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零运算放大器――便携式信号调理应用固有的优点
乍一看,“自动调零”运算放大器好像是个新术语,但事实上这一概念已存在几十年了。本文将探讨自动调零运放的历史,并将大致描述该架构。此外,本文还将探讨该架构在信号调理应用中固有的优点。最后还将分析一个应用示例,以进一步比较自动调零运放的架构与传统运放的架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81441.htm简史
斩波放大器已诞生几十年了,追溯起来将近有60年。斩波放大器的发明是为了满足极低失调、低漂移运放的需要。在那时,斩波放大器的性能比双极型运放优越。原始斩波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由开关控制(或斩波),对输入信号进行调制,校正失调误差,然后在输出时解调。该技术可确保失调电压和漂移很低,但也有其局限。由于要对放大器的输入进行采样,因此输入信号的频率必须低于斩波频率的一半,以避免混叠。除了带宽限制外,斩波操作还会导致出现显著毛刺,需要在输出端进行滤波,以滤除所造成的纹波。
作为下一代自校正放大器代表的斩波稳态运放使斩波放大器的性能获得了极大改进。该架构使用了两个放大器:“主”放大器和“调零”放大器,如图1所示。调零放大器通过将输入端短路并对其自身的调零引脚施加校正信号来校正其自身的失调误差,随后监视并校正主放大器的失调。因为主放大器始终连接到IC的输入和输出,因此输入信号的带宽由主放大器的带宽决定,而不再取决于斩波频率。这一特性使该架构相对于早期的斩波放大器有很大的优势。开关操作造成的电荷注入仍是个问题,这可能导致信号瞬变,并且注入的电荷会与输入信号耦合,造成互调失真。
图1简化的斩波稳态功能框图
自动调零架构在概念上与斩波稳态放大器相似,即有一个调零放大器和一个主放大器。但是,经过了多年的重大改进,目前自动调零架构的噪声、电荷注入和其他与斩波稳态运放相关的性能问题都被降到了最小的程度。不同的制造商使用不同术语定义该架构,例如,“自动调零”、“自动相关调零”以及“零漂移”。无论术语如何表达,基本的底层架构都是相同的。
自动调零架构的优势
如上所述,自动调零架构会持续地自校正放大器的失调电压误差。这就形成了相对于传统运放的几个独特优势。
1低失调电压
调零放大器持续地消除其自身的失调电压,然后对主放大器施加校正信号。该校正信号的频率取决于实际的设计,但通常每秒发生几千次。例如,Microchip Technology的MCP6V01自动调零放大器每100μs校正一次主放大器,即每秒一万次。这种持续校正可确保极低的失调电压,比传统运放低得多。此外,校正失调电压的过程还会校正其他直流规范,例如电源抑制和共模抑制。因此,自动调零放大器能实现比传统放大器更优异的抑制能力。
2 温度和时间漂移低
所有放大器,无论其工艺技术和架构如何,都会随温度和时间变化产生失调电压。多数运放用V/℃来描述该失调的温度漂移。该漂移在不同放大器间可能差别很大。对于传统放大器,通常介于几到几十μV/℃之间,这在高精度应用中可能是个大问题;和初始失调误差不同,该漂移无法用一次性系统校正来消除。
除了温度漂移外,放大器的失调电压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对于传统运放,该时间漂移(有时称为累增)通常不会在数据手册中指出,但它会在器件的整个使用寿命中产生显著的误差。
自动调零架构固有的特性,使它能通过持续地自校正失调电压,尽可能减少温度漂移和时间漂移。这样,自动调零放大器相比传统运放在漂移性能方面有显著改善。例如,前面提到的MCP6V01运放的最大温度漂移只有50nV/℃。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