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专业竞赛 > 2006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006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作者:时间:2006-12-25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2006年

-智能玩具专题 文件汇编

第一部分  背景

一、智能玩具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

  中国已经融入全球市场,而全球市场的竞争则是以品牌和创新竞争为标志。目前玩具业已愈来愈趋向于电子化、智能化、高科技方向发展。从世界玩具市场看,用新技术开发新玩具已成为发展趋势,高科技含量的智能玩具已是玩具发展的主流,也将成为今后年轻人的最爱。目前,不仅世界各大玩具公司争相开发,微软、英特尔、IBM、索尼、松下、东芝等IT巨头也凭借雄厚技术资本先后入主智能玩具市场,科技、教育与玩具制造业的融合使玩具在信息时代中开掘着新的商机。

二、我省玩具市场现状

  现有玩具企业5000多家,员工150多万;2004年总产值达910亿元,约占全国比重75%,出口额89.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75.18%,但都以来料加工的OEM生产为主。自主知识产权少,在智能玩具设计生产方面更是落后于其他国家,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是玩具大省而不是玩具强省。广东要想成为玩具强省,关键在于产品的水平、质量和品牌,根本在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人才的培养。

三、智能玩具领域的人才需求

  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玩具设计师往往会在智能机器人研究方面的技术中选取一种或几种,应用到智能玩具的设计开发,或用来对传统玩具进行创新改造上。这些技术包括机械机构优化设计、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路径规划、自主避障、电池电量检测、微电脑技术、物体跟踪技术、轨迹跟踪技术等等。从这些技术所涉及的知识来看,智能玩具设计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本科生已经可以胜任。

四、与全国竞赛接轨

  全国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每2年举办,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前已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其目的在于按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的原则,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引导高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我省起步较晚,至今仅参加了三届,但省内高校的参与热情和取得的成绩都不断提升,学生受益也很显著。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我省电子设计竞赛与社会经济的结合,并为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培养人才,受省教育厅委托,华南理工大学负责“2006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玩具专题竞赛”组织筹备工作。

第二部分  竞赛章程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

  广东省智能玩具专题竞赛是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接轨,面向广东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广东普通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吸引广大大学生积极参与智能玩具的设计,开拓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鼓励和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制作的能力;实现教学与产业的对接,逐步建立产学研的电子智能玩具技术创新体系。

2.竞赛特点与特色
 
  广东省智能玩具专题竞赛采取自主作品申报与统一命题半封闭竞赛2个阶段结合的创新竞赛形式。第一阶段(初赛)自主作品申报努力实现玩具产业与高校教育间的产学结合,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我省玩具产业多出成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第二阶段(决赛)以统一命题半封闭竞赛形式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接轨,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现能力,保证竞赛奖项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3.组织运行模式
   
  广东省智能玩具专题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为:“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领导

4.领导

  由广东省教育厅共同组成领导小组。

5.组织委员会
    
  在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暨智能玩具专题竞赛)组织委员会组成名单,任期四年(2006-2010),本届组委会由广东省教育厅、部分参赛高校代表及有关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竞赛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对竞赛中出现的质疑投诉进行协调和裁决。

  组委会设立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暨智能玩具专题竞赛)的日常工作。

6.专家组

  专家组由部分高校电子类专家组成(本次竞赛中亦将聘请部分来自玩具产业的技术专家或资深从业人员),负责竞赛的命题、评审工作,并对竞赛中出现的质疑投诉向组织委员会提出建议。

7.参赛单位

  以普通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后总结等。

8.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队由三名学生组成,除研究生以外所有具有正式学籍,并且在竞赛次年7月前在校的本科生、专科生都有资格参加。

三、竞赛规模、时间和方式

9.竞赛时间 

  2006年竞赛时间定于下半年,第一阶段初赛定于7月20日~8月20日制作作品,8月23~25日作品演示与答辩;第二阶段决赛定于9月间,具体安排届时通知。

10.竞赛命题和竞赛方式

  本次竞赛两个阶段均以电子电路(含模拟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射频电路、可编程器件、EDA软件工具和PC机(主要用于开发)的应用。

