。所以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解决了这3对矛盾。
记者问:听说你们7月12日有个活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答:我们进入中国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了。今年7月12日是我们公司的成立1周年庆典,为了纪念公司的诞辰,我们要举行报告成果发布会。发布会的目的是让我们整个分析师团队在行业的观众面前亮相,让大家看一看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把全球的技术潮流和中国的市场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我们把准备的一些内部的研究方法和项目设计的原理告诉大家,来帮助业者提高市场研究和战略研究的水平。所以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当天晚上我们会请很多业内知名的朋友,在网络融合这么一个大圈子里面的,包括电信的,有运营商/设备厂商/系统厂商/芯片厂商,也有做互联网的,比如流媒体、WEB 2.0 、搜索,还有一些作消费电子IT的,比如说音乐手机、IPTV等等,大家都在一起,相互融合,交流思想,碰撞出一些观点来。圆桌讨论的主题就是:2006年融合产业链走向何方?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在活动中相互认识、建立人脉,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