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空间矢量的中点电压平衡控制
摘要:基于传统算法的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在高调制度及低功率因数下存在中点电压不可控区域,中点电压中存在3倍基波频率的低频纹波信号,严重时将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针对此问题,在分析该不可控区域存在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虚拟空间矢量与平衡因子法相结合的十段式对称模式,有效实现了中点电压的全范围可控,并能消除因电容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中点电压偏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仿真及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逆变器;中点电压;不可控区域;虚拟空间矢量
1 引言
三电平中点箝位型逆变器具有等效开关频率高、输出波形正弦、单管耐压低等优点,在中、高压大功率场合应用广泛,中点电压平衡是影响其控制性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一系列中点电压平衡方案,文献在传统两电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参考电压矢量分解的算法;文献提出了基于非正交坐标系的简化SVPWM算法,但该方法在调制度较高或功率因数较低时,单纯采用小矢量对中点电压控制将出现不可控区域。
为在高调制度和低功率因数下有效控制中点电压,并解决因电容不一致或开关管延时等原因造成的中点电压偏移,此处在讨论中点电压波动原因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空间矢量,并结合精确调节因子方法,消除了中矢量对中点电位的影响,实现了中点电压的全范围控制。
2 传统SVPWM及其对中点电压的控制
传统SVPWM算法根据参考电压矢量的幅值和方向判断其所处区域,选择其最近的3个基本矢量进行合成,再根据伏秒平衡原理计算各基本矢量的作用时间,生成所需的PWM波。
根据基本矢量的模长和对中点电压的影响,可将其分为大、中、正负小和零矢量。由于中矢量对中点电压不可控,当调制度较高或功率因数较低时,无功分量比重较大,通过调节小矢量无法完全抵消由中矢量引起的中点电压波动,存在不可控区域,文献给出不可控区域的数学表达式。
3 虚拟空间矢量
3.1 虚拟矢量原理
考虑三相平衡,即ia+ib+ic=0。设计虚拟矢量的原则为虚拟矢量的中点电流为零,使其对中点电压无影响。以中矢量Vpon为例,因其对应的中点电流ib(t)通常不为零,且随时间变化,会对中点电压造成不可控影响。在一个采样周期内,在原本的中矢量上加入相邻的两个小矢量vonn,vppo(对应中点电流分别为ia和ic),令三者作用时间相同,用此虚拟矢量代替原来的中矢量则可消除中矢量对中点电压的影响。虚拟中矢量vVM1=(vonn+vpon+vppo)/3。采用虚拟中矢量代替原来的中矢量后,一个扇区被分成了5个小区域,如图1所示。
3.2 计算作用时间
以图1参考电压矢量为例,可计算出相邻3个基本矢量的作用时间。设小矢量的作用时间为t1,虚拟中矢量的作用时间为t2,大矢量的作用时间为t3,则各开关管的开通时间如表1所示。
3.3 中点电压平衡控制
采用虚拟中矢量的控制算法,理论上可消除中矢量对中点电压的影响,较好地控制中点电压平衡,但无法控制中点电压原本就有偏移时的情况;此外,虚拟空间矢量是在三相平衡的前提下提出的,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并不能消除中矢量对中点电压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虚拟矢量的基础上加入精确中点平衡因子。
造成中点电压偏离零点的原因是一个周期内流入中点的电荷不为零,故直流侧中点电位平衡问题可通过控制流入中点的电荷来实现。
三相负载平衡时,在图2参考矢量所在小区域中,中矢量对应中点电流为ia+ib+ic=0,设正负小矢量作用时间分别为tp=(1+f)t1/2,tn=(1-f)t1/2,通过调节tp,tn即可控制中点电压而不改变输出电压。
一个周期内,流入中点的电荷量为:
设上、下两电容原有电压分别为U1和U2,令流入中点的电荷与两电容原有电荷差△Q=Cd(U2-U1)相抵消,即可使中点电压为零,从而控制中点电压,求出平衡因子:
f=-Cd(U2-U1)/(t1ia) (2)
逆变器相关文章:逆变器原理
模拟信号相关文章:什么是模拟信号
dc相关文章:dc是什么
逆变器相关文章:逆变器工作原理
电荷放大器相关文章:电荷放大器原理 脉宽调制相关文章:脉宽调制原理 矢量控制相关文章:矢量控制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