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网络与存储 > 业界动态 > 从终端设备到云数据中心 全面变革计算体验

从终端设备到云数据中心 全面变革计算体验

作者:时间:2013-04-10来源:EEFOCUS收藏

  信息技术峰会,北京,2013年4月10日— 在今天开幕的2013信息技术峰会(Intel Developer Forum, 简称)上,高层宣布了一系列全新的技术和合作计划,旨在从终端设备到中心,全面改变人们体验技术的方式。发布的内容包括:基于22纳米制程技术的全新数据中心产品线细节,全新英特尔机架规模架构,以及即将发布的第四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产品的详细信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44032.htm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致开幕词。他指出:“国家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智能生活,归根结底靠创新驱动。作为全球领先的计算公司,英特尔致力于发展计算技术创新、芯片制造创新、应用体验创新、终端形态创新和云端智能创新。作为英特尔和中国信息通讯产业大规模开展协作创新的平台,在中国落地14年,解读行业趋势,把握技术脉动、展示创新成果。本届的重点是个性化计算时代的体验和创新。”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Diane Bryant)在随后主题演讲中,强调了数据中心在实现交付实时信息和服务的精彩个人计算体验中的重要性。柏安娜还介绍了英特尔在提供数据分析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以提高智能设备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功能等方面的创新步伐。

  柏安娜表示:“越来越多的人要求通过更好的应用和服务,在家、在办公室或其它任何地方从其终端设备上获得更好的体验。从终端设备到数据中心,英特尔提供了全面而强大的计算技术,以改进用户体验并带来全新服务。”

  柏安娜还概述了英特尔在2013年底之前加速扩展基于创新的22纳米制程技术的数据中心处理器产品线的计划,以支持拥有更高成本效益和更高能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这个广泛的数据中心产品组合,让英特尔能够迅速地将更多产品特性集成到新产品中,并将其带给用户。例如,在面向微型服务器的英特尔凌动S1200处理器正式发布仅4个月后,英特尔又推出了全新的、专为存储设备定制的英特尔凌动S12x9处理器产品系列。

  英特尔还计划在今年再推出两款基于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产品,它们有望提供全新的架构、更高的性能功耗比(每瓦特性能)和扩展功能集。柏安娜首次演示了研发代号为“Avoton”、面向微型服务器的下一代英特尔凌动处理器产品系列,并确认现已向客户提供其样品,以便他们进行评估。Avoton将集成以太网控制器,有望为微型服务器提供业界领先的能效、性能功耗比,以及横向可扩展负载的承载能力。

  重新构建数据中心

  柏安娜还介绍了英特尔为机架式架构开发参考设计的计划细节。机架式架构采用了一系列专为全机架部署而优化的英特尔技术。那些维护着数千台服务器,并存储有大量数据的企业所运行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需要对机架设计进行不断改进,使其更易于使用,并能以更高的成本效益来应对用户、数据和设备的大幅增长。传统机架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应对各种广泛的应用负载,因此可能无法在超大规模使用的情况下总能实现最高效率。该参考设计将助力重新构建机架级解决方案,实现子系统级(存储、中央处理器、内存、网络)模块化,同时能够根据具体应用的负载需求来实现资源的供应、更新或逻辑分配,从而带来许多好处,包括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密度和利用率,从而导向更低总体拥有成本。

  如欲了解有关机架式架构以及面向存储服务器的全新英特尔凌动处理器S12x9产品系列、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3v3产品系列、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7v2产品系列以及研发代号为“Rangeley”、面向通信和网络设备的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更多信息,请查看本新闻稿所附的《新闻快讯》。

  重塑计算体验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PC客户端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Kirk Skaugen)在其主题演讲中,对于即将发布的第四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进行了深度阐述。他表示,该处理器系列现已向OEM客户出货,并将在二季度末发布。

  施浩德指出:“基于第四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的超极本,将赋予消费者激动人心的全新计算体验和全天的电池续航,实现英特尔历史上对电池续航时间的最重大提升。通过可变形和可插拔的超极本系统,它还将带给消费者新一轮‘二合一’的潮流,在令人惊奇的全新设备形态中,消费者可同时获得全功能PC体验和最好的平板电脑体验。”

  相比上一代产品,全新的英特尔酷睿微架构让英特尔可以提供最高达两倍的图形性能。此外,新的图形解决方案将具有高水平的集成度,内建卓越视觉效果,同时,能实现全新的设备外形设计。在基于第四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研发代号为“Harris Beach”的超极本参考设计上,施浩德演示了这些图形改进。其演示采用一款流行的游戏《Dirt 3*》,展示了与用户安装独立显卡时的视觉体验和游戏感受同样的效果。他还展示了基于第四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研发代号为“Niagara”的概念级高端笔记本电脑。这款笔记本电脑在没有独立显卡的情况下,也能玩CodeMasters*尚未发布的发烧级游戏《Grid 2*》。

  除了触控功能,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Intel WiDi)将在所有基于第四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超极本上成为标准配置,让消费者可以将超极本设备上的影音内容或应用,以无线的方式安全便捷地分享到大屏幕上,从而摆脱连线的约束。施浩德表示,中国的产业生态系统已经率先将英特尔WiDi技术集成到其产品系统中,并宣布中国领先的电视制造商TCL*已有一个内置该技术的新型号产品。他还宣布了获得英特尔WiDi认证的电视接收机新产品,分别来自快播科技*、联想*,还有来自北京歌华飞视*的一款机顶盒。

  为了展现超极本设备中的低功耗改进,施浩德展示了基于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全新低功耗产品线的新款东芝Portege*可插拔超极本。

  此外,施浩德还透露,英特尔与Nuance*公司合作开发的中文语音识别互动功能,现已在超极本设备中得以应用。

  施浩德还透露,为了在各价位点提供更多的英特尔计算设备产品选择,英特尔还计划向市场推出研发代号为“Bay Trail”的22纳米系统芯片,其中的PC处理器产品系列,专门为今年晚些时候出货的入门级的变形设备、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一体机而设计。

  Intel Inside移动设备

  英特尔公司产品架构事业部副总裁、移动通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也加入主题演讲,重点介绍了英特尔如何与产业链伙伴合作,基于Intel Inside以实现最佳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体验。陈荣坤介绍了面向智能手机的全新英特尔凌动处理器Z2580(研发代号为“Clover Trail+”)以及面向平板电脑的英特尔凌动处理器Z2760(研发代号为“Clover Trail”)的开发进展,两款处理器都有助于创造出一系列全新设备和用户体验。

  据陈荣坤介绍,充分利用英特尔架构实现的各种功能,英特尔在处理器技术方面的领先性、芯片制造优势,以及跨Windows* 8和Android*的多操作系统支持能力,英特尔即将推出的基于英特尔领先的22纳米制程和全新凌动微架构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系统芯片产品。英特尔的四核凌动系统芯片(研发代号为“Bay Trail”)将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的凌动处理器,其计算性能是英特尔当前一代平板电脑芯片产品的两倍1。“Bay Trail”将出现在2013年底节日季上市的平板电脑中,助力提升新体验,并在薄至8毫米的新移动设备上实现全天的电池续航能力和数周的待机时间。

  陈荣坤还重点介绍了计划在2013年底前向客户出货、研发代号为“Merrifield”的英特尔凌动系统芯片。该产品将提供比当前一代产品更高的智能手机性能、能效和电池续航能力。

  陈荣坤在演讲结束前,号召中国开发者以共同创新加速推动移动市场发展。他宣布建立一个专门旨在拓展中国市场的平台和生态系统促进计划,初期它将专注于基于凌动处理器、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旨在加快基于英特尔架构的领先移动设备的上市速度。他最后说,中国开发者对于这项计划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们会以更大的速度、规模和创造力,带动全球的创新进程。

  IDF第二日活动抢先看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系统软件事业部总经理费道明(Douglas Fisher)在IDF第二天做首场主题演讲,阐述推动产业发展的秘诀,为开发者揭示巨大的创新机会。具体来说,他将演示英特尔重塑PC体验、推动其他计算设备创新的努力,介绍英特尔如何支持多种操作环境,帮助开发者利用全新的软、硬件功能升级和扩展计算创新,从而带来更加吸引人的用户体验。他还将讨论开发者如何利用HTML5来帮助降低跨平台应用开发和部署的总成本并缩短上市时间,以及采用触控和传感器界面来升级应用程序,并利用感知计算技术让消费者能够通过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与PC进行互动。

  英特尔公司首席技术官贾斯汀(Justin Rattner)也将做主题演讲,介绍英特尔研究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美好未来。贾斯汀将揭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互联城市的愿景,解读信息技术如何为人们提供清洁空气和水以及更好的健康和安全。他还将介绍当今的城市移动生活方式如何需要更快、更便宜的无线宽带通信。展望后信息时代,贾斯汀将描绘了一个全新的“数据社会”新时代,在那里将为每一个人工作,以协作和安全的方式分析和比对不同数据,为个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带来新的价值。贾斯汀还计划带给与会者一个惊喜——英特尔硅光子技术的独家首秀。

电容式触摸屏相关文章:电容式触摸屏原理


关键词: 英特尔 云数据 IDF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