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无线充电联盟正式将Qi技术国际标准引入国内

无线充电联盟正式将Qi技术国际标准引入国内

作者:时间:2010-09-07来源:通信世界周刊收藏

  联盟正式将其Qi技术国际标准引入国内,开始了在国内的推广历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12437.htm

  技术并不是一项新技术,电子设备产业链上的不少领先厂商早已掌握相应方案并设计推出了一些产品和应用,但都局限于小众范围,未获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国际通行标准,以致不同企业的产品间不具备广泛的兼容性;而大部分用户并不愿为一个又一个性价比并不优于普通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器买单。

  对于无线充电联盟和它背后的主要推动者们,这就是他们看中的卖点,他们要为所有厂商和设备提供统一的规范。因此,联盟的规模以及商业伙伴的态度无疑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更全面的素质”

  无线充电联盟自身布局的市场空间较大,他们目前已发布的是低功率技术规范(针对不超过5瓦特的电子设备,也即主要针对手机终端),10月将启动中等功率技术规范制定(针对不超过120瓦特的电子设备,主要是笔记本电脑),长远希望扩展到多种家用电器领域。

  与此前业已存在的多种无线充电技术相似,Qi标准采用了目前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在手机等终端中加装电磁感应装置,同时外部需要一个无线充电器。

  在这一联盟的人士看来,由于他们制定的是国际通行标准,面向多种应用场景,既要考虑无线电源简单置于终端外壳的设计,也要考虑充电功能植入芯片的质量,因此相较此前的多种无线充电技术,Qi标准在充电效率、功耗、安全性等方面经过了更严密的研发,具有“更全面的素质”。

  根据联盟提供的数据,Qi的充电效率与有线充电效率已很接近,达到后者效率的70%以上;充电器待机功耗降到微瓦水平;辐射和人体安全性方面,在终端和充电器线圈里具有非常强的电磁场,在此之外的范围磁场“非常弱”。而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无线充电装置或功能植入手机或芯片,可能给手机其他部件或模块带来的电磁干扰问题,无线充电联盟主席Menno Treffers表示其联盟成员中的一些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大量参与了标准制定,这些企业的工程师在标准中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经过充分的研发和测试,“已不存在这种问题”。

  生态圈亟待扩大

  无线充电联盟对于这项标准的推广充满了信心。一家市场研究公司通过采访产品设计公司和制造商得出一个预测,认为如果在2011年能有至少两家主要手机厂商在其高端智能手机中植入Qi标准,则2014年接收器(可简单理解为终端上的Qi无线充电装置或功能模块)的数量就能达到2.4亿台。而据该联盟公布,8月14日他们已认证了第一批符合Qi标准的产品,很快即将上市。

  对于无线充电联盟而言,技术只不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劝说大批量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其生态圈,采用这一标准。

  根据联盟自己公布的数字,其成员已超过50家,多为厂商、手机厂商、电源厂商、电子消费品厂商,其中不乏诺基亚、三星、LG、索尼爱立信、TI等大牌。不过联盟中一家成员的人士向记者传达的信息却指出,该标准的推广仍有许多难点。

  “从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成员很多,但目前积极推动的多为电源和配套厂商,以及一些需要亮点提升业绩的手机厂商。”

  该人士认为,尽管目前Qi已公布的低功率技术规范正是要针对手机,但主流手机厂商们态度实际上并不明朗。这位从事芯片领域的人士表示,虽然说在多方的共同研发下,Qi相较过去的无线充电技术有了多方面的提升,但其充电效率的稳定性、电磁波的干扰影响等问题始终是手机厂商不能完全放心的,且其效果也与终端、芯片的合适的改造匹配一定相关。

  “在终端领域许多新技术还未得到很好消化和应用的背景下,主流厂商们可能还不会冒风险在这一块大做文章。”该人士认为,联盟所希望的明年至少两家主流手机厂商植入Qi标准可能是个很大的坎,“就看联盟有没有更有力的促动”。

  主流手机厂商的态度事实上与另两方的态度互相依存,即环境方和最终用户。

  无线充电技术的理想状态和最吸引人之处在于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充电的便利,但这种便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电器的普及性,也即有多少公共场所、办公设施、家庭内部愿意购买或装置充电器/充电站。根据此前网络上关于无线充电技术的一些相关调查,在仅有个别类型终端能实现无线充电的情况下,用户大多不愿自己为无线充电器买单。而前述芯片领域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联盟与商业机构、公共机构等的谈判、合作尚未有突破性进展,“还需要时间走着看”。

  “如果无线充电技术在各国大范围推广开来,各国电磁兼容管理和频率管理方面可能也要有一些新的考量,需要遵从。”国家通信计量站相关人士补充指出。而目前工信部通信电磁兼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加入无线充电联盟。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