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回暖 影响几何
去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出于安全考虑,国务院宣布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前不久,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业内人士解读为这是我国核电项目重启审批在即的信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35779.htm核电审批有望重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在2020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时间节点面前,我国的能源保障与质量提高已经相当急迫。目前,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中,核能机组仅占其中的1.8%,发电量仅占2.3%,排在所有核电使用国的最后。而按照规划,我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为15%,形势严峻。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低廉,零排放,将成为我国达成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司司长王敏正不久前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指出,和平利用核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也在积极开展核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核电产业的两项重要规划《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核电安全规划》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审议并已报至国家发改委,这预示着核电审批有望重启。
独立机构监管核电安全
事实上,“中国不会放弃核电,必将重新开启核电项目审批”早已是业内共识。随着核电站安检工作的收尾、核行业相关规划编制完成,核电重启的步伐也越来越近。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核能同时也属高放射污染能源,虽然在理论上新型反应堆能做到极其安全,但由于工程和自然条件,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万无一失,现阶段还难以实现。因此,从发电场选址到反应堆本性安全设计、核燃料降温能力、系统压力控制、蒸气安全循环、系统液气对外隔绝、外来电能的绝对保障供应等,都必须给予精心设计监管。
对此,6月15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国家设立了独立于核能发展部门的核安全监管机构国家核安全局,并在全国设立了6个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向各核电厂派驻现场监督人员,对核电厂的活动进行24小时现场监督。
市场看好核电行业回暖
据统计,目前我国在运行和在建核电规模已达4000万千瓦,已经接近国家发改委2007年年底发布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设定的2020年的目标。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2012年年底,我国清洁能源占发电装机比例可能再提高近1个百分点。核电在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及碳减排战略下的地位无可取代,核电行业景气回暖,将逐步走出谷底。
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政策走向是核电行业投资的风向标。我国目前共有28台核电机组在建,38台左右核电机组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按照目前国内主流机型100万千瓦的机组平均造价150亿元计算,意味着目前可预期的市场规模将达上万亿元,而28台在建机组计划“十二五”期间投运,未来4年内市场规模就将超过4000亿元。
国金证券一名专业分析师认为,去年核电企业基本没有新增订单,仅部分企业取得一些在建项目的订单,预计今年核电订单将大幅增长,而核电设备占核电投资比例大,受益将最为明显。
随着核电行业的两个相关规划有条不紊地进入实质审批和发布流程,核电恢复建设将进入加速通道。综合考量,今年沿海核电重启的可能性比较大,内陆核电站重启可能不是眼前的事。
全球核电悄然重启
日本:重启核电遭抗议
日本国内民众对核电仍心存恐惧,这使得日本重启核电波折不断。6月,野田政府重启核电站的举动引起了日本民众的大范围抗议。由于政府一部分人士和民众的反对,日本首相野田佳表示,政府将在未来考虑“零核电”。但外界对此并不看好,由于日本常规能源缺乏,80%要依赖海外进口,对核电非常依赖,此格局在20年内难有大改观。
美国:研发新核反应堆
今年2月,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宣布批准了南方电力公司的Vogtle 3号和4号,两台AP1000核电机组的建造和运行联合许可证。此外,美国政府还计划在技术研究方面加快核电发展步伐。据悉,美国能源部在今年3月宣布出资4.5亿美元用于两个小型核反应堆的试运行,为期五年。并表示会追加一部分私人投资,希望这种新型核反应堆能够在2022年投入商业运行。
英法:坚持核电不动摇
在西欧,也有很多国家正在加快核电发展的步伐。英国、法国对于发展核电的态度一直坚持不动摇,法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信息透明与核电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希望为核电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
俄罗斯:核电热情依旧
俄罗斯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是俄罗斯政府急于改变依赖油气出口的单一经济模式。而在俄罗斯成功开发的并不多的高科技产业中,核电是其中之一。所以福岛核事故并没有熄灭俄罗斯人对于核电产业的热情,正是因为俄罗斯急于依靠核电这种高科技能源产业开拓对外出口市场。去年,俄罗斯国家核能公司开始在亚洲和中东着手出口,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年,俄罗斯又把目光瞄向了欧洲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