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放弃DTV业务 远离数字电视行业
上周半导体业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博通要放弃DTV和BR业务,中止一项据悉处理能力达3000DMIPS的DTV芯片系统开发,并开始裁员,业界一片哗然,惋惜之声四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24002.htmDTV虽然有台湾双M(MStar和MTK),美商卓然、泰鼎等竞争对手,Mstar甚至占据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但博通拥有非常强悍的集成能力,博通是唯一一家能提供集成解码、Tuner的SoC公司,并擅长于高端芯片市场。而系统芯片市场正常的做法也是先高端,让大批厂商搭上高端芯片的快车,在高端产品迅速普及之后又变成底端,芯片厂家这时又推出更高端的芯片。这样的结果是让很多动作迟缓的竞争者含恨离场,剩者为王。
明眼人都知道,DTV的下一步发展将和PC并在同一个跑道上,就是现在红红火火的智能电视。或许几年之后,你很难分辨出什么是电视,什么是PC了。在DTV上的发展可以让博通有机会和英特尔一决高低。到底是什么让这家曾经被誉为“绝不轻易退出红海的美国公司”,面对还不是红海的DTV市场,选择了退却?笔者尝试进行如下分析。
在模拟电视时代,存在三大电视标准,欧洲的PAL、北美的NTSC和前苏联的SECAM,在电视芯片进入集成电路时代后,这几个技术标准很快被集成在了同一颗芯片中。然而,在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后,芯片技术更发达了,从硬件芯片角度,数字电视早已实现了集成,博通甚至连Tuner也做到集成了。按道理,从模拟电视发展到数字电视,电视机技术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数字电视时代。
但事实却让很多芯片厂家大跌眼镜,因为标准缺失和技术封闭,数字电视实际上变成了机顶盒电视,也就是说电视机再外加一台机顶盒,于是数字电视就变成了机顶盒厂家的天下。在DTV芯片中集成的机顶盒功能实际上被闲置,博通强悍的芯片集成能力却导致了浪费。如果集成电路公司的集成能力派不上用场,那它在这个行业内就失去了价值。
问题很简单,是互联网正在加速改变电视技术的形态,有线数字电视形态由于不符合市场规律,有整体走向消亡的趋势,数字电视将被迫退缩到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的角落。
然而,如果进入互联网电视行业,博通未必是英特尔和其它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对手。细心的人都已经注意到,HDMI线已经是PC、甚至将是一些高端手机的标配。同时,电信运营商的光纤到户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移动运营商也在加紧4G部署,互联网带宽瓶颈的解决指日可待,如果有线电视运营商还是抱着技术封闭、且不受欢迎的机顶盒不放,在带宽问题解决之后,一旦PC机或者手机与电视机相连,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还有存在的必要?技术属于经济的范畴,除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作用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失效。
所以,在这个大前提下,发展DTV芯片再考虑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的应用场景就显得多余,偏向数字电视的DTV市场将变得微乎其微,博通放弃DTV业务也在情理之中。失去了技术和市场的支撑,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的命运将加速进入风雨飘摇时代。
与互联网的开放相反,多年以来中国各个地方广电运营商自立标准的数字化,为现在的混乱局面埋下了祸根。各地广电运营商所采用的CA、中间件,乃至机顶盒软硬件,都是高度封闭的,与三网融合下倡导技术开放的大趋势格格不入,由此大大降低了后期整合的省级广电网络的竞争力。数字电视不能开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广电运营商担心在开放的环境中,智能卡加密系统很容易被破解和共享,收视费将可能大量流失。这个固有的技术缺陷让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左右为难。
事实上,即使在技术发达的美国,受封闭技术体系的束缚,有线电视运营商不能及时占据互联网电视市场,在用户开始大量流失的背景下,被迫将投资转向互联网电视,迈出了放弃数字电视的第一步,这是一个值得全世界有线电视运营商高度关注的动向。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早已实现了业务转型,并实现了中国意义上的三网融合,宽带网络发达、资金雄厚,封闭的技术体系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国有线电视运营商还在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实施双向改造,在资金和技术都高度缺乏,并且很快失去政策保护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将是广电运营商的灭顶之灾。如果看到这个趋势,放弃与数字电视有关的DTV芯片的厂家,博通可能不是最后一个。
现在各个IT巨头愈演愈烈的专利大战,从一个侧面说明,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的代名词就是技术创新,很多先进的技术标准就诞生在这个开放的创新环境中。也就是说,先进的技术标准是不可能诞生在封闭的数字电视技术环境中的。投资巨大、对技术标准敏感的芯片产业需要开放的技术和明确的标准,数字电视恰恰缺乏这种环境。如果没有了DTV芯片,广电运营商将被迫抱着封闭的机顶盒一路走到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