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巨头瓦克“游说”成功 “承诺”落空
“双反”的靴子终于落下。5月8日,外媒称欧盟执委会同意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关税,平均税率或为47%,这远高于此前业内30%的预期税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45277.htm与此呼应的却是我国对欧盟多晶硅的“双反”暂时停下了脚步。近日,记者了解到,我国商务部对欧盟的双反初裁在原定的2月20日推到4月5日之后,又再次推迟到5月中旬。
一位光伏企业管理层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次推迟主要因德国多晶硅巨头瓦克化学的游说和公关。此前,我国对欧盟的多晶硅“双反”一直被看做是中国应对欧盟“双反”的反制措施。
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的预计,2013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多晶硅超过2.1万吨,而国内企业供应量不足1万吨,这也意味着海外进口占了半壁江山。自去年以来,外资巨头掀起的低价销售战略和市场的不景气,已导致国内90%的多晶硅企业倒闭和停产。
据记者了解,赛维LDK、江苏中能、大全新能源、洛阳中硅等国内多晶硅巨头此前已经上书商务部,要求打击德国瓦克化学等公司用倾销行为来扰乱我国光伏市场,但我国下游企业却持有不同意见,中国光伏产业链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同盟,各方陷入僵持之中。
巨头游说
“瓦克化学的游说和公关活动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如今初见成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该人士透露说,瓦克化学在中国的主要游说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光伏产业的中下游企业,包括尚德电力、天合光能、阿特斯电力等国内一线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一方面也是游说的重点对象;另一个游说对象则是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用许诺投资机会及帮助调解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来说服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以延缓中国对欧盟多晶硅“双反”初裁的时间。截至记者发稿前,商务部没有对此做出回复。
据一家多晶硅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瓦克化学在游说的同时,为了压缩库存,正不惜血本地向中国倾销。他声称,目前瓦克化学在中国市场的多晶硅的销售价格已达到16.4美元/千克,远低于国内企业20美元/千克的平均水准,导致国内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日渐式微。
此外,瓦克化学去年底还把原来的上海代表处升格为“瓦克中国中心”。“去年至今,瓦克化学借此中心在中国扶持了若干家代理公司,在初裁前持续进口大量的低价多晶硅。”
据一位曾参与商务部“双反”研讨会的光伏企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瓦克化学曾在相关部门领导前暗示将给欧盟施加压力,使得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的“双反”实现转机。“瓦克化学的筹码是,它协助中国企业在欧洲拉了上百家光伏企业成立了一个‘用得起的太阳能联盟’,它用这个机构发表声明来反对欧盟对中国光伏的双反。”
“但问题是,这些联盟单位的成员基本上是原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组件购买商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商,没有与中国光伏构成同业竞争的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商,因此在欧盟不具有说服力,根本不可能逆转整个形势。”上述人士分析说。
他举例称,当年在应对美国对华光伏“双反”时,美国多晶硅企业也加入了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成立的“平价太阳能联盟”,向美国政府游说取消对华光伏“双反”,但最终没有起到作用。
利益纠葛
“对欧洲的多晶硅‘双反’对瓦克化学也是生死考验。”一家意大利光伏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他表示,目前瓦克化学每年约60%以上的多晶硅产量销往中国,2012年欧盟出口中国的多晶硅95%均为瓦克化学公司所生产,可以预见,该公司将是商务部发起的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影响最大的公司,所以才要拼命一搏。
光伏产业联盟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瓦克化学一方面在中国游说政府和下游企业,另一方面则在反倾销压力下趁着最后的机会突击出口中国市场。“仅2月份,瓦克化学对中国的出口量就达平时月份的两倍以上。”
记者了解到,此前,瓦克化学曾极力游说中国的下游光伏企业反对中国对欧盟多晶硅提起“双反”调查,它提出的主要理由是:目前中国多晶硅有效供应不足,中国多晶硅品质也不高,如阻挡了进口将造成国内原料供应紧张,价格也将随之上涨。
“这套说辞确实打动了一些企业。”上述光伏企业高管表示,很多下游的光伏企业甚至把缓解欧盟对华“双反”的转机和希望寄托在了瓦克身上,希望其利用在欧盟的地位和影响力来化解这一危机,至少可以使得欧盟在初裁中出台一个较低的税率。
不过伴随着欧盟对华多晶硅“双反”的落地,瓦克的承诺显然落空。
“2012年德国对华多晶硅出口贸易额不到7亿美元,与中国对欧盟光伏出口超过200亿美元不是一个数量级。”上述人士分析。
在他看来,欧盟没有太过看重中国对欧盟的多晶硅“双反”。因为多晶硅“双反”的影响主要在德国,而欧盟不会因为德国个别企业的利益而对华光伏“双反”进行妥协。
倾销灾难
记者了解到,在欧盟与中国你来我往的“双反”战争中,多数企业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从数据上看,目前我国多晶硅市场虽然有60%都是进口,但若国内的一些大厂都能满负荷生产,就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赛维LDK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2012年我国国内多晶硅产量在6.3万吨,进口量在8.2万吨,这并不是因为国内企业没有生产能力,而是由于外资的低价倾销,导致90%的企业都已停产或倒闭。
“如无外资的倾销行为,我国企业的有效产能将充分发挥。”上述赛维LDK人士如此预测。
但江苏一家光伏企业市场部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如今一些下游企业之所以反对中国对欧、美、韩等国的多晶硅“双反”,是因为这些企业此前已经与国外巨头们签订了长期的供应合同,有的价格甚至高达60美元/千克,其利益已牢牢把这些企业捆绑在一起。“现在,海外多晶硅巨头以降低现货价格为筹码,取得了这些企业的支持。比如甚至有外资多晶硅巨头在现货市场上给予国内企业0元的价格,仅让其支付海运费即可,这让国内多晶硅企业怎么与之竞争?”
光伏产业联盟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据他们所掌握的材料和证据显示,诸多多晶硅外资巨头这些年都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和银行的低息贷款,来支撑对中国的低价倾销。
其中仅瓦克化学而言,2001年,其位于宁希里茨(Nünchritz)的有机硅工厂获得了5400万欧元赠款;
2004年,位于弗莱贝格(Freiberg)的硅片工厂获得了1.2亿欧元投资补贴;2005年,位于宁希里茨(Nünchritz)的有机硅工厂获得了1313万欧元投资补贴;2008年,位于耶拿(Jena)的合资硅片工厂获得了4691万欧元补贴;2010年,位于宁希里茨(Nünchritz)的多晶硅工厂获得了9600万欧元投资津贴。上述补贴总额高达4亿欧元。
四川一家多晶硅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外资巨头倾销严重,国内多晶硅产业已日渐萎缩,“我们还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