  第一阶段初赛采用自选题方式,以智能玩具设计为主题,参赛队伍充分发挥创造力,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设计并制作具备一定功能的智能玩具(该作品可以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但元器件成本限制在500元人民币以内),在指定时间提交竞赛组委会,并对专家组进行演示与答辩。此阶段竞赛采用开放形式,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指导教师的作用仅限于选题和方案论证,但具体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调试和设计报告撰写必须由参赛学生独立完成。各参赛学校要为竞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竞赛中组委会将提供玩具设计专用模组电路(如射频模组)与相关培训,赛后,开发板和软件工具归参赛学校所有。经初赛评审,专家组将选出部分优秀队伍进入第二阶段决赛。

  第二阶段决赛采用统一命题方式,由专家组命题,命题围绕智能玩具设计主题。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与调试”两部分,竞赛题目应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背景,并考虑到目前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新技术的应用趋势,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起一定的引导作用。该阶段竞赛采取“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队内学生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四、竞赛规则

11.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

  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组委会颁布的《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玩具专题竞赛实施细则》。

五、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12.竞赛报名
 
  参赛队以学校为单位,提供学校带有公章推荐信函的传真或扫描图片通过大赛网站向组委会报名备案,组委会通过该网站公布资格认定信息。

13.评审工作

  按照全省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执行,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测试记录必须保留在组委会,并由组委会秘书处备案。

14.评奖工作

  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评选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参赛队数的三分之一。对参赛成功者,颁发成功参赛奖。此外,还设立“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两个单项奖,并对参赛高校,设立“最佳辅导教师奖”。

  竞赛颁发全省统一的获奖证书,竞赛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对成绩优秀的参赛学生,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时予以适当考虑。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予以一定形式的承认,但辅导教师的工作应纳入学校教改和教学基础建设的整体中予以考虑。

六、竞赛经费

15.报名费

  参赛队向组委会交纳竞赛报名费每队300元。

16.社会资助

    组委会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

七、知识产权

17.知识产权说明

  为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尊重及保护参赛者的知识产权,本次大赛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都归作者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都不得抄袭。这一举措无论对玩具企业、各个大专院校,还是玩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对全国的影响都有着正面的作用。本次大赛部分优秀作品将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拍卖,拍卖的受益将半数归作者,余下的部分则用作大赛组织和宣传之用,从而让更多的参赛作品能得到实际的应用生产,转化成真正的产品。

第三部分  附件

  附件1:2006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玩具专题竞赛实施细则

一、参赛学生的培训与报名

1、本次专题竞赛的时间从2006年7月20日开始,到9月15日结束,评审工作在9月底完成,参加本次专题竞赛的学生,在竞赛期间必须是2007年7月前在校的有正式学籍的本科或大专学生,评审时,如发现有非本科与非大专在校生参加,将取消评奖资格。

2、每个参赛队只限三人,2006年7月15日前各参赛学校向组委会上报参赛队数并交纳报名费(每队300元),2006年8月15日前由各参赛学校要认真逐项填写参赛学生报名表,并由学校教务处盖章后寄组委会秘书处。参赛作品评审时,参赛学生的身份以报名表为准。

3、有关培训将在网上进行,各参赛队可在组委会提供的网站下载资料和教学录像进行培训(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赛前培训的组织、辅导,并在竞赛过程中通过电子邮件每月向组委会秘书处反馈学生参赛情况,包括学生在使用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中发现的问题及竞赛的进度,组委会秘书处将记录这些信息,以便专家组评审时参考。

2、第一阶段中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题,设计方案的论证,但具体的硬件制作、软件编程、系统调试和设计报告撰写必须由参赛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二阶段中教师不允许对参赛队员做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