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2010年自动化市场与中国经济互利共生

2010年自动化市场与中国经济互利共生

作者:时间:2010-06-02来源:中华工控网收藏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的发展,从来不缺少波动和挫折。从投资过热,到宏观调控,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化。自动化随之影响,最高达到超过20%的增长率,而低谷,譬如2009年,则为负增长。但是如果以5年为间隔,其复合增长率相当稳定。长期而言,自动化市场的增长如同GDP的增长,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高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09593.htm

  这是多数厂商所公认的事实,也是在中国经营战略制定的最大基础。

  如果进一步解析,则能够发现一些大的方向性不同。

  中国经济之所以在经济危机中保持稳定,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足够的内需市场,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政府导向的基础设施建设。即我们可以把内需划分为常规的民营经济之发展,和带有政府色彩的经济投资。目前来看,这两者的力量都是庞大而稳定的。人民生活的提高,城市化的进程,等诸多国内市场的需求,都是强烈而长期的;而中国政府在财政能力上可支配的力量,以及执行力,都是较为强势并且稳定的。所以,长期来看,内需市场的发展呈现为较可靠的增长和低波动性。

  但是,这种内需市场,尤其是在偏向基础设施的大中型项目,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不平衡,譬如曾经出现的电荒等。而且长期而言,工业领域内的大型项目呈现减少的态势,譬如,在油气领域,经过一系列的管线和超大型炼化装置的布局,这个市场的项目减少,几乎是必然的。

  长期而稳定的繁荣,会在中型项目市场,譬如化工、水处理、水泥等,这也是过程类自动化厂商未来竞争的重点。

  出口,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拉动力量,但是这个市场的波动性远超过内需市场。一方面来自于国际经济的发展,其活力低而风险高;另一方面,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在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不仅仅是汇率的上升,更重要的是,劳动力成本提升导致的生产转移,如果无法从低端产品制造的产业中升华出来,制造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是无可避免的。当然,这对自动化而言,意味着一种机会,如果制造业水平能够顺利的完成升华,这意味着中国的自动化市场,尤其在FA领域,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具体表现在更好的控制器和更多的传动及运动控制应用。MIR对这一点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不从宏观经济角度,从自动化市场发展的结果来看,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对更复杂的控制器,更多的伺服需求越来越多,即制造业升级,在快速的进展中。这种情况如果能够顺利演化,中国的出口市场,对应的自动化的FA市场,将会呈现一个更长期稳定的繁荣阶段。

  短期经济形势判断(经济复苏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复苏的情况超过大多数厂商的预料,对于后续半年到一年的经济情况,MIR也持有相当乐观的情况,即经济在进入真正的复苏,而不是短期的反弹。

  这种复苏之快,使得市场从负增长,跨入接近10%的增长率(通常在09年的预测,认为2010年,增长率为正,但不超过5%)。这既给厂商带来惊喜,也有一些措手不及。缺货现象,在过去半年内,屡见不鲜。除了个别产品线是因为关键器件的紧张,大多数情况在于厂商调整了生产计划,导致无法迅速的恢复到高的产能水平。

  首先进入复苏的是OEM行业,从09年第三季度即开始有明显表现,出货迅速增加。变频器、伺服供不应求。纺织、包装、起重等传统OEM行业均有良好增长。这种情况之下,擅长OEM市场的厂商,譬如日系供应商,受益匪浅。

  相对而言,项目市场较为平稳,由于项目周期的存在,市场的下滑,本就较OEM市场微弱,市场的恢复,也略慢于OEM市场,大约到09年第四季度,才开始有所反映。甚至对于一些超大型项目市场,譬如油气、炼化、大型发电站等,几乎没有明显波动。

  乐观估计,市场的恢复过程,将持续到2011年上半年,即2011年,将会进入较为正常的市场增长阶段(10-15%),甚至由于政府政策的宽松导向,可能出现短暂的过热现象。

  值得关注的行业

  经济的恢复,把自动化行业带入新一轮的增长。即使常被大家诟病增长乏力的传统行业,也会进入到一个较好的增长水平。在这里,我们粗略把行业划分为3类,本身就处于高增长的新兴行业;随着经济恢复,增长率恢复的传统行业;自身行业周期处于低谷,或者受到政策限制,恢复较慢的行业。

  增长率>15%:新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核电)、水处理、轨道交通、汽车、电梯等。

  15%>增长率>5%:石油天然气、钢铁、造纸、化工(增长略高)、水泥(增长略高)、起重、包装以及主要OEM产业。

  增长率<5%:发电(5%左右),纺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