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维国有化启示录:光伏电站成投资陷阱?
中国光伏业流年不利。2012年上半年,前十大光伏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累计亏损达到175亿美金,折合人民币上千亿元,整个行业岌岌可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38544.htm国资输血、央企增援,危难关头政府出手,赛维LDK正上演着拯救大兵瑞恩的剧情。行业内外交困,随着光伏发电并网瓶颈被打破,光伏电站建设能否一跃成为新宠儿?
电站大手笔投资不绝于耳。华能、国电、大唐、中电投等大型国企,正泰集团、汉能控股等大型民企“西进”青海戈壁,海润光伏、航天机电也相继公告剥离多晶硅,聚焦光伏电站。开发商试图“晒着太阳唱着歌”就能挣钱,然而层层压力依旧把他们的建设美梦碾碎。
国家队接力 救援赛维
继10月19日,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恒瑞”)购买赛维LDK发行在外股本约19.9%的股份后,10月26日,赛维LDK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旗下的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恩菲工程”)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多晶硅光伏产业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赛维LDK总裁助理、新闻发言人李龙吉对媒体称,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从多晶硅直至光伏电站均有涉及。由此看来,国资输血后的赛维LDK也在积极完善“造血”功能。随着国内市场曙光初现,电站建设有望改变企业困境。
而在此前,赛维LDK已濒临破产。在美上市的赛维LDK半年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0.8亿元,负债总额266.76亿元。
“头两年光伏是风光无限,狂热地往里砸钱投资”,东北证券分析师潘喜峰给21世纪网分析,制造电池组件并不算是真正高科技产业,而且销售又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光伏企业盲目扩张的代价就是,一旦国外市场遇阻,国内企业就如同堕入冰窖,亏损严重。
“光伏行业目前处于低谷,产业整合将是大势所趋”。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王斯成对媒体表示,国内光伏企业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由于目前如果完全靠市场竞争,将会不利于赛维这样的大企业,很可能会损失前期投资的数千亿资产。
与此同时,作为江西新余市的明星企业,赛维LDK具有很大影响力,不仅制约新余市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还对新余市政府财政收入、就业等方面有不小的影响,而恒瑞入股已是新余市政府今年以来第三次对赛维伸出援手。
今年4、5月间,赛维以产品抵押,获取政府近亿元资金救急;7月12日,新余市政府决定,将赛维偿还信托贷款的5亿元缺口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光伏业流年不利,行业转机显现
产能严重供过于求、欧美“双反”调查、行业债务危机,中国光伏流年不利。
根据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的研究报告,“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3.94亿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行业寒意逼人,中概股也难逃亏损阴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69家A股光伏概念上市公司中,有21家净利润为负,占总数的30.43%,累计亏损规模达19.34亿元。其中,航天机电亏损3亿元,同比降幅超过500%,江苏阳光、天威保变、光电股份等业绩下降幅度也超过200%。
“欧贷危机、美国能源控制等多因素打压,加上我们自身扩张过大,共同造成了国内光伏惨烈的近况”,潘喜峰认为,在行业负债千亿元、影响数万人就业的情况下,政府肯定需要出手救援。
7月份,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多项对策。9月份,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拟大力建设新能源示范工程。
10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建成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集热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
利好消息发布的同时,光伏企业的自我救赎也在同步进行。三季报显示,超日太阳、向日葵等企业业绩破冰,实现第三季度盈利,盈利背后的救赎手段也各有不同。
超日太阳(002506)今年7-9月份实现净利润1.48亿元,从而实现了第三季度扭亏为盈,公布的三季报称,“公司电站经营战略正确,与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开发的国内外电站业务自2012年的下半年起全面启动”。
向日葵(300111)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531万元,“与上半年相比,公司亏损面有所缩小”,三季报将此归功于公司积极开拓澳大利亚市场及国内太阳能屋顶发电项目,并取得了德国20MW太阳能电站项目的转让收益。
综合看来,在欧美市场“双反”调查的紧箍咒下,国内光伏企业努力开拓澳洲、南美等地市场;而在利好政策的影响下,国内光伏市场也开始升温。
电站建设 蓝海或陷阱?
虽然转移市场是光伏企业自救的渠道之一,但是在产能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电池、组件生产已很难立足,制造企业尝试往下游延伸,市场分析认为,电站开发、配电网建设及逆变器等细分领域将率先迎来投资机遇。
长城证券分析师桂方晓告诉21世纪网,“现在做电池的公司都在做电站”,这是一种被迫转型,制造企业通过开发光伏电站(BT项目)来拉动产品订单销售。多数上市公司,如海润光伏、综艺股份、中利科技、向日葵等,在2011年才开始进入下游光伏电站业务。
除了拉动产品订单,BT项目还可以销售出去增加收入。日信证券研究员曾维强向21世纪网介绍,电站开发建设周期很短,两到三个月就可以建成。一般来说,成本上也只需要光伏组件、逆变器、配电系统和支架,建好的电站则可以卖给投资商或者电力公司。
曾维强还告诉21世纪网,随着国内政策利好消息不断,以后分布式光伏能够发电上网,这些电站建好之后也可以靠卖电赚钱,好比建了小发电厂。对于部分资金实力强大的公司,就可以通过在西部建设百MW以上的电站来发电营收,转型成新能源电力企业也不是不可能。
在向日葵的半年报中,21世纪网发现该企业2012年上半年“发电收入”为2086万元,毛利率为55.66%,相比“电池片及电池组件”0.04%的毛利率,建电站发电似乎大有可为。
至于配电网建设,宏源证券分析师赵曦告诉21世纪网,现在配电网建设模式比较多样。一种是自建;一种是国家电网代建,接入电网的时候要收取费用。
从企业自建的角度来看,曾维强认为,配电网本身的确存在上千亿的市场,但是并不仅仅是光伏企业,房地产、工矿企业和用电区域都需要配网。“并不是简单地拉线配网就可以促进光伏的发展,光伏企业建设配电网也不一定是很大的投资机会”。
而逆变器这一领域,技术壁垒并不高,在投资上需要注重技术进步。曾维强表示,“需要看具体公司、具体细分环节以及处在行业的位置,但要成为行业投资的趋势,不太